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书单

2016-02-23刘慈欣

晚报文萃 2015年12期
关键词:凡尔纳克拉克科幻

刘慈欣

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从描写对象来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科学探险小说,另一类是描写大机器的小说,后者更具科幻内容。这类小说中所出现的大机器,均以18世纪和19世纪的蒸汽技术和初级电气技术为基础,粗陋而笨拙,有一种童年清纯稚拙的美感。

阿瑟·克拉克的《2001,太空奥德赛》是另一种类型的科幻小说,同为技术型科幻,它与凡尔纳的大机器小说却处于这一类型的两端,后者描写从现实向前一步的技术,前者则描写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趋于终极的空灵世界。

克拉克的《与拉玛相会》则体现了科幻小说创造想象世界的能力,整部作品就像一套宏伟的造物主设计图,展现了一个想象中的外星世界,其中的每一块砖都砌得很精致。

奥威尔的《一九八四》、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和扎米亚京的《我们》只被划定为科幻的边缘,但我从中看到了科幻文学的另一种能力,就是从传统现实主义文学所不可能具备的角度反映和干预现实的能力。

从文学角度看,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与赫尔曼·沃克的《战争风云》系列不是一个档次的作品,但我所关注的是它们共有的鸟瞰全局的视角,两者都是全景式描写人类战争的小说,与那些以个人感觉为线索的小桥流水的精致文学相比,这样的巨著更能使人体会到人类作为一个种族的整体存在,这也恰恰是科幻文学的视角。

阿西莫夫的《自然科学趣谈》虽说是一大部流水账式的东西,但确实也没有见到还有哪部科普作品对现代科学有这样系统的介绍。卡尔·萨根的《宇宙》《伊甸园的飞龙》也是较早进入国内的西方科普名著,虽然现在看来在理论的新颖上有些过时,但它在对科学的描述中引入了美学视角,这在今天看来不足为奇,但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真的为我打开了看科学的第三只眼。

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最大的特点就是冷,比冷静更冷的冷,不动声色地揭示了生命的本质。而辛格的《动物解放》则相反,把平等和爱撤向人类之外的芸芸众生,同样使我们从一个以前没有过的高度审视人类文明。

最科幻的是温伯格的《宇宙最初三分钟》和戴维斯的《宇宙的最后三分钟》,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描述宇宙初生和垂死之际的极端状态,这时的世界离现实是那样遥远,却可能是真实存在的。

(莫等闲摘自《中关村》2015年第7期)

猜你喜欢

凡尔纳克拉克科幻
魔法小女巫
Burst Your Bubble
未来科幻城
小计划
美国非裔青年被警察错杀于自家后院
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
凡尔纳的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