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护地辣椒病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2016-02-24卞明刚宋爱华集安市麻线乡农业技术推广站集安市榆林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现代农业 2016年3期
关键词:疮痂化学防治病株

卞明刚宋爱华.集安市麻线乡农业技术推广站;.集安市榆林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保护地辣椒病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卞明刚1宋爱华2
1.集安市麻线乡农业技术推广站;2.集安市榆林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一、疫病

1.症状

从苗期到结果期均可发病,危害辣椒的花、叶、茎、果实。该病在保护地以根腐型为主,多从根颈部侵入,病部黑褐色。凹陷或萎缩,病斑可围茎造成根部死亡,植株凋萎。烂果多数从蒂部开始,初期病部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褐色的斑点,后迅速变褐软腐,湿度大时表面长出白色霉层,干燥时形成暗褐色僵果,残留在枝上,不易脱落。在棚室内病菌主要由灌溉水传播,发病中心多形成于棚室低洼积水、土壤黏重或棚膜漏雨处。影响发病程度的最主要因素是土壤湿度,土壤含水量越高,发病越快越重,特别是大水漫灌,辣椒根颈部浸没水中,极易造成毁棚。

2.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实行3年以上轮作,与大蒜套作,病害发生较轻。培育健苗,选用无病土育苗,或苗床进行消毒,预防苗期疫病。育苗前,用50%多菌灵10克/平方米拌20千克配好的苗床土,将2/3药土施于苗床,另l/3用以覆种。对种子消毒,即用55℃热水浸种15分钟。定植前,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0.5千克/亩,对水70千克消毒土壤。加强棚室管理,通风降湿,选择晴天浇水,浇水后注意提温降湿,但要避免高温、高湿的条件。防止灌水量过大,严防大水漫灌,不使植株基部接触水,以保持地面见干见湿为宜。

(2)化学防治。可用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75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8%雷多米尔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棚室内还可用45%百菌清烟剂4.5千克/公顷熏治。

二、炭疽病

1.症状

果实染病,初呈水浸状黄褐色圆斑,边缘褐色,中央灰褐色,斑面有隆起的同心轮纹,并密生许多小黑点,潮湿时,病斑表面溢出红色黏稠物,干燥时病部干缩成膜状,常开裂露出种子。该病以菌丝体潜伏在种子里,在高温多雨,排水不良,种植密度过大,施肥不当或氮肥过大,通风不好的情况下,发病重,流行快。

2.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实行3年以上轮作。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60分钟,对种子消毒。

(2)化学防治。喷施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喷施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喷施75%百菌清700倍液,或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防治。

三、软腐病

1.症状

发生时病果初生水浸状暗绿色斑,后变为褐软腐,具恶臭味,内部果肉腐烂,果皮变白,整个果实失水后干缩脱落或挂在枝上。

2.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实行3年以上轮作;用55℃水浸种30分钟对种子进行消毒。

(2)化学防治。喷施72%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或喷施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喷施14%络氨铜水剂350倍液,或喷施4000倍液新植霉素防治。

四、病毒病

1.症状

叶片凹凸不平,叶脉皱缩畸形,植株生长缓慢、低矮、果实变小;叶片变黄、脱落;坏死型,叶片茎秆组织变褐坏死,呈现条形斑、坏死斑或顶端枯死;畸形,叶片变细,植株矮小,分枝增多,呈丛枝状。

2.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以预防为主,发病后拔除病株深埋。与非寄主蔬菜实行2~3年的轮作,同时注意邻茬植物种植,尽量不要和番茄邻茬。选择抗病品种,播种前用l0%磷酸三钠液浸种30分钟对种子进行消毒,杀灭附着在种皮上的病毒,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浸种催芽播种;苗期多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

(2)化学防治。用40%的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50%的抗蚜威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进行防治。如果已发病,立即喷施病毒钝化剂,如20%的病毒A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也可用1.5%的植病灵乳油l000倍液防治;在喷药时,最好在以上药液中混加喷施宝5000倍液或爱多收6000倍液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提高抗病力,抑制病毒病发生。以上药剂交替使用,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五、叶霉病

1.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最初在叶片上表现为浅黄色不规则形褪绿斑块,叶背部初生浅白色霉层,不久叶正面为浅黄色至黄色大斑,且数量较多,不受叶脉限制,叶背部霉层逐渐变为浅灰色至黑褐色绒毛状霉,即病原菌的分生孢予梗和分生孢子,但病叶无明显变脆增厚和上卷现象,后期叶片也很少脱落。发病初期由下部叶片开始,发病严重时整片叶形成花斑,并且变黄干枯。

2.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选用抗病品种,生产栽培中应选用抗性较强的辣型品种。及早清洁田园。发现病株及病叶应及早清除,集中深埋或烧毁收获后及时清除植株残体,以断绝循环侵染途径。合理密植,加强管理,栽植密度应依照品种特性及要求适当安排。尽量避免忽干忽湿现象出现,严禁大水漫灌,注意降低棚室中的空气相对湿度。实行轮作。增施石灰和腐熟的有机肥,由于该菌性喜酸性环境,整地时应撒施生石灰150~200千克/亩,并施用经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以避免“生肥发酵”,产生“烧根”而造成伤口发病。

(2)化学防治。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可用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5%万霉灵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或75%百菌清(达克宁)600倍液进行喷施。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3~4次。发病期,上述药剂可适当加大浓度进行防治。但在采收前15~20天应停止喷药,以防果实中农药残留过量而影响销售。除喷雾防治外,可结合使用6.5%甲霉灵粉尘剂或5%百菌清粉尘剂,用量为1.5~1.8千克/亩喷粉防治。

六、灰霉病

1.症状

主要发生于辣椒幼果期,发病初期,幼果顶部或蒂部出现褐色水渍状病斑,后凹陷腐烂,呈暗褐色或灰白色,果实上密生灰色霉层,相对湿度高是造成灰霉病发生和蔓延的主导因素,尤其在春季连阴雨天气多的年份气温低,放风不及时,棚室内湿度大导致灰霉病发生和蔓延。

2.化学防治

用50%速克灵2000倍液或50%扑海因1500倍液喷雾防治,如棚室内温度低,湿度大用一熏灵烟雾剂交替熏蒸2~3次,效果更佳。

七、白粉病

1.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新老叶片均可染病。发病初始时产生浅绿色小点,病部叶背生白粉状霉层粉斑,粉层厚密,白色粉状物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扩大后叶面呈不规则褪绿色或黄绿色斑,边缘不明显。发病严重时,病斑连接叶片,使整张叶面变黄。病害流行时,白粉扩大迅速,叶背被白色粉层覆盖,造成叶片脱落,仅存顶嫩叶。辣椒白粉病一般叶片正面不发生白色粉层,仅产生于叶背,这是有别于其他白粉病的特征。

2.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清理田园,及时摘除病、老叶,以利通风透光,减少田间菌源。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并深翻土壤,加速病残体的腐烂分解。加强栽培管理,科学追施肥水,促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

(2)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用药间隔期7~10天,连续防治2~3次。药剂可选用l0%世高水溶性颗粒剂1000~1200倍液(用药量80~100克/亩)、40%福星乳油5000~6000倍液(用药量12~15克/亩)、43%好力克悬浮剂4000~6000倍(用药量20~35克/亩)、15%粉锈宁可湿性剂1000倍液(用药量100克/亩)等。

八、疮痂病

1.症状

辣椒疮痂病又叫细菌性斑点病,俗名叫落叶瘟。主要发生在叶和茎上,有时也为害果实。叶片被害,发病初期呈水渍状黄绿色小斑点,后呈不规则形,边缘暗绿色,稍隆起,中间淡褐色,稍凹陷,表皮呈粗糙的疮痂状病斑。受害重的叶片,边缘、叶尖变黄,干枯脱落。如果病斑沿叶脉处发生时,常使叶片变成畸形。茎上被害,初呈水渍状不规则形的条斑,后木栓化隆起,纵裂呈疮痂状。果实被害,开始有褐色隆起的小黑点,后扩大为稍隆起的圆形或长圆形的黑色疮痂病斑,潮湿时,疮痂中间有菌液溢出。

2.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实行轮作,与非茄科蔬菜轮作2~3年。在无病土育苗,以防种子带病菌。种子消毒,种子先用冷水浸2~3小时后,用50℃温水浸种30分钟,再放入冷水中冷却,然后催芽播种。高畦种植,避免积水,做到下雨地里不积水。深翻土壤,加强松土、追肥,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植株抗病力,并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搭配,提倡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草木灰、生物菌肥。

(2)化学防治。喷农用链霉素200~250毫克/千克或20%龙克菌悬浮剂500~700倍液,隔7~8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九、根腐病

1.症状

发病初期,病株枝叶特别是顶部叶片稍见萎蔫,傍晚至次日早晨恢复,症状反复数日后,叶片全部萎蔫,但叶片仍呈绿色;病株的根茎部及根部皮层呈淡褐色及深褐色腐烂,极易剥离,露出木质部;横切茎观察,可见维管束变褐色,后期潮湿时可见病部长出白色至粉红色霉层。

2.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选无病土育苗,若苗床带菌,可用抗枯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泼药液6千克/平方米进行土壤处理。合理轮作,与甘蔗、大白菜、大蒜、大葱等蔬菜实行5a以上轮作。加强栽培管理,高垄栽培并用塑料薄膜覆盖。合理灌溉,不要大水漫灌,有条件可进行滴灌,保持土壤半干半湿状态,及时增施磷、钾肥,最好和酵素菌1号混合施用,增强抗病力。

(2)化学防治。定植时用抗枯灵可湿性粉剂900倍、恶霉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浸根10~15分钟,或用多菌灵、抗枯灵制成药土(用药l0克/平方米,l/3下垫,2/3上盖)。定植后浇水时随水加入硫酸铜,用量为1.5~2.0千克/亩,可减轻发病。定植缓苗后,开始灌第1次药每株250毫升,每天1次,连灌2次。由于是土传病害,一定要提前灌药、预防,如发病后再用药,效果甚微。药剂可用恶霉灵可湿性粉剂3000倍或抗枯灵可湿性粉剂600倍。

十、青枯病

1.症状

植株发病时,病株顶部叶片白天枯萎,阴天或早晚恢复,2~3天后叶片保持绿色但全株枯萎。切开病茎,导管呈褐色,将切口浸在水中,从切口处流出白色混浊的菌液。辣椒青枯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在土温达到20℃~25℃时,气温达到30℃~37℃时,土壤含水量达25%以上时发病严重。当大雨骤晴,气温迅速升高,湿度大,蒸腾量大时,病菌活动旺盛,病株增加,为害严重。

2.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选用抗病品种。调整土壤酸碱度,施石灰750~1000千克/公顷。实行轮作,防止重茬或连茬;及时检查,发现病株立即拔除、烧毁,在穴内撒施石灰粉。

(2)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可用100~200毫克/千克农用链霉素或春雷霉素一包对水75千克淋湿土壤,连续防治3次,灌根每10~15天1次,连续2~3次。

猜你喜欢

疮痂化学防治病株
豌豆抗白粉病资源田间评价试验
中国南北方禽流感病毒蛋白进化差异的探究
中国马铃薯疮痂病的研究与防控
辣椒青枯病防治效果试验
绩溪县水稻纹枯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意见
我国学者揭示马铃薯疮痂病发病新机制
植物镰刀菌枯萎病防治的研究进展
美国欲选育抗疮痂病的核桃新品种
美国:欲选育抗疮痂病的山核桃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