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幸福感提升策略
2016-02-24邹国勤
邹国勤
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以听障、智障、视障等残疾学生为教育对象,其工作复杂、艰辛而又繁重。由于人们对特教工作或多或少存在着不理解、不尊重倾向,很大一部分特教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有一种自卑感,以至于给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如何提升特教教师幸福感,让他们心情舒畅,并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从事特教管理多年,感触良多,下面提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积极宣传国家关于特殊教育的好政策
近年来,关于特殊教育国家下发了不少好政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特殊教育作为八项发展任务之一,独立成章,勾勒出特殊教育的发展蓝图;党的十八大报告还明确提出了支持特殊教育,要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加强特教教师队伍建设和保障;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在各类会议中提到要加大特殊教育关注力度,促进特殊教育发展。对于这些信息,要加大宣传力度,要让特教教师知道各级政府正在身体力行地为特殊教育办实事,特殊教育的春天即将来临。
二、设法体现特教事业潜在的价值
1.引导教师发现特校工作的优势。与普通学校相比,特校没有择校、收费、减负、家教等热点难点问题的困扰和烦恼,可以更加集中精力干好自己的事情。相对来讲,特教工作起步较晚、起点较低,问津人员较少,虽然相对寂寞,但毕竟空白较多,缺乏现成模式和方法,框框较少,可以更加放开手脚去开创性地干事业。国外的特教事业非常发达,很受重视。随着国内文明程度的不断增强,我国的特教事业正在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现在特教行业的形势正在逐步好转,前景一片光明。
2.帮助教师认识特校工作的意义。特殊学生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如果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培养,不能自强自立,满足于接受施舍和照顾,就永远只能是社会的包袱和家庭的累赘。通过若干年的学校教育,使特殊学生具有基本文化知识,掌握一技之长,能主动地融入社会参与社会,能自食其力自谋出路,可以减少不少社会福利支出,降低国家许多和谐社会成本,其意义和价值毫不亚于将健全学生培养成大学生和社会专业人才。
三、真诚关爱特教教师身心健康
1.体会教师的疾苦。在实际工作中,特教教师心理压力很大,既有来自外界的各种压力,又有来自自身的压力。作为学校领导,要善于观察和思考,要非常清楚地认清这一事实,并认真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为教师减负,减去那些只为检查而加重教师负担的工作等。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个宽松的、支持性的工作环境,减轻教师心理上的压力。
2.读懂教师的需要。当前,特教学校大部分学生在校寄宿,寒暑假除外,其他时间均有学生住校。教师最缺乏的就是快乐。原因主要是“三烦”即烦心、烦恼、烦神。教师时刻牵挂着学生的安危,谓之烦心;教师天天关注教学的质量,谓之烦恼;教师处理不完各种问题,谓之烦神。学校领导要读教师而且要读懂每一个教师的所思所想,知道了教师最需要的是快乐,就要给教师的心灵一个诗意的居所,给予指导、引领、理解、体谅、关心和依靠,推进微笑工程建设。
3.关爱教师的生活。学校领导要对教师生活给予足够的关心,通过走访、探望等形式,全面了解教师的家庭、父母、子女等状况,关注教师的生活与健康,帮助教师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积极有效地提高教师身心健康水平。
四、坚持实行开放的民主管理
1.强化学校的教育改革和管理改革。学校要赋予教师主人翁地位,赋予教师更多的权利和更大的责任,营造“学校是我家、发展靠大家”的氛围,依靠民主的力量,让教师直接参与学校管理和建设。在制定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制订工作方案时,教师有建议权和谋划责任;在执行目标时要保证教师赋有的监督权和应负的实施责任;在进行具体的教育教学时教师有自主权和创新责任,鼓励教师在教学中的新见解,鼓励教师之间相互交流,从而使教师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2.努力建立提高教师幸福感的校内保障系统。加强对教师工作效果的反馈,为教师创设轻松和谐的工作环境,正确合理运用奖励措施,改善教师福利待遇;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心理满意度,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动力。
特殊教育学校的工作很累,设法提升特教教师的幸福感,让他们以阳光的心态去从事这一工作,不仅是特教教师自身发展的愿望,也是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保证,更是特殊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需要。◆(作者单位:江西省樟树市特殊教育学校)
□责任编辑:范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