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的融合
2016-02-23谢鹏安梅州市农业机械推广站梅州514071
谢鹏安(梅州市农业机械推广站,梅州 514071)
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的融合
谢鹏安
(梅州市农业机械推广站,梅州514071)
摘要:论述了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现代农业(机)的发展迫切需要信息化的支撑,但农机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上,仍存在认识不到位等问题,需要采取对应的措施解决。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信息化,融合
0 前言
近年来,我国土地不断减少,农业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如何用有限的土地和水资源,生产出更多、更好、更安全的农产品,满足国民的需要?我们只有推进“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市场竞争力。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络,是农机部门在农机化管理、生产作业、大型农机跨区调度、安全监理、教育培训、市场供求信息等方面的重要服务平台。这个平台能提高农作物的高产稳产、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并且能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因此,农机信息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现代农业(机)的发展迫切需要信息化的支撑。
1 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社会的各行各业都离不开信息化。只有全面推进农机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才能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农机的使用率和农机手的收入。在“互联网+XX传统行业”方面,“互联网+”已经全面应用到第三产业,也向第一、二产业渗透。应用“互联网+农业机械化”,可使农机信息化在解决农机的监管、运维服务、精准作业及智能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互联网+农业机械化”的实施,对促进农机信息化的融合、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2 农业机械化离不开信息化
2.1农机化发展对信息化的需求
在“互联网+XX传统行业”的今天,“互联网+”日益渗透各个领域,只有提高“互联网+农业机械化”的应用水平,实现资源共享,才能提升农业机械化服务现代农业的水平。因此,建立全国农机化生产信息服务平台,可扩大信息来源,充分发挥信息网络功能,有郊地提高农机化作业效率和效益,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可保障我国农业生产安全。
2.2信息化提高了农机化的工作效率
2.2.1信息化提高了农业机械的作业水平
农业专家认为,地耕好了才能种得好。现在是七分靠农机种植,三分靠农业人才管理,换句话,也就是说如搞不好农机,农业也就没办法管理好。农机智能化技术应用在土地耕整方面,需要用到与拖拉机配套的激光平地机,还要搞与GPS配套的平地仪,才能把耕地平整好。田间管理的航空植保、除草用的智能除草机、收获用的智能化收获机……可以说,信息化、智能化提高了农业机械的作业水平。
2.2.2信息化提高了管理水平和效率
农机化生产信息服务平台,是一个精确度高的信息平台。如借助滴滴打车模式,在办公室就可以进行相应的调动,实现互联网思维下的管理和作业,既可以减少盲目性,提高效率,广大农机手也能及时获取农机科技、农机营销、农机维修、跨区作业、农事气象等信息:因此,信息化技术提高了整个农机工作的管理服务水平和效率。
2.2.3信息化提高农业机械的制造水平
信息化对整个农机生产过程人、财、物、产、供、销都可进行合理配置。构建现代农机精准作业系统,可缩短与先进国家的差距,需要靠信息技术和农业机械制造水平的融合。
3 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取得了一定成效,农机信息化建设得到了一定的发展[1],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3.1观念滞后,投入不足
尽管农机专家已认识到了我国农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但个别领导对具体实施方法和所需要的支撑体系不够了解,对农机信息化的认识仍然停留在上网浏览、建几个网页等认识上,没有真正认识到农机信息化建设对农机管理工作的便利[1]。在投入方面,不仅是资金投入不足,还存在政策、人力和组织机构投入不足的问题。而国外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例美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以色列等国家,他们利用先进的技术,特别是电子技术和信息化技术来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很快。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与他们的差距越拉越大,大概落后30年左右。
3.2农机信息化人才缺乏[2]
各级农机部门大多没有农机信息化人才,不能熟练掌握农机化新技术,也不适应信息化工作的需要。农机信息化的建设,需要一大批精通计算机,而且熟悉农机科技知识的专业人才。能为农业机械的管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跨区作业服务等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由于农机化信息网络人才相当缺乏,使得农机化信息资源综合利用差,使信息服务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1]。
3.3农机信息的质量不高
一是农机信息员采集、整理和分析质量不高,对搜集到的信息分析加工能力严重不足,还处在初级阶段,影响和降低了信息的使用价值。
二是各地农业(机)主管部门和涉农机构,信息资源比较分散,基本上各自为战,信息孤岛、信息鸿沟的现象比较明显,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整理、分析,并且出现了一些重复。
4 农机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对策
在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上,要在农机制造智能化、农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农机的销售经营网络化等过程实现“互联网+农业机械化”。要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现在比较热门的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来提升农业机械化的科技水平和新兴战略型的农业机械化产业的培育发展上。
4.1加强顶层设计,制定相关的政策
国家要按照《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相关规划和意见总体要求,研究制定农机化与信息化化融合发展的总体规划,合理布局支撑两化融合的产业集群[3]。围绕当前水稻的种植机械化、棉花的收割机械化、甘蔗的收割机械化等突出问题,强化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集成应用,健康有序开展农机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以信息化促进农机化的产业升级。
4.2做好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为两化融合提供保证
“互联网+农业机械化”模式能否真正发挥效果,关键在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共享与利用。需要引进既懂互联网,又懂农机的专业人才。要对现有农机工作人员加强培训,通过加大培训力度,使其都能熟悉掌握“互联网+农业机械化”的知识,并着力培养信息技术骨干,全面推进农机生产、管理、供需、服务和作业的信息化、自动化。要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既要重视成功,又要包容失败。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机制[4],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对智力劳动价值的尊重,为人才发挥作用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
4.3重视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及时性、多样性和有效性
农机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最终目标是达到农机政务高效化、生产智能化、服务便捷化、经营网络化,如何获取多样化的农业大数据并且转化为有价值的信息,形成农业信息互联互通,优势互补的应用格局。只有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采集体系,不断提高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及时性、多样性和有效性上力求有所突破。因此,要进一步落实农机信息宣传员制度和完善信息上报制度,加强农机管理部门和农机鉴定、农机推广、农机监理等农机化公共服务机构与农机大户、农机经营服务组织之间的联系,及时了解基层群众对农机工作的信息反馈[1],大力提升农机信息化的服务能力。
4.4抓好农机服务平台建设,开创农机发展新局面
为了更好地实现农机化和信息化相融合,农机部门可创建农机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加快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强化农机部门网站、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建设。通过该平台把信息、技术、产品介绍、供求信息、全新惠农政策解读等栏目介绍给广大农民、农机手、农机合作社、农机企业等。创建全国农机化生产信息服务平台,可满足了广大农民朋友对农机技术信息需求,搭建了农民与农机企业之间的桥梁,为广大农民提供了互动、经济、快捷、务实服务的互动平台,创新农机推广服务方式。
要提高我国农机化水平,就要在智能化、信息化上下功夫。利用“互联网+农业机械化”的快速、便捷的优势,提供高质量、高标准的信息,实现快速、健康、跨越式发展,为我国的现代农业更好地服务[5]。
参考文献
[1]文华红,刘丽华.当前农机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机监理,2008(9):24-25.
[2]崔瑛鑫.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的思考[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2(5):26.
[3]武义青,李伟红.大力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N].河北日报,2015-03-04.
[4]韩天判,徐奎山.推进武威市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的思考[J].农业工程,2013(2):27-28.
[5]陈娟,娄登焕,曹志鹏.关于我国农机信息化建设问题的探讨[J].农业机械,2007(2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