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市养羊业的发展现状和对策
2016-02-23何志刚裴林海
何志刚,张 丽,刘 鹏,裴林海
(1.云南省弥勒市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 弥勒652399;2.云南省弥勒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弥勒652399;
3.云南省弥勒市弥阳镇畜牧兽医站,云南 弥勒 652399)
弥勒市养羊业的发展现状和对策
何志刚1,张丽1,刘鹏2,裴林海3
(1.云南省弥勒市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 弥勒652399;2.云南省弥勒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弥勒652399;
3.云南省弥勒市弥阳镇畜牧兽医站,云南 弥勒 652399)
摘要:养羊业是弥勒市畜牧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弥勒市的区位及资源优势,对养羊业发展现状、面临的机遇、市场的消费需求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总结分析,弥勒市应把发展养羊业作为高原特色养殖业中一项重要产业来抓,按照“特色优先、科技支撑、提质增效”的发展思路,以促进生产方式转变为重点,扶持适度规模养殖户,成立养殖合作社,建设良种繁育体系,强化疫病防控,推广养羊实用技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培育龙头企业为重点,推动弥勒市山羊养殖业向产业化、商品化的方向发展。以期这些观点能为弥勒市发展现代养羊业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弥勒市;养羊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膳食结构中的肉类品种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羊肉在肉类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本地大部分人也特别嗜好羊肉汤锅,这极大地促进了弥勒市养羊业的发展。羊是草食家畜,可以利用大量的粗纤维饲料资源,极大地减少了精饲料的消耗,生产成本低;养羊业不仅可以提供羊肉、乳饼等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食品;还可以提供羊皮、羊毛等副产品;另外,羊喜欢运动、抗病力强,用药少,饲料主要是粗饲料,生产的产品绿色健康。
近年来,弥勒市养羊业按照“产业做强、规模做大、品牌做响、质量做优、链条做长、防疫做实、服务做好”的总体要求,以发展现代养羊业和增加广大农民、特别是山区半山区农民收入为目标,以促进生产方式转变为重点,养羊业以一个坚持三个围绕(扶持养殖大户、发展中小养殖户、突出质量提升;围绕产品销售,突出市场对接;围绕健康养殖,突出疫病防治)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产业增值的协调统一。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虽然弥勒的养羊数量增加,但面对本地品种退化严重、养殖水平低、科技措施落实不配套,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不高,疫病防控形式严峻,产业化尚未形成气候,市场化理念不强是摆在面前的课题。
1弥勒市的基本情况
1.1地理位置与区位交通
弥勒市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北壤昆明市石林市、南接红州开远市、东邻文山州邱北市、西连玉溪市华宁市,是红河州的“北大门”,位于东经103°04′~103°49′,北纬23°50′~23°39′,南北长78公里,东西宽约50公里,国土面积4004km2。弥勒市地处“滇中城市经济圈”和“滇南城市经济圈”交汇部,距昆明143公里、距蒙自140公里,市内交通四通八达,石蒙高速、锁砚高速、G326、S305等公路在境内已形成“四纵三横”公路网,从北到东南贯穿全境桂昆铁即将通车(东风铺龙设有火车站)。弥勒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立体气候显著,2014年降雨量835.4mm,平均气温18.8 ℃ ,无霜期323天。光照充足、温期长,霜雪日短[1]。
1.2饲草资源优势明显
弥勒市下辖13个乡(镇、局),农业人口46.4万人,占总人口的88.3%,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也是养羊业大县,山区半山区面积占81.4%,坝区面积占18.6%。通过退耕还林、还草和石漠化治理,弥勒市有天然草山、草坡面积383.7万亩、可利用放牧面积261.7万亩,78.6万吨的天然牧草、30万吨农作物秸秆、19.5万吨甘蔗梢可用作饲料,为养殖山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市人工种草和草场改良面积10.5万亩,加工制作青贮、氨化饲料18万吨,还有灌木林地118.5万亩,天然和人工草场281.6万亩等大片的林间草场供放牧,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适宜于山羊的生长繁衍,是发展草食动物的理想之地[1]。
2弥勒市养羊业发展的现状
2.1羊群品种资源情况
弥勒市的羊品种主要以本地黑山羊为主,有少部分黄山羊存在。东山的红骨山羊已被国家列为遗传资源品种,有待进一步保种、种群开发和普及推广,以形成品牌优势。近十多年来,先后不断地从陕西等省份引入奶山羊,已发展形成一定量的奶山羊种群。
2.2羊只基础存栏数量大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观念的改变,因羊肉的脂肪少,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胆固醇含量少,风味独特,喜吃羊肉的人越来越多,山羊价格受市场的推动不断上涨,饲养方式的转变,政府引导,资金加大投入,推动了弥勒市山羊养殖业的发展,养羊户不断增多,存栏50只以上的养羊户达1482户,奶山羊养殖户达181户,羊只增量速度较快,2014年未山羊存栏20.9万只,比2013年的19.8万增加1 .1万只,增长5.6%,2014年出栏肉羊8.8万只,出栏率42.5%,山羊的存栏和出栏稳居红河州第一位。广大的农民,特别是山区、半山区农民养殖山羊积极性高,其原因是山羊适应性强、繁殖率高、疫病少、投入少、饲养周期短,同时喜欢食山羊肉的群众多,弥勒市的羊汤锅远近闻名,市场销路好,肉羊生产和供求两旺,养殖效益高。
3弥勒市养羊业存在的问题
3.1对养羊业认识不足,政策、资金扶持有待加强
多年来,各级政府领导始终没有将养羊业作为主业来抓,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许多年来,扶持建造卫泸奶山羊养殖小区,弥勒市出台羊产业扶持政策:对存栏50只以上的养羊户一次性奖励过1000元;对购买努比亚种公羊的每只奖励800元;依托石漠化治理在弥阳、新哨两镇的4个村小组17个养羊户新建羊舍1132m2;依托中央财政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在弥阳、五山等乡镇扶持7个规模养羊户(包括立新公司种羊场)完成羊舍改造1375 m2,新建设羊舍达1800 m2。
受自给自足的传统经营模式约束,大多数养羊户缺乏商品意识、产业意识、市场意识和效益观念,只将其作为一种副业看待,没有将养羊业当成发家致富、奔小康的产业进行经营。
3.2饲养管理方式较粗放
养羊户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对山羊的饲养粗放,逐草而牧,靠天养羊,没有栽种优质牧草,不能常年均匀供给优质的草料,生产基础薄弱,品种退化严重,母羊比例小,没有对育肥羊在放牧的同时补饲精料或实行舍饲育肥,本地也没有羔羊育肥出栏的习惯,导致肉羊的出栏率和商品率低,养羊效益不高[2]。
3.3长期的近亲繁殖,导致品种退化严重
弥勒市的山羊品种,由于广大养羊户分散饲养、自繁自养,配种过早,长期群内近亲繁殖,导致品种严重退化,山羊的个体小,生长速度慢、产肉量低。饲养成本逐年增加,养殖效益逐年下降。全市 13个乡(镇、局)养羊户主要分布于山区、半山区乡镇,饲养比较分散,规模小。大部分养羊户一般养殖5~50只山羊,最近几年才有养殖100~200只羊的,也有3~5户养殖规模在300~500只的。坝区以养殖引进从陕西等地萨能奶山羊为主,出售乳饼的相对多一点。没有形成高产优质的羊品种,现有品种生产性能低下,品种改良艰巨。总体上形成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随着国家荒山造林,退耕还林政策的施行和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羊只活动范围越来越受到限制,对群众养畜积极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3.4产业化程度不高,生产效益低
千家万户分散饲养,各自为政,养殖时间长、成本大,羊肉生产水平低,养殖效益低。没有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来支撑拉动整个养羊发展,产业化程度不高,与加工业完全脱节,没有形成外向型的羊业,只是在以原始的方式,被动提供最初级的肉羊产品,仅为满足在过节、婚丧事时的自己食用或当地羊汤锅店的需求[2]。
4加快弥勒市养羊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4.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抓好养羊业发展
各级政府要对养羊业高度重视,将发展养羊业作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一条途径,列入养羊业发展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养羊业是农民、特别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便捷之路,制定工作方案,责任到人,层层抓落实,实行绩效考核制度,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政府要从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在相对集中的山羊养殖区,引导支持种羊场、养羊大户、营销大户牵头组织适度规模养殖户,建立专业合作协会(社),打牢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基础。树立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市场化理念,有专业化、规模化才能形成集聚效应、市场优势;市场要用标准来规范,有标准化才能生产出无公害、绿色、有机羊肉和乳饼食品,形成品牌优势而占有市场份额。传统养羊业是粗放型的,养殖效益低,产业化水平不高,与加工业脱节。而现代养羊业科技含量高、可控性强,是商品经济的养羊业;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必须按照营养、绿色、生态、环保和安全的要求发展养殖业,是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的养羊业,是讲规模、讲效益的养羊业。
4.2多方争取资金,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实行财政投入为导向,养殖户投入为主体,信贷为补充的多渠道投入机制,带动养羊业的大发展和农民增收。政府给予必要的财政资金投入,作为养羊业的专项发展基金,进一步扩大标准羊舍改造覆盖面,推广品种改良范围全覆盖,尝试推广羊人工授精技术,以提高种公羊的利用率,对引进优良种羊、出栏肉羊和存栏奶山羊达到一定数量的养殖户给予重点扶持和奖励;同时,充分利用扶贫开发项目资金,用于养羊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在现有的24户(场)科技养羊示范户(场)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科技示范户(场)的基础建设和品种改良推广步伐。以点带面,全面带动全市养羊业的大发展。
4.3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改变传统养殖观念
合理利用资源,改变传统养羊方式,实行“两改”:一是改变饲养方式。改普通羊舍为高床楼式羊舍,在羊舍内增设饲槽、水槽和补草架,以利羊舍的环境卫生和补饲精料;改公母混群放牧为分群放牧;改育肥肉羊单纯的放牧为放牧+补充精饲料。二是改变自然交配繁殖方式。改母羊发情就自然交配而导致年龄过早,为1岁左右体成熟后再配种。改常年乱交乱配为春、秋两季配种,集中产羔,以利于羔羊的饲养管理和提高成活率。
4.4加强实用养羊技术培训,提高养殖技术
畜牧兽医部门应主动深入各村,举办山羊饲养管理、疫病防治、品种改良、牧草种植等实用技术培训,充分利用广播宣传、会议讲解、座谈交流等形式广泛宣传科学养羊技术,组织专业人员到农户家中传授经验,对山区群众养羊实行“四推”:一是推广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专业户;二是推广“一年两产或两年三产”繁殖技术,提高母羊的繁殖率;三是推广山羊短期育肥技术,提高个体产肉量和肉品质;四是推广适时出栏,优化羊群结构,减轻冬春饲草压力。“四配套”即:山羊生产和育种繁育体系配套,山羊生产和饲草饲料配套,商品育肥羊和羔羊培育配套,山羊饲养与疫病防治配套等[1]。学会放牧+补饲技术,使肉羊争取在一个内出栏,减少养羊成本,提高养殖效益。使群众真正掌握科学养羊技术,增强商品意识和市场观念,为将来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打下基础。
4.5推广优良品种,提高羊肉品质
弥勒市养殖户饲养的黑山羊几乎都是本地品种,长期近亲繁殖,导致品种严重退化,山羊个体小,产肉率低,饲养周期较长。在畜牧部门引导下,前几年引进过波尔山羊品种改良,由于个体小,繁殖率低,效果不明显。近几年,不仅从石林、建水引进努比亚种公羊作为第一父本进行品种改良,并且在弥阳镇扶持建立一个现存栏规模在3000只的努比亚种羊场,对本地黑山羊进行杂交改良,使其发挥杂交优势;同时也可选用波尔山羊或龙陵、南疆黄山羊为终端杂交父本;另一方面应搞好本地品种的肉山羊,能够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具备有适应性强、早熟性好、个体大、生长速度快、繁殖率高、产肉量多、肉品质好等特点,能够大大缩短育肥周期,提早出栏,减少养羊成本。
4.6抓好疫病防控,减少疫病发生
动物疫病始终是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最大风险和威胁。推进养羊业提质转型,疫病防控至关重要。树立抓动物防疫工作,就是抓养羊业发展、抓农民增收的观念。既要重视突发疫情的控制,更要重视平稳时期的预防;既要做好农村散养户春、秋季动物防疫整村推进和规模养羊户按免疫程序等工作,更要注重建立长效防控机制。要严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层层分解防疫工作责任,做到免疫、监测、检疫、消毒、应急处置等关键环节工作有抓手、有部署、有检查、有奖惩[3]。平时从建立科学饲养管理制度,坚持自繁自养,若须引种要严格检疫、场区相对隔离,搞好卫生消毒工作,增强羊只的抗病力。制定科学合理免疫程序,重点做好羊口蹄疫、羊小反刍兽疫、羊痘、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羊三联四防苗等疫病基础免疫工作,群体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0%以上,确保应免羊只免疫率达100%,抗体合格率70%以上,力争不发生区域性疫情。
4.7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使草料资源得到充分应用
弥勒市人工种草和草场改良面积10.5万hm2及大片林间草场,有大量甘蔗梢、冬包谷秆、稻草、麦秸、花生蔓和各种农副产品下脚料。为饲养山羊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可根据不同的季节进行科学的饲喂。夏秋季节各种植物和牧草生长旺盛,应充分利用各种草场的鲜草,多余的牧草进行青干草处理,对一些农作物秸秆进行青贮或氨化保存,留作备用;冬春季节牧草干枯,是全年缺草的季节,可充分利用林间草场和山边尾的草滩放牧,水肥好的田地推广种植黑麦草、紫花苜蓿等优质牧草,补饲青干草、青贮料、氨化料及农副产品的下脚料,使山羊的饲料得到充足供应,保障营养平衡,能避免常年出现的“夏肥、秋壮、冬瘦、春死”的现象发生。
4.8充分利用环境优势,招商引资,兴建龙头企业
弥勒市的山羊养殖户主要居住在山区,半山区村寨,山清水秀、树木繁多、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极具开发潜力。但由于资金不足、信息闭塞,严重制约了养羊业的发展,政府部门要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探索生产合格的、符合市场需求的羔羊肉和生鲜乳饼,不断延伸产业链,增加副加值。龙头企业必须建基地,带动农户发展养羊业,对建基地、带农户的龙头企业要给予大力支持。积极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合同订单、“寄养”方式、二次返利等形式,与农户建立更为紧密的利益联结新机制,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让农民分享加工、流通环节利润,增加农民收入[3]。要大力总结推广 “公司+协会+基地+农户”模式和养羊专业合作社组织带动农民发展养殖模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4.9立足本地品种资源优势,创立特色肉山羊品牌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绿色有机食品的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羊肉是无公害绿色肉食品。弥勒市东山镇是红骨山羊的原产地,扶持和培育弥勒红骨山羊原种场+扩繁场+保种户三级保种繁育体系建设,重点发展适度规模的标准化养羊场(小区、户),完善技术服务体系、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创新专业养羊合作社,带动形成龙头企业+标准化养羊场(小区、专业户),大生产大市场的格局,使弥勒市的红骨羊出栏在1万只以上,创建以弥勒红骨山羊为地方特色的弥勒肉羊品牌。
4.10尝试生产推广羔羊肉产品
饮食习惯的变化,消费的简单化、方便化、精制化和地方风味化已经成为时尚,由于羔羊肉鲜嫩、多汁、味美、胆固醇含量少、所含氨基酸的种类与数量符合人体生长与组织修补的需要,越来越受到城乡人民的青睐[2]。可以尝试生产育肥羔羊,将羔羊肉进行加工后采取多种形式在本地市场推广或向两广及其他地州市等发达的大、中城市销售,扩大产品的销售市场占领市场份额,促进弥勒市羊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4.11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创立羊乳饼品牌
作为奶山羊的终产品,乳饼是深受人民喜爱的一种食品,弥勒市应以“羊妈妈”乳品场为起点,加以大力宣传和推广,带动全市奶山羊产业的发展,通过推广舍饲、半舍饲奶山羊养殖技术,发展适度规模化养殖为重点,扶持奶山羊合作社发展,提升产业化的程度,在现在已打入昆明市场的基础上,以后要不断开拓市场,将弥勒市的羊乳饼销售两广及东南亚一带,以期将弥勒市建成高原特色的山羊奶源基地之一,使之占到整个羊业产值1/4左右的水平。
紧紧围绕“强科技、调结构、转方式、稳增长、促增收、保供给”的总体思路,以助农增收为目标,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创建红河州北部地区优质奶源基地优势畜产品基地为主线,巩固猪产业,提升肉羊产业,壮大奶山羊产业,着力建设养羊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肉山羊良种繁育体系、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努力推进弥勒市山羊养殖业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进程,通过市场拉动、政策引导、养殖技术促动,规模养殖程度不断壮大,养殖效益显著提高,真正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相信经过几年的努力,全面提升养羊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山羊养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使弥勒市的养羊产业成为具有高原区域特色畜牧经济产业中新的增长亮点,到2020年弥勒市养羊业发展将会大大迈上一个新台阶,为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个翻番,两个倍增”的目标作贡献。
参考文献:
[1] 蒋昆.弥勒市养羊业发展规划.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2013.
[2] 杨雪锋、魏刚才等.羊高效养殖关健技术及常见误区纠错.北京:化工出版社,2014.
[3] 刘鹏.发展弥勒市养羊业的思考.云南畜牧兽医2012(5):29-30.
文章编号:2095-9737(2016)01-145-03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作者简介:何志刚(1964-),男、云南弥勒人,大专,兽医师,长期从事动物防疫检疫工作。
收稿日期:2015-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