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管和陈列中的文物保护意识

2016-02-24

中文信息 2016年2期
关键词:保护意识陈列文物保护

(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上海 201306)

前言:文物是人们在研究历史、科学和艺术文化的媒介,文物一旦在保管和陈列过程中发生损坏,其原来的面貌是无法恢复,甚至会造成此文物的消失。文物的损坏会给国家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如此,为了延长文物的研究寿命和收藏年限,提高文物的保护意识是避免文物在保管和陈列过程中造成不必要损坏的关键。如此,本文笔者通过对文物保护意识的相关内容作出如下陈述:

一、文物保护意识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文物保护的相关内容也逐渐形成了系统的保护科学。其内容主要研究文物在不同的环境下的蜕变规律和保护残损文物的技术方法。文物的保护科学不仅对文物自身的特点和保护方法进行研究,也对文物的陈列和保管的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文物是各个国家的历史文明呈现的主要媒介,因此,各个国家对文物的保护尤为重视。都纷纷设立了文物保护的相关机构。目前,文物保护的机构有两种,一种是博物馆,另一种是文物保护部门。这两种机构的工作人员是与文物接触最为频繁的人员。所以,增强保管和陈列文物的工作人员的保护意识是实现延长文物的历史文化的研究寿命和提高文物的保护手段的关键。

二、保管和陈列文物因缺乏文物保护意识而出现的主要问题

1.不能及时发现文物自身的蜕变

文物本身随着时间的流逝,其质地会发生变化。文物这种自身的蜕变是缓慢的,需要经常与文物接触的工作人员在进行文物的陈列和保管过程中进行细心的观察,才能发现文物变化的微妙规律。文物保护机构的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不高,其工作态度也不是很认真。例如:在文物保护机构中,书画掉粉的现象没有人注意,更没有人进行维护处理。而且在搬运书、画的过程中,因为书画长时间放在一起会出现粘连现象,工作人员则不会注意其中问题,在不经意的翻阅中就将书画的内容撕扯掉了,使文物的相关内容遭到了损坏。各个文物保护机构每年都会发生上述类似事件[1]。

2.不科学的文物保管的条件

一些基层的文物保护机构,其建设面积较小,文物的陈列设备陈旧。这种既定的环境条件,常常使文物放置不规范,工作人员在收集文物时常常会将文物随意的置放,使一些具有研究价值的文物“裸放”在不满灰尘的地上和桌子上。

3.文物保管和陈列中保护不到位

文物在保管和陈列的过程中,对环境的温度、湿度、照明等因素的要求都是不同的。近几年,各地区的经济水平相继得到提高,其文物的保护机构先后进行了翻新和扩建,但因缺乏一定的文物保护的科学知识和意识,即便使文物的保管面积得到了增加,但其文物的保护技术并没有得到提高。

三、如何贯彻保管和陈列中的文物保护意识

1.加强保管和陈列中文物保护意识的认知

首先,要对文物保护机构的工作人员进行《文物保护法》相关内容的学习,使文物保护机构的工作人员对文物保护有深刻认识,从而提高工作人员在保管和陈列文物工作中的保护意识。加大对文物保护工作人员的培养,使其具有文物保护的专业知识,了解文物的基本除尘、除锈的相关科学方法。其次,要明确文物保护工作人员每日的工作内容,特别要将每日文物的蜕变和破损情况进行上报。最后,文物保护的工作人员要将文物保护意识贯穿于文物保管和陈列工作的始末。要养成每日每刻对文物的变化进行如实的观察和记录。加强和提高保管和陈列文物的保护意识,可以延长文物的寿命。

2.转变文物保管和陈列的保护方式

文物通常是以字画、瓷器、兵器等形式作为载体,字画、瓷器和兵器等其自身在历史长河中与土壤、空气进行作用都会发生质变。一旦发生质变,其原有形态是很难恢复的。由此,很多文物的保护专家提出提前预防和预控的相关措施。预防的方式。首先,对文物保护的环境进行智能技术的应用设置,使其环境的温度、湿度、照明条件都在其生存的适度条件下;其次,针对于腐蚀损坏的文物,要将其隔离,避免文物间的传播和扩散;最后,学习国外文物保护的先进的科学经验,提高修复文物的能力。预控的方式则是针对文物进行24小时的监控,并对文物的变化规律,制作出一整套科学的保护修复的方案[2]。

3.应用科学技术到文物保管和陈列的工作中

首先,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不同材质的文物进行分门别类的保存。并对其环境进行科学的设置。其次,文物保护的工作人员要加强对文物保护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要明确各种文物的生存条件和保管方法。例如:纸质的书画和布料的衣物容易被蚊虫咬噬,所以文物保存环境的设置条件要不益于蚊虫的生长。最后,工作人员要根据文物的相关特点进行投放虫害的防毒剂,而且要定期进行药品更换,以免虫害出现相应的抗体。在陈列的文物展柜前,设置红外线感应系统[3]。

结论:文物的保护工作,是人类持久性的工作之一。文物的保护工作是需要国家文物保护的相关部门和文物保护工作人员保持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势,更加需要文物保护工作人员的高度的保护意识和职业使命感。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推动了文物保护科学手段的不断进步。各文物保护机构要加大科学技术手段的应用,提高文物保护工作人员的综合文化素质。使文物的研究寿命得以延长,历史文化得以更好的传承。

[1]黄悦.浅议当代历史文物的保护观[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5,08(03):103-104.

[2]严间开.提升纪念馆文物在陈列和保管中的保护意识 [J].文物世界,2015,11(04):66-68.

[3]唐锋.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文物陈列与保管 [J].人才资源开发,2015,09(12):241.

猜你喜欢

保护意识陈列文物保护
丹江口库区加强文物保护(之一)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毓庆宫惇本殿明间原状陈列的复原
博物馆与近现代中国文物保护
民国时期北平古物陈列所的陈列展览
名胜古迹
大学生对陌生人的信任感与自我保护意识*
浅谈如何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骨角质文物保护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