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群众享受体育服务
2016-02-24唐浚中
唐浚中
2015年3月的一个清晨,市体育局屋外。
小雨淅淅沥沥,驱散了晨练的市民。
看着郁闷四散的市民,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辛世杰心里很不是滋味。
“设施少,居民锻炼不便!”辛世杰有点自责。
为此,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完善全民健身设施,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市民体质。
辛世杰为自己抛出一个问题:“我们怎样才能为市民健身提供更好的服务?”
经过一番调研,辛世杰在局党组会议上提出:“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与体育工作结合起来,以实现‘体育为民惠民’目标为引领,以‘竞技体育抓点、群众体育扩面、体育产业增效’为主线,以‘好体育人’行动为载体,做好群众所需要的各项体育服务。”
于是,市体育局四大为民惠民行动随即展开。
体育事业发展惠民
“叮——”
2015年4月的一天,重庆市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主任办公室,电话铃声急促地响起。
“会员要求退卡,预计损失5万多元。”游泳馆馆长张径报告。
“抓紧办理。”奥体中心主任姚宏嘱咐。
作为体育为民惠民举措,奥体中心游泳馆实行每周免费4小时。
政策一出,不少年卡会员要求退款。
免费时段聚集了大量人流,致使救生员数量不足。
体育馆属差额拨款单位,收支不平衡问题很快显现。
张径坐不住了。
“体育为民惠民就是要市民得实惠,不要计较眼前得失。”姚宏说。
张径被點醒了,于是,一系列举措开始实施。
增加安保人员,组织“好体育人”免费指导。
整合场馆资源,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
几个月后,游泳馆会员人数不降反升。
“体育是一项民生工作,要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是一个问题的两面,并不矛盾!”这是辛世杰的理念。
很快,辛世杰的理念得到印证。
因为免费开放,奥体中心人气迅速聚积,品牌价值得以提升。
于是,奥体中心承办了很多健身休闲、竞赛表演、社会赛事等活动,经营收入很快翻番。
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互补,就这样实现了双赢。
场地建设拓展惠民
2016年1月11日夜,沙坪坝区双碑全民健身中心,无影灯将运动场照得通亮。
铲球、盘带、过人,一记世界波直挂球门远角。
在这块6000余平方米的运动场上,有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场、羽毛球场……市民锻炼正酣。
2015年前,这块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原特钢厂足球场,因长期失修曾一度荒废。
2015年年初,在市体育局指导下,各区县体育局推出了“建设多元化场地拓展惠民”举措。
沙坪坝区体育局投入110万元,将原特钢厂足球场改造成了多元化运动场。
“提高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是惠民基础。”沙坪坝区体育局局长梁杰说。
老城区,闲置土地少,体育为民惠民如何破题?
“加大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多元化举措增加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解决民众需求。”辛世杰给出答案。
于是,沙坪坝区体育局制订了体育为民惠民三大举措——见缝插针、争取项目、政府购买。
制订发展规划,盘活闲置土地。
申请全国项目基地,用体彩公益金补助分时段免费开放。
与社会化运动场合作,低价惠民。
在100多公里外的万盛经开区,体育为民惠民举措同样给力。
“体育为民惠民举措要接地气。”万盛经开区体育局局长江玉忠指出。
除建设常态化运动场外,黑山谷、石林景区还对辖区居民健身免费开放。
“现在,即使外面下雨,我们也能找到很多免费健身的地方。”沙坪坝区居民李勇说。
本职工作带动惠民
“马拉松是世界通用语言,我对这句话有了深刻体会。”
2015年9月14日,市民谭俊通过了去美国的面签。
“签证官知道我准备去美国参加纽约马拉松后,什么都没说就让我过了。”谭俊说。
谭俊性格爽朗,拥有一颗年轻的心。
以前,谭俊喜欢在健身房进行普拉提、瑜伽等锻炼。
2014年3月,重庆国际马拉松赛刚结束,正在健身房锻炼的她听到旁边两个参赛小伙子在分享比赛经历。
“听得我热血沸腾,于是我想,为什么我不去试试户外长跑呢?”谭俊心里痒痒的。
一周后,谭俊开始了长跑旅程。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2/01/06/qkimagesdddydddy201603dddy20160333-1-l.jpg)
最初几个月,谭俊的进步并不明显,但加入本地跑团let's run学习专业跑步知识后,她越跑越远,越跑越发现了不一样的自己。
2015年3月,谭俊报名参加了重庆国际马拉松赛。
“那一天,印象太深了!”回忆自己的首个全程马拉松,谭俊十分感慨,“那一天是3月22日,也是我的生日,用跑完全程马拉松作为自己的生日礼物,很有意义。”
在谭俊带动下,几个朋友也加入了长跑锻炼。
“我曾经是个上体育课躲在一边的人,但现在,跑步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谭俊说。
为了抓好体育本职工作,市体育局组织打造了重庆国际马拉松长跑赛、长寿湖铁人三项邀请赛等品牌赛事;举办或承办全市运动会、全民健身运动会和全国田径、跳水、武术、射击、足球、篮球、乒乓球等高水平体育比赛。
这些高水平赛事,大大推动了全民健身。
志愿服务反哺惠民
2016年1月4日,江津区游泳馆,梅忠全窜入水中。
他迅速掠过泳客,姿势却与常人不同——他的双臂高位截肢,上肢没有划水动作。
在水里,梅忠全双腿曲张蹬水,推出道道波纹,脖颈起伏,迅速换气。
游完赛道,他用了不到一分钟。
这天,对于全国第九届残运会冠军梅忠全来说,并非训练日。
他肩负了另一项重任,争做群众身边的“好体育人”,为群众服务。
怎么才能更好地提升市民健身的质量?
在市体育局推动下,各区县体育局推出了“好体育人”志愿服务活动,作科学健身讲座、现场健身指导。
2015年年初,梅忠全用双脚写下志愿,成为一名“好体育人”。
传授游泳技巧、做励志演讲,他迅速成为江津区中小学生的榜样。
而在云阳县杨家堡小区,“好体育人”行动则打破了居民间的隔阂。
杨家堡小区里多是库区移民,离开原来习惯的住地,一度让他们很不适应。
矛盾如何化解?
以“好体育人”带领参加体育运动为突破口,将体育运动融入居民生活,“好体育人”同居民打成一片。
“邻里关系、社区与居民关系因‘好体育人’周到的指导而逐渐改善。”云阳县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卢波说。
一时间,邻里笙磬同音。
在市体育局推动下,全市成立了近百支“好体育人”志愿服务队,3万多志愿者加入进来。
“好体育人”利用八小时以外时间进行志愿服务,打通了体育为民惠民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