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粮大户现状特点及发展建议

2016-02-24贺霞

现代农业 2016年2期
关键词:大户种粮粮食

贺霞

忻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

种粮大户现状特点及发展建议

贺霞

忻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

培育种粮大户可有效地解决因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原因造成耕地抛荒的问题,确保粮食生产面积,同时有利于农业先进实用新技术推广,对大面积生产起到示范和促进作用,文章在全市种粮大户的实际情况调查基础上,对种粮大户现状特点、存在问题分析并对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种粮大户特点发展建议

为适应新时期农业发展,培育种粮大户,促进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摸清种粮大户现状,找准问题,促进发展规模种植,提高种粮效益,本文在全市种粮大户的实际情况调查基础上,对种粮大户现状特点、存在问题分析并对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一、种粮大户现状及特点

据摸底统计,2015年全市种粮大户 (种粮面积100亩以上)共有1806户,其中100~299亩1621户,300~499亩108户,500~999亩42户,1000~1999亩29户,2000~2999亩4户,3000亩以上2户。总种植面积33.2万亩,户均种植面积183.8亩,种植的主要粮食品种有玉米、大豆、马铃薯、小杂粮等,占到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5.2%,产粮15.4万吨,占到全市粮食总产的9.5%,忻州市种粮大户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1.种粮大户自身素质相对较高

种田讲究科学,应用优良品种、配方施肥等先进实用技术。先进生产方式和技术,使自身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带动周边农户采用先进生产方式和技术措施,对大面积生产起到一定的示范和促进作用。

2.经营规模较大

土地相对集中连片,便于机械化操作和标准化生产,利用小额贷款或自有资金,购买种子、化肥、购置农机具,掌握生产主动权,紧抓农时季节,节省成本,增加收入。

3.粮食生产水平较高,带动作用明显

种粮大户以占全市5.2%的播种面积生产了全市9.5%的粮食,单产水平是平均水平的近两倍。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良种良法采用、提高单产水平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示范作用,为稳定粮食生产作出了贡献。

二、当前种粮大户在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种粮大户的风险意识较强,对市场较为敏感,对政策支持和社会化服务的要求也较为强烈。种粮大户的发展面临着流转土地不稳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投入资金不足、成本上涨、雇工困难等一系列问题。

1.扶持政策不多

目前针对种粮大户的扶持政策措施不多,大都只是在技术服务给予支持。如从土地转包到技术、良种、病虫防治等环节上给予帮助和支持。对种粮大户免费提供测土配方、优惠供应优质良种等服务工作。有针对性的、系统性的政策还有待上级部门出台。

2.土地流转不稳定

只有少数承租乡村集体预留地、部队农场或地方农场等非农户耕地,地籍资料齐全,合同规范,承包期较长,经营权稳定,多在10年以上,承包面积较大且集中连片。但多数大户只是与农户签订种植协议,流转期限较短,且波动性较大,种植规模有限。

3.农田基础设施差

种粮大户承包的耕地一般处在交通不便的边缘地区,农田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生产成本高。突出表现在:一是路网不配套,机耕路少,路面状况差,有的地方人步行也较为艰难;二是排灌设施少、动力低、机械老化,同时沟渠淤塞严重,排灌不畅。

4.资金严重不足

实行规模粮食生产,需要有效的资金投入。一方面,种粮大户在缴纳一定数量的承包费后,手中结余资金较少,开春购买种子、化肥等又需要一大笔的资金,使得资金紧缺,导致农机具的升级换代步伐缓慢;另一方面,目前农村信贷手续复杂,贷款金额小,很难享受到银行贷款,限制了种粮大户的稳定扩大和科技装备水平的提高。

5.粮食晾晒、仓储场地缺乏

除个别几个大户外,几乎所有的种粮大户没有专门的粮食晾晒场所,多数农户收获后就地堆放,因鸟害、鼠害、雨雪等造成的损失超过1%,高的达到3%。多数大户担心霉变等损失,只得在收获后尽快卖掉,被收购方压级压价,卖不上好价钱。

6.成本上涨,雇工困难

近几年来,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价格和人工费幅大,各级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租地成本也上涨不少。在农村种田的青壮年越来越少,雇工困难也已显现,每年播种、收获等农忙季节,有些地方高价亦难以雇用到足够的劳力。

三、培育种粮大户的发展建议

1.加强种粮大户扶持政策的研究和落实

在政策上、资金补助及技术服务上对种粮大户给予全方位扶持,降低大户的经营风险,解决生产后顾之忧。出台具体、可操作性强的政策,调动种粮大户参与到项目建设中,起到引领、拉动周边农户的作用。

2.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引导适度规模经营

在稳定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把土地承包经营权引入市场,推进土地流转,鼓励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让农民有条件、有保障地流出承包土地。

3.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

将种粮大户承包的农田纳入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整治、水利建设等项目范围,集中投入,实施路、田、水、沟、林综合改造,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新建晒场和仓贮设施,满足种粮大户需要。

4.加大支持力度,稳定农业投入

坚持扶强扶大原则,资金补助向种粮大户倾斜,加大对带动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的种粮大户的激励,实行以奖代补。同时加大对种粮大户信贷支持力度,引导大户加大对基础设施和农田基本建设的投入,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5.抓好农技服务,解决技术难题

各级农技部门创新服务,将服务对象向种粮大户延伸,为其提供有效的技术服务。开展农资服务,保证其能够用上质优价廉农资产品;加强技术指导,引导农技人员与种粮大户结对子,解决生产上技术难题。

6.培育青年种粮队伍,提高专业化生产能力

鼓励年青人从事粮食生产,培育“有学历、有技能、懂管理、善经营”的青年种粮队伍;强化大户的经营管理能力、产品营销及科学决策水平,鼓励种粮大户开展粮食产后加工、销售,延长产业链,向着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大户种粮粮食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河南父子种粮打“擂”科技实力添“金”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股田制让种粮效益最大化
画画就如种粮
我的粮食梦
船祸
技术营销要抓住种植大户的“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