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生命意识的方法
2016-02-24张怡
张怡
人作为拥有高等智慧、高级情感的生物,生命具有丰富的内涵。古往今来,人们尊重、热爱生命,一直在追求探究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进而体会生命的伟大与可贵。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雕塑者来说,教师于平时教学之中,要善于把握和处理教材内容,及时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的渗透,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探究,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生命态度价值观,唤醒生命意识,并闪耀出个性的光辉。
一、文本交流,唤醒生命意识
在《语文》教材中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俯拾皆是,形式也很多样,这些构成了生动丰富的人生画卷。教师要勤于思索,巧用教材中刻画的感人生命瞬间打动学生。通过与文本的交流,展现生命的活力,浸润单纯的心灵,让他们从小养成敬畏、尊重生命,爱惜自己和他人,积极向上、关怀众生的生命意识。
例如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母亲的恩情》一文,围绕面临离别的“游子吟”,抒写了诗人孟郊和母亲之间的浓浓真情。笔者在教学该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母爱的资料,在课上进行展示。学生回忆妈妈对自己的关爱,诉说自己与妈妈之间的感人事情,笔者则引导他们唱《小背篓》《妈妈的吻》《母亲》等歌曲,课堂进入母爱亲情的热烈气氛中。这时引入新课:“大家想不想知道,对于即将离家远行的游子,母亲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学生一起阅读课文,找出体现母爱的句子,试着去理解其中的含意。初步阅读完后讨论交流:“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因为在前面有文字的铺垫和解释,学生比较容易读懂,这些朴实的词句拨动了孩子的心弦,唤醒了学生的人生感悟,他们纷纷要求发言。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品味揣摩三次出现慈母的含义,并学以致用,回家后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爱。
人的生命都是父母给予的,尊重生命,首先要尊重爱戴父母,以自己的有所作为报答父母的养育、教导之恩。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与作者、主人公跨时空“对话”,从而读懂诗中包含的真挚情感,在心灵深处唤醒了他们对生命的关注。
二、情境体验,感悟生命境界
敬畏生命、热爱生命,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不屈不挠,与命运抗争,创造有价值的生命,更是学生需要体验和学习的。语文教学应当与生命感悟相结合,给学生创造真实的情境,让他们深入角色,去体验角色的生命价值和大无畏的拼搏精神,成为自己人生路的借鉴。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海伦·凯勒》一文,描写了身处失明、失聪中的海伦·凯勒并没有被厄运所吓倒,屈服于命运,而是不折不挠奋勇抗争,终于成就自我,感动世界的真实故事。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通读课文,然后让他们发表看法,说出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想一想小海伦为什么要这么拼命地学习?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究,他们都被小海伦夜以继日刻苦学习的精神深深折服。为了让学生更深刻体会海伦·凯勒学习的情境,笔者设计了模拟环节,让学生闭上双眼,拿起笔在纸上写字,体验盲人写字的不便与艰辛;塞住耳朵,体验听不到任何声音的茫然和无助;再让同桌互相配合,摸着对方的脸和嘴唇尝试解读他(她)说话的内容。通过这种模拟情节,学生真实地体会到海伦·凯勒学习的艰辛,更被她不向命运低头、坚韧不拔的精神所震撼。
在情境体验中,学生真正认识到,苦难和逆境是人生的财富,能够锻炼人的意志。一个人来到世界上,难免会遇到灾难、不幸,但不应该悲观失望,更不能放弃和损伤生命,而应该珍惜、热爱自己的生命,在困难中磨练自己,在风雨中锻炼翱翔的翅膀,最终迎来生命的彩虹。
三、灵魂启迪,积淀生命关怀
人的生命意识,体现在对生命有明确的自觉认识,不仅针对自己,也包括他人,甚至是地球上和人类共享家园的所有生物。关注生命,更体现为人类对自身的反思以及关爱其他生命的高尚境界。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利用课文启迪学生心灵,逐渐积淀对生命的广泛关怀。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生命桥》一文,讲述的是一个羚羊群感人的故事。在被猎人追击到悬崖,危急时刻老斑羚架起“生命桥”,帮助其他羚羊度过生命危机。通过本课学习,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关爱生命,感受文本的深刻内涵。在教学这一课时,笔者用急切的语气引导学生读书,关注羚羊的命运。孩子们也紧张地揪着心,积极思考羚羊脱险的办法。为加深学生理解,笔者让两组同学到讲台上,分别扮演老斑羚与年轻斑羚,演示“生命桥”的搭建过程,让学生产生直观的印象。在目睹老斑羚们牺牲自我,让年轻羚羊秩序井然地快速跃过悬崖的场景时,学生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心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与洗礼。
语文的人文性,使得它在深度与广度上占尽优势,能够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想象。教师应让学生接触生活本身,体验感悟生命,从而懂得珍惜、呵护、关爱生命,达到培养人文情怀、语文素养和情感态度的教学目标。◆(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万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