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效果
2016-02-24郭德芳
郭德芳
前几日,听了一节校内公开课“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可以说,教师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教学做了精心设计:游戏导入、逐步推理、分层练习等。但是,在下课铃响起时,练习却没有处理完。从提问的角度看,存在以下问题:
1.问的问题过于琐碎;
2.对待学生的回答,教师较喜欢复述;
3.学生回答后,教师缺乏评价性的语言,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下降,影响课堂效率。
因此,课堂提问的好坏,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因素,笔者对课堂提问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一、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
教师在备课时应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提问时有的放矢。例如,在教学“亿以内数的认识”时,教师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1)读数的时候先读哪一级?(2)亿级的数和万级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不同?(3)数位上的0怎么读?这三个问题,紧紧地围绕了教学目的。学生如能较好地回答这几个问题,那本节课的知识点就掌握了一大半。
二、提问要有适宜的难度
教师的提问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太过深奥。应该是在学生仔细观察、深入分析、认真思考之后能够回答出来的问题。
过于简单的问题,学生无需思考便能回答,失去了提问的意义。过于深奥的问题,学生在深入思考之后仍然找不到答案,势必影响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使他们下次再遇到难题时望而却步。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中,教师问:“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一个什么图形?”(生答:扇形)“扇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对于“扇形的面积”,小学阶段是不要求掌握的,在这里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无疑是拔高了要求,让学生无从下手。
三、提问要有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多设计一些开放性、思考性的问题,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启迪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垂直与平行”时,导入中,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把两根小棒抛起来落在桌面上,这两根小棒的位置会是怎样呢?”问题一出,学生立即投入到热烈的探索当中,用他们手中的两根小棒摆出了多种多样的情况……这样一个简单的提问,促使学生的思维自觉地运转、发散,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这就为本节课的新授开了一个好头。
另外,对于学生一时答不上来的问题,教师不要操之过急,而应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思考,之后再让学生回答,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教学“圆的面积”时,教师提出:“我们能否把圆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来计算面积呢?”这个问题,学生肯定是一时半会儿答不上来的,教师要给他们充分的时间思考,并且可以让他们结合学具进行操作。在学生深思熟虑之后,教师再让他们汇报,相信很多学生都会有话要说了。这样的提问才是有效果的。
四、提问既要能面向全体又要能关注个体
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关注个体”,课堂提问也是如此。面向全体,指的是面向全体学生,所提的问题中必须有全班绝大部分人能够回答得了的;关注个体,指的是在兼顾全体的同时,不忘关注后进生和优等生,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梯度。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形式多样,从而对每个人都有所启迪。
例如,在教学“商的变化规律”中,教师让学生计算了一组口算题(200÷2=?200÷20=?200÷40=?)之后,提出了这样一组问题:“什么变了?什么没变?”“除数和商的变化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这一组问题,由易而难,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同时,也正是由于这样的一组问题,学生对这几道口算中商的变化规律有了较好的理解。
五、解答时要给予适当的评价
当今的课堂存在着一个普遍的现象:学生在回答之后,如果没有给出想要的答案,教师的反应则是冷漠的。这势必影响学生今后发言的积极性。因此,对学生的回答作出一个合适的评价,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果学生的回答很精彩,教师可以表扬道:“你的回答真是太妙了!”“你所说的和老师想的一模一样!”……如果学生回答得不够完整,教师可以鼓励道:“很棒!能不能说得更完整一些。”……如果学生一时答错了,教师也应该鼓励:“这位同学的声音非常响亮,值得表扬,能不能再思考一下,想出更合适的答案?”当然,在学生思考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做适当的引导和点拨,从而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对每一个问题的评价,都应该让学生感到信心满满、有所收获。◆(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滨江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万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