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大千:厨艺高于画艺

2016-02-23安东

晚报文萃 2015年12期
关键词:食单张学良张大千

安东

徐悲鸿曾力赞张大千在艺术上的造诣为“五百年来第一人”,张大千却说:“以艺事而论,我善烹调,更在画艺之上。”这位近代画坛的一代宗师更是一位杰出的美食家,在他看来,吃,不仅是为了果腹,而是人生的最高艺术。张大千不仅精于吃,更深谙烹调之道,独创的“大风堂菜”为人称颂至今,经他提点过的名厨更是不计其数。

张大千曾拜书法大家李瑞清为师。这位特立独行的“清道人”吃名远扬,尤喜食蟹,据传,曾有一餐吃掉100只螃蟹的壮举,因而得了个“李百蟹”的绰号。不但师父喜欢吃,张大千的父亲、母亲,都是精于厨艺之人。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张大千,如果不爱吃、不懂吃,那才不正常。

张大千的长女张心瑞说:“先父一生所嗜,除诗文书画外,喜自制美食,其足迹遍全球,食尽人间美味。”张大千走一处,必吃一处。上世纪40年代,张大千去敦煌画壁画三年,漫漫戈壁,亘古荒原,如此艰苦的环境,他仍能就地取材。他在敦煌有一菜谱,菜式包括羊肉汤、糖醋牛排、三鲜蘑菇、酱豆腐、佛脚冰激凌等。蘑菇是从千佛洞四周的野草丛中采摘而来,佛脚冰激凌所用的冰,则取自佛像脚下。离开敦煌时,张大千特意绘制了一幅野生蘑菇生长地点的“秘密地图”,详细标注了采摘路线和采摘时间,作为礼物赠予当地的朋友。

一代宗师,自然不会轻易出手。后来张大千极少下厨,而将一身厨艺教给妻子徐雯波。在张大千宴请客人的菜单上,不仅会写菜名,还会在每道菜后写上掌勺人的名字,如“雯”便是他的妻子徐雯波,“珂”则是他的儿媳。据说张家的某些烹饪绝活,如武侠小说中的家传武功一样,传媳不传女,以免落入外姓人之手。当然,豪爽如张大千,还是免不了会向朋友传授一些绝招。朋友张佛千听说张大千在台湾没有吃到过满意的鹅肝膏,着意烹制了一份,送给张大千品尝。张大千评曰:“嫩是很嫩,味道也很鲜美,但表面不光滑,上不了台面。”张佛千追问方法,张大千教授他一个简单的窍门:在蒸锅盖内加垫几层纱布,用来吸收水蒸气,不要让水蒸气滴到肝膏上便可。张佛千依法重做,果然卖相更佳。

偶尔下厨,张大千指定好食材和分量,由别人操作。唯独油盐酱醋等调味品,必须由他亲自下手。他加调料时从不用勺,用手抓,均匀仔细地撒在菜品上,而且加完之后绝不再尝,直接上席。他的名言是:“抓得准,才是真正的好厨师。”妻子徐雯波过寿时,张大千曾亲自下厨做牛肉面,配面的菜码除了牛肉,还有一盘香菜,一盘红辣椒丝炒绿豆芽,周围一圈摆着八只小碟,盛有盐、胡椒、糖、醋、酱油、辣油、面酱、豆豉八种作料。画家下厨,先不提味道,仅就这菜肴的颜色搭配,已令人食欲大开。

张大千晚年定居台湾,与张学良、张群成了莫逆之交,时称“三张”。1981年,张大千在台北宴请张学良夫妇的食单,张学良拿回去精心装裱成手绢,特在后部留白,次年邀张大千在上面题字留念。张大千在上面画了白菜、萝卜、菠菜,题名“吉光兼美”,并题诗云:“萝菔生儿芥有孙,老夫久已戒腥荤。脏神安坐清虚府,哪许羊猪踏菜园。”1992年,这件珍品在美国华盛顿展出的时候轰动了当地的书画界和烹饪界。

如今,张大千宴客的食单已作为一件件艺术品广为流传。张大千亲笔撰写的食谱《大千居士学厨》于2001年在台北举行义卖,起标价为新台币160万元,最终以新台币1090万元拍出,堪称世界上最贵的一份食谱了。

(若子摘自《时代青年(上半月)》2015年第7期)

猜你喜欢

食单张学良张大千
张大千收藏古书画述略
张大千:“这个娃儿不赎了”
1934年,张学良枪毙张学狼
随园食单
张学良:对汪精卫由佩服到厌恶
《红楼梦》馔食英译与中华饮食文化输出
瘾君子张学良
我的最牛老爸
从文本获得疗救写作的“食单”
张自启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