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文化传播的“节日能”

2016-02-24

神州学人 2016年2期
关键词:共通传播者外国

前不久,一位海外留学生的来稿中有这样一段话,让我印象颇为深刻:

“其实对我来说,学习一门语言最初、最原始的动机无非是掌握一种一般人不会具备的、能够直接阅读另一种文化的工具,然后再给自己戴上一顶漂漂亮亮的大帽子,美其名曰要做文化传递的使者。只是帽子戴久了,学习时间长了才体会得到,文化传递谈何容易。文,是千百年的生存磨合中民族共通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积淀;化,是将那千百年的积淀由内而外形成的独特表达。一个民族的文化已是融于血液的共通认知,没有共同的生存体验,传播谈何容易。”

另一个留学生的故事则印证了上述观点。

主人公在外留学期间,自恃精通一些中国茶道,于是倾其所能在外国师生中推广,各种名茶、器皿、道具,一应俱全,每天必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焚香煮茶、谈经论道,热情地邀请外国师生品茶。外国师生刚开始还有些兴趣,怎奈越来越难以忍受和抵挡那种强塞式的“热情”,最终不得不敬而远之。此君在失落之余百思不得解,自己推广祖国茶文化的初衷和精神不可谓不佳,用心不可谓不良苦,结果为什么适得其反?

文化的传播基于对文化及其差异的评判、理解,以及恰当的时机和方式,非此,轻则无效,重则产生反效果。

每种文化都代表着一种思想、品德和智慧,是软能量。既然是软能量,来“硬”的是行不通的。俗话说寓教于乐,对于文化的传播者和被传播者来说,都需要选择一种轻松恰当的方式与途径,传播的两端才不会陷入尴尬与无奈,传播的效果自然会更好。

例如节日文化,抛开一些可能的政治和经济因素,单从文化的角度讲,对于节日的庆祝,各种不同文化之间应不会存在过多的隔阂或排斥,而会更易于被传播一方接受和理解,甚至产生积极参与的兴趣。例如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以其浪漫的情调、热闹的气氛、欢快的形式,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对西方文化的认知与接受程度,节日文化对于文化传播的推动作用不言自明。

中国的节日,最著名的莫过于春节了。如今,春节在海外算是有了些名气,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信仰,决定了这一文化品牌的“高颜值”“高质量”,在世界上同类“产品”中赢取着越来越高的“点击率”。对于我们每个炎黄子孙来说,像春节这样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伴随了自己一生的成长,没有时与空的差异,是深深植根于血液的民族精神,是信手拈来的丰富知识和切身体验。可以说,中国文化的传与播,节日是再好不过的切入点了。

每年春节,都是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其独特魅力的最佳时刻,我们期盼那些在世界各地的上百万海外学子,在开启各自庆祝模式的同时,还能善于抓住机会,让这正月里的文化能量最大化。

猜你喜欢

共通传播者外国
品质上佳·息息共通|好的轮胎品牌靠这两点俘获消费者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共通”与“差异”:汉语国际传播的跨文化美学阐释
《判断力批判》中“共通感”概念考察
音乐是人类共通的语言
让我们都成为直销正能量的传播者
新闻传播者的现代意识
外国如何对待官员性丑闻案
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忠诚传播者
外国父母看早恋,有喜有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