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理论渊源探究

2016-02-24

中文信息 2016年2期
关键词:文化观马克思主义理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陕西 杨凌 712100)

一、文化及文化自信的内涵

要研究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理论渊源,首先一个问题是要弄明白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文化自信。究竟什么是文化呢?针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学者和研究人员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答案,目前能统计到的关于文化的定义高达好几百条之多。但这些定义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类,即广义文化观和狭义文化观。广义的文化观认为,文化包括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人类实践和智慧所创造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侠义文化观认为,文化是指精神文化,是人类的精神过程和精神活动的成果,以及依据精神文化成果建设起来的制度和社会结构。在本文中的文化是指我们观念上的文化,即意识形态上的文化。什么是文化自信?结合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现状,文化自信也就是要坚定对我国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的自信;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自信;坚定对人民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主体的自信。

二、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理论渊源

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内容丰富,见解独特,针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历史和现状提出了一些列看法和观点。因此探究其理论渊源对我们能正确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脉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马克思认为“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基础性观点。“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但归根到底,文化还是由当时当地的社会经济政治所决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政治的同时,不止一次地强调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尤其在当前,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不同文化间日益激烈的文化碰撞和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出现的种种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建设要回归到马克思主义中去,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中找寻方法。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我国的指导思想一直在影响着一代代国人。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文化思想上对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有着基础性的影响。

2.党的前几代领导人的文化建设经验以及重要观点

从毛泽东开始,党的历代领导人在领导我国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关于文化的经验和观点。这些宝贵的经验和重要观点,不仅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也为以后的文化发展提供思路。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里继承了毛泽东提出的文化为人民服务,邓小平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江泽民三个代表中的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及胡锦涛的和谐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际经验,又对它们有所发展。“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中国梦的提出,在文化思想方面是对前几代领导人文化建设经验和观点的继承和发展。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也决定了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离不开前几代领导人的文化建设经验和重要观点。

3.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我国五千年历史源远流长,在历史上形成了数不清的优秀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是文明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烙印。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场合中提到传统文化“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儒家的“和而不同”“忠孝爱国”;法家的“法治”等等思想,直到现在仍然拥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善于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掘对我国当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价值的思想,用传统文化的精华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三、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意义

通过上文对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理论渊源的探究,我们可以看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极为丰富的,同时也是一个处在不断发展中的思想,它形成和发展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当前,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及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这是我们的根和灵魂之所在。所以,无论形势如何变化,我们都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国家与人民之间的交往也越来越密切,于此同时,各种资本主义腐朽文化和思想也开始在国内出现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在这种形势下,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思想显得尤为重要。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能够为党和人民提供文化思想信念支持,也能够对资本主义腐朽文化思想展开批判。

2.坚持党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领导地位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便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也决定了党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领导地位。在党的领导下,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党的重点转向了经济建设方面,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这也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几十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文化发展欣欣向荣,文化产业快速增长,文化影响力越来越大。党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领导地位充分保证了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快速发展。所以,在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

3.坚持文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文化服务的对象。因为只有明确了文化服务的对象,才能确定文化的性质和内容。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决定了文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这个方向是我们党在文化建设发展过程中取得人民信任的基础。进入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快速发展,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比如出现了文化脱离群众、色情文化、享乐主义等文化现象。这要求党在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想人民之所想,充分把握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同时党和国家要坚持把人民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体,发挥其主体性作用和首创精神。

[1]俞思念.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历史、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5]习近平.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5年版

猜你喜欢

文化观马克思主义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
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