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与对策
2016-02-24陈晖
陈晖
【摘 要】高中生所处的时期正是处于青少年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面临应试教育考试的一个相对呀理较大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高中生往往是叛逆而又矛盾的。于是,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便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注与引导,需要家庭以及学校进行相关心理健康教育。在这里,我们主要针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所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分析解决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中生 心理健康 教育问题 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3-0095-01
一、当前高中生心理健康
目前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成长在高中生时期重要面临着两大问题:
一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异性之间的身心差异越来越大,男女之间不像中小学之间那样有更多共同的语言和交流,开始存在一定的信息障碍和矛盾。
二是由于我国高中生马上要为高考奋斗,应试教育的压力时刻摆在高中生的头顶,相互之间成绩分数对比时刻发生,学生之间被单一的分数划分为优等生和差等生,由于分数和学习之间引发的事件比比皆是。
例如:2014年3月13日晚上19时,温州市阳萧振高级中学一位高三的男生在教室上晚自习时,突然从自己的位置上站起大笑着,然后冲向了他所在位置的旁边的窗户,奋身跳出窗台。他所在的教室正处于教学楼的第五层,最后这名学生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不幸死亡。当时的这一场面被教室的监控记录下来,这名学生从位置上站起到跳出窗台仅仅3秒,旁边的学生和老师几乎来不及阻止这一悲剧的发生,坐在教室的其他学生在看到这一场景后整个教室都是尖叫声。
这个例子极其鲜明的告诉我们: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性。
(一)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我国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首要是教育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学会生活。主要是从达到角度去引导并告诫学生,老师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正确的指导,形成良好的行为准则,克服生活中的挫折与困难,同时激励同学们增强抗击能力,正确面对生活中的烦恼和学习中长生的厌学心理。高中老师在教导学生时通常是以奖励的机制来引导学生的。例如,奖励学生在学习中克服自身的怠惰心理和积极向上的学习,奖励每一次成绩突进或是保持优秀的学生。另外还有就是奖励学生爱护集体,积极维护集体的荣誉,主要表现在学生主动维护校园卫生,不乱扔垃圾的现象,以及在运动会等比赛中学生们不以荣誉为先,以积极比赛和友谊第一的心理。在为高三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上,学校还专门设置了相关咨询室,学生在压力骤大或厌学的情绪时,都可以向老师咨询、促膝谈心。学校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上积极应对,时刻关注了解学生心理。
(二)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学校教育,二是家庭教育。
1.学校教育
学生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下健康成长,然而,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不成熟。高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应对学生在学习上出现的一些问题,认为学生只要学习成绩达到自身一定的范围,学生就不会出现比较大的心理问题,却忽略了学生本身的家庭问题以及自我实现的问题。比如:学生渴望得到同学和老师们的关注,但老师和同学们主要关注学习交流,而不是个人情感问题的交流。于是,在解决问题时,学校并未考虑到学生渴望自我实现的这一方面。
2.家庭教育
在我国家庭教育这一方面存在极大的缺陷:(1)学生在某些方面与家长存在一定的代沟,学生在经历家长们的不理解后开始封闭这一面,开始向同龄人寻求知己。(2)在应试教育的冲击下,家长们过于的关注学生成绩,将家庭未来的压力施加到学生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综上,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
(三)对策分析
我国教育领域及家庭该如何应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呢?
1.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各个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现代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方面比较优越,但在心理抗压上缺乏一定承受能力。学校老师要敏锐的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在某次考试不理想的情况下,与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教育。同时更多的与学生进行交流,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能在和老师各方面都交流中被引导到更积极乐观的层面,在学生出现逆反心理时,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控制,自我调节。
2.学生的家庭教育要以学生心理健康为主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学生家长们将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在社会工作上,认为只要给孩子们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就可以,忽略了孩子尤其实在高中阶段的心理变化。在孩子高中时期,错误认为他们已经有相当的成熟认知。其实,在这一个时期反而是最重要的,家长们要成为孩子们在精神上的支持,对于他们在学习上的表现不要施加过多的压力,让学生自己控制即可,然后是给予孩子们更多的身心关注,与他们共同经历困难,更多交流,更多理解。
二、结语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种种问题都需要国家和社会以及家庭的关注,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让他们深陷苦闷之中,在关注的同时更多的是理解与沟通。
【参考文献】
[1]黄俊莉.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青岛新闻网-青岛日报,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