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进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2016-02-24张敏

江西教育C 2016年1期
关键词:词句文言文文章

张敏

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这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如今的初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文言文难学难教也是共识:古今表达相差甚远,虚词用法繁复,语义精炼……学生往往视为畏途,教师也苦于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提高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效果与质量,教师就应该不断地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和改革,真正提高学生解读乃至运用文言文的能力。

一、利用朗读,帮助学生初步理解文言文内涵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意思是说反复朗读能领会文章的旨意,强调了朗读的作用。因此,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反复的阅读中理解、领悟、升华,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力。

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时,应提醒他们创造性地运用语调、轻重音、速度、节奏、表情等朗读技巧,根据文章特点和阅读目的,恰当选择领读、分读、合读等形式,入情入境地艺术化朗读,这样更利于理解、渗透、吸收,培养语感。

在进行文言文课文具体教学时,教师先范读或学生自读,要求辨明文体,圈点重要词句,把握大意。大体弄清作者主要观点态度,或故事梗概、人物关系,或说明的主要对象,目的是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语境,便于识辨理解个别难词难句。在文章整体大意的观照下,引导学生从词句的语气、停顿、词句对称、修辞等角度读出意义用法。

比如《陋室铭》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两袖清风的情怀。文章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寓、用典等手法,而且压韵,韵律感极强,读来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文既终,犹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的时候就要注意让他们把握文章的主旨、语境、风格,注意朗读的情绪和词句的顿挫,以契合文章中表现的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二、突破重难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言文文本内容

要想理解文言文课文的内容,感知文章中蕴含的思想,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前一定要借助注释逐字逐句去翻译,以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提醒学生预习时注意找出疑难字句提交课堂讨论,向老师、同学请教。其次对重点字词要进行归类识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因为有相当多的文言实词是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记忆、比较、归纳、整理,把字词学“活”。可以自己制作一个“常用文言词简表”,列出“词、词类、意义、例句”几个栏目,使知识系统化,提高学习效益。利用这样的步骤,学生可以更好地搞清楚文言文的内部含义,进而了解其中的精髓。

对于文章内涵的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发现和发掘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和态度,要从文章所叙述的人物和事件中,或是简要的议论中发现作者的表达意图。许多文言文的内容都涉及许多人物,因此了解了文章的主要情节内容后,要想进一步体会文章主旨,自然离不了人物。而把握人物形象则要关注人物描写,尤其是一些细节描写往往能传达出人物的品质和内心。要注意品读这些细节,如:揣摩人物语言的语气、关注神态的变化、注意动作的指向等,从而明白人物的真正意图。因此,品读人物言行,人物的性格、为人也就了然于心,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也必然顺理成章了。

三、体味欣赏观摩的乐趣,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初中课本中所选出来的文言文多是经典之作,闪烁着古代作家思想与智慧的光芒,表达了古人对于真善美的执着追求。所以,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去体会,帮助学生对文章内涵的认知有更深的体会,挖掘文章的深层含义,进而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力和领悟力。

像《童趣》这篇文章,其趣味性本身就非常强。在进行内容讲解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昂首观之,项为之强”这类句子,一步步引导学生学习观察蚊子,体验观察的乐趣。以此为基础,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文章中表现的作者观察蚊子的场景。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培养学习该文章的兴趣,奠定学好文言文的基础。同时在教学时,教师应当帮助发掘学生的情感,帮助他们建立起与作者的共鸣。

综上可以发现,教师想要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效果与质量,应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探讨,给学生传授恰当高效的学习方法,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作者单位:贵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玉溪中学)

□责任编辑:万永勇

猜你喜欢

词句文言文文章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