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包涵体肝炎流行和诊治

2016-02-23李丽华李兴会刘志安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6年12期
关键词:通榆县法氏囊腺病毒

李丽华,李兴会,刘志安

(1.吉林省通榆县乌兰花乡畜牧兽医站,吉林 通榆 137200;2.吉林省通榆县动物检疫站,吉林 通榆 137200)

鸡包涵体肝炎流行和诊治

李丽华1,李兴会1,刘志安2

(1.吉林省通榆县乌兰花乡畜牧兽医站,吉林通榆137200;2.吉林省通榆县动物检疫站,吉林通榆137200)

一般认为,引起鸡包涵体肝炎的病毒是禽腺病毒Ⅰ群中的某些血清型。兽医临床上以突发性死亡率增加、贫血和出血性肝炎为特征。该病多见于3~6周龄肉仔鸡,是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染性贫血因子病的重要并发症。本病1963年首次被报道。目前该病已遍及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美洲各国。1984年以后,我国通过血清学检查确定东北、华北、华南各地均有该病存在。山东等地2009年出现区域性流行,发病日龄也日趋提前,有7日龄就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的病例。

1 病原

该病的病原属于腺病毒科禽腺病毒属中的鸡腺病毒Ⅰ群,是一种双股DNA无囊膜病毒,直径69~76nm,20面立体对称,有252个壳粒。现已知的12个血清型禽腺病毒中,至少有10个血清型与自然暴发的包涵体肝炎有关。最早的分离毒株可以追溯到1957年Yates和Fry从鸡体获得的能致死鸡胚的CELO病毒,即鸡胚致死性孤儿病毒。尽管当时并不知道该病毒与该病的关系,但是却为特征鉴定以及与鸡的其他腺病毒进行比较提供了基础。鸡腺病毒能凝集大白鼠红细胞,而不能凝集鸡红细胞。鸡胚是鸡腺病毒的最佳分离培养物。经由绒毛尿囊膜接种,胚胎可于2~7d内死亡。绒毛尿囊膜上可出现小型痘斑,鸡胚肝脏坏死,常可见肝细胞嗜碱性核内包涵体。该病毒可在鸡胚细胞上培养,而不能在鸭胚细胞上培养。最适培养温度为40℃。接毒细胞圆滑,并产生核内嗜碱性病毒包涵体。鸡腺病毒对热、紫外线比较稳定,能抵抗氯仿等脂溶剂,对外界环境有较强抵抗力。甲醛和二价阳离子消毒剂对该病毒有较好灭活作用。

2 流行

本病易感于鸡群,火鸡、鹌鹑、鸽子和野鸭也可感染发病。病毒主要感染3~15周龄的鸡,以3~9周龄的鸡最易感,成年鸡很少发病。一般认为,肉鸡比蛋鸡更易感,且发病日龄有提前的趋势。例如有报道称,目前我国有1周龄发病,2周龄防疫法氏囊后病情加重的病例。本病的传播途径有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两种方式。病鸡及带毒鸡所产的蛋中均可检测出此病毒,由这些蛋孵出的雏鸡亦带病毒。一般刚孵出的雏鸡不排毒,通常在3周龄左右向外界环境排毒。种鸡的排毒高峰在5~9周龄,在2周龄仍可达排毒量的70%,在产蛋高峰前后有一个二次排毒期,但种蛋中仍含有病毒。肉鸡的排毒高峰在第4~6周龄。水平传播的影响也很大。病毒存在于禽粪、鼻黏膜、气管和肾中,因此病原可经粪便和口、鼻分泌物排出。研究证实,禽粪中的病毒含量最高。另外,也可污染的饮水、饲料、运输工具等经消化道传染给易感鸡。病毒也可通过呼吸道和眼结膜感染易感鸡。一般认为,很多腺病毒是潜在性病原体,其致病性常需有其他因素的存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可增强包涵体肝炎病毒的致病性,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支原体的并发感染和传染性贫血因子(CAA)的存在可使禽腺病毒引起的肝炎病情加重。

3 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较短,一般为1~2d。在生长鸡群中死亡率显著增高常为包涵体肝炎的最初表现。发病迅速,常突然出现死鸡,全群无明显临床症状,但日死亡率可高达3%。病鸡表现为精神沉郁,羽毛蓬乱无光泽,食欲减退或消失,蹲伏于地,有黄绿色或白色水样腹泻,少数病鸡呈现黄疸。法氏囊疫苗防疫可加重病情。

4 剖检

典型病变在肝脏,肝肿大、色灰白、淡褐色或黄色,质脆,肝脏表面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出血斑。有的还可见肝脏有大小不等的坏死点,坏死和出血有时交互混杂,使肝脏呈斑驳状。病程稍长的可见肝萎缩硬化,脾肿大,肾肿大,包膜下出血,尿酸盐沉积,胸肌、腿肌和内脏脂肪广泛出血,皮下组织、浆膜等可见明显的出血。骨髓常呈浅黄色,血液稀薄如水。

5 诊断

幼龄鸡突然发病,迅速死亡,肝脏出血、坏死,应考虑包涵体肝炎(IBH)的可能性。肝细胞核内嗜碱性包涵体的检出,有助于该病诊断。IBH常常与传染性法氏囊病并发,病理变化有不少相似之处,诊断时要考虑到两种疾病同时存在的可能性。确定诊断依赖于鸡胚接种、分离并鉴定病毒。血清学试验可采用琼扩、中和试验和免疫荧光抗体试验。

鉴别诊断首先要考虑到传染性法氏囊病。通过琼扩试验也能区别这两种疾病。弧菌性肝炎也可引起肝包膜下大的血泡。

6 治疗

第1天:保肝康40kg料/袋+肾支康50kg料/袋集中拌料;第2天:保肝康40kg料/袋+肾支康50kg料/袋集中拌料;第3天:保肝康50kg/袋+肾支康50kg料/袋集中拌料。本病康复一般规律:开始用药2d,死亡率可能不减,第3天伤亡明显下降、增料,治疗后第4天全群基本恢复正常。

10.3969/J.ISSN.1671-6027.2016.12.088

李丽华(1973~),大专,兽医师,研究方向:动物疫病防制

猜你喜欢

通榆县法氏囊腺病毒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研究进展
人腺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研究现状
禽法氏囊发育与免疫功能研究新进展
白城市通榆县召开“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工作表彰暨教育2.0大数据平台启动会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在防治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上的推广应用研究
某部腺病毒感染疫情调查分析
依靠农业科技进步推动通榆县农业经济发展
猪乙型脑炎PrM-E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免疫原性
两种不同方法对轮状病毒和腺病毒抗原检测的比较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