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野下河南省突发事件舆情引导研究
2016-02-23周凡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
周凡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
新媒体视野下河南省突发事件舆情引导研究
周凡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
摘 要:处于改革深化期的河南发展不均,矛盾层现,近些年来突发事件不断增多,对事件的处理和舆情的控制体现出政府决策力的强弱。本文基于新媒体视角对河南省突发事件舆情发展态势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当前河南突发事件舆情发展的特点以及政府在舆情引导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新媒体环境下对突发事件舆情进行有力控制和引导的相关策略,为政府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决策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 突发事件 舆情引导
在激烈的社会转型和市场竞争中,位于中原腹地的河南发展与矛盾并存,机遇与风险同在,各类突发事件不断出现,由此引发的社会舆情不容忽视。如果舆情不能得到有效地控制和引导,事件将会不断恶化,危及到人民生活和社会秩序的稳定。了解新媒体环境下突发事件舆情的现状及问题对稳定社会、建设和谐河南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媒体视野下河南省突发事件舆情态势分析
(一)蓄势待发,舆情潜伏
一般来说,突发事件舆情会经历潜伏期、爆发期、深化期、消散期这几个阶段。而潜伏期应引起政府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在事件刚爆发的时候,因为信息的延迟性和不对称性,舆情尚处小范围潜伏阶段,还未出现大的波动,而各类新媒体微博、微信、论坛、贴吧等正处于蓄势待发状态,为事件的传播做准备工作。如果相关部门嗅觉灵敏,及时行动,是能够有效抑制舆情扩散蔓延的。例如2015年10月10日,河南许平南高速公路上发生一起12车追尾事故,相关部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救援,对事故进行了妥善处理,因此并未引发广泛报道。
(二)推波助澜,舆情爆发
在舆情爆发期,事态进一步扩大,各路人马纷纷出动,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快速传播,各种声音汇聚成强大的舆情力量。这个时期,网络信息纷杂混乱,真伪难辨,不少谣言和流言造成公众情绪激动,心理恐慌,导致极端行为和言论的出现。政府必须要正确运用新媒体进行及时有效的舆论引导,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掌握舆论主导权,阐明政府处理突发事件的决策办法,安抚人心平稳、推动事件积极发展,进而影响舆论的有利发展,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三)开诚布公,舆情深化
在经历了各种信息的密集轰炸后,公众和社会渐渐进入疲惫期,舆论主导意见基本形成,公众关注度稍有退减。这个时期政府一方面要预防出现新的热点刺激公众神经,另一方面要合理使用媒介进行舆论引导。通过媒体将事件过程完整还原,调集社会资源,对事件进行深度剖析和解读,给公众了解到事态发展过程、解决措施以及事件结果。利用新媒体平台积极响应公众的质疑和建议,构建公众感兴趣的、对解决问题有益的话题,形成正确健康的社会舆论。
(四)稳定人心,舆情平息
突发事情的解决期,也是舆情的消散期。这个阶段,政府已基本控制住了事件的发展态势,事件关注度正慢慢降低,社会与公众都恢复常态。此时,政府应继续利用已有的舆论空间,实现与公众的良性互动,占领正面舆论阵地。同时政府要对突发事件进行一次全面的回顾,总结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教训,反思不足,实现自我问责,修复政府形象,转移公众注意力,引导舆情终止。
二、新媒体视野下河南突发事件舆情引导现状探析
(一) 新媒体环境下河南省突发事件舆情表征
1.事件增多,缘由复杂
近些年来,河南省重大、特别重大交通事故呈上升趋势,火灾事故、危险化学品事故、建筑安全事故、重大污染事故不断出现。另外,突发事件影响的地域范围较广,涉及的部门和人员较多,事件过程、产生效果还会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尤其是在当今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世界,突发事件的舆情发展难以监控和预测,小事化大,大事化广,广事化严,严事化劣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一件事件也演变为一种含有多项内容的综合性社会危机,增加了人们处理突发事件的难度。
2.公众觉醒,舆情多元
在中外思潮的交融中,中国民众的自我意识渐渐觉醒,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积极性提高,意见表达的愿望增强,而新媒体使个人意志的表达变得方便、快捷,一件事情经由社交媒体曝光、传播、评价,迅速形成不容忽视的舆情声势,若管理者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舆情控制和引导,恐会激化矛盾,导致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秩序和民心稳定。例如,2012年河南周口平坟事件一再发酵,众多网友纷纷围观,使事件快速传播,多元化舆情也迅速形成。
3.影响深远,处理紧迫
突发事件一般难以预料,而且会造成连锁反应,加之网络媒体的辐射效应,星星之火都可形成燎原之势,产生极大的影响力,需要紧迫处理。而不论何种性质和规模的突发事件,都必然不同程度地给社会和公众造成财产、声誉上的破坏和损失,需要人们在最短时间内有效应对。2012年的周口平坟事件在各个重大门户网站吸引了十几万网名的讨论跟帖,舆情来势汹汹,而当地政府官员却未做出合理的解释,继续进行平坟,使得民情激化,此事无疑给河南形象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二)河南突发事件舆情引导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公众意识淡薄,压制舆论发展
当前有些政府官员依然抱有官本位思想,脱离与群众的联系,忽视公众利益的诉求。一旦发生重大事件,不愿积极面对,力求解决,而是一味的压、捂、瞒、欺。不少政府官员缺乏主流舆论意识,漠视公众知情权,在突发事件舆论危机爆发后,担心信息公开会影响政府形象,选择封锁消息,压制媒体,干涉报道,造成事件进一步的恶化。2012年光山县学生被砍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府封锁消息,官方集体失声,这种冷应对让事件在网络平台上迅速发酵,各大媒体公开质疑,使当地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受到极大的负面影响。
2.新闻发布制度不完善,损害政府形象
突发事件极易引发公众的关注,新闻发言人制度则是对公众知情权的保障。突发事件发生后,新闻发言人可将事情信息和官方态度传递给广大受众,进行有利的舆情引导,避免谣言滋生,降低社会损失。而当前河南省一些地级市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只是虚设,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一旦错过传达信息的黄金时间,就会被大量的虚假消息和民间舆论占据主导地位。 另外,新闻发言人要注意措辞,避免出现不当言语激化矛盾,引发新的一轮负面舆论。在信阳光山学生被砍事件中,记者采访县委宣传部负责人时,对方告诉记者“讨论这有啥意义,先吃饭!”,给公众留下来非常不负责任的印象,既缺乏对公众和事实的尊重,又严重损害了政府公信力。
3.新媒体监管力度薄弱,难以有效掌控
在现代传媒中,新媒体技术有着明显的优势,但是其准入门槛低、信息发布快、操作成本底的特点让政府感到难以掌控。目前我国有关新媒体监管方面的法律制度尚不健全,存在着立法层级不高、法律效力较低的问题。面对各种“意见领袖”和大量网络水军制造和传播的负面信息和舆论,我国网络法律制度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管制。一旦突发危机事件发生后,这些网络势力就会为事件推波助澜,制造大量负面舆论,混淆公众意志,使得情况恶化,给政府解决问题带来很大的困难。
三、新媒体视野下河南突发事件舆情引导策略研究
面对错综复杂的事件形势,能否处理好突发事件舆情中的各方利益关系、安抚好民众情绪,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谐,关系着政府执政的公信力和可信度。
(一)提高新媒体意识,保障公众权益
互联网+时代,高新技术不断演变和革新,人们的思想意识也要积极跟上步伐。在全面推进职能型政府的环境里,如果政务人员仍然摆脱不了浓厚的官本位思想,那势必将会被社会淘汰。当今社会,新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渠道和平台不断出现,政务人员必须要深入了解新媒体的传播特性,培养娴熟利用新媒体进行舆论引导的能力。在危机事件发生后,要客观真实面对事件的演变,转变思想,改变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压、限、迫等强硬做法,变“堵”为“疏”,做到信息真实化、公开化、透明化,保障公众的参与权和知情权。同时,政府要注重政务人员新媒体素养的塑造,可以请专业人员开展培训讲座和报告,举办新媒体运用竞赛,不断提高政务人员在新媒体运用方面的理论水平和技术能力,以专业的水准来应对突发事件舆论危机。
(二)建立危机预警机制, 纳入新媒体常态化管理
突发事件虽然爆发突然,但其内部也存在着一定规律性。建立强有力的预警机制,并同新媒体管理相结合,能有效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即使发生了也能迅速掌握事件发展的相关态势,对舆情发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引导。2006年,国务院通过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突发事件根据相应情况划分为四级:I 级(特别严重)、II级(严重)、III 级(较重)和IV 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2009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河南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对突发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应急原则、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方法都做了详细规定。另外,河南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切实改进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重特大突发事件发生后,要采取一切措施尽快掌握情况,有关地方和部门要力争在20分钟内向省政府值班室电话报告、40分钟内书面报告。并且强调要加强对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新闻媒体中突发事件线索的监测。对可能引发较大以上突发事件的情况、社会舆论广泛关注的事件以及敏感信息,要加强分析研判并及时报告。凡因迟报、瞒报、漏报等造成重大损失、重大影响的,依法依规严肃问责。
(三)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提高公信力
自从2008 年“非典”事件发生后,新闻发言人成为应对突发事件,处理公共危机的重要纽带。新闻发言人制度能够确保事件信息公开透明,对突发事件之后动态消息的公布、舆论的引导都有裨益。不过与西方国家的专业新闻发言人相比,我国新闻发言人多由政府官员担任,“官气”有余,专业素养不足,在面对重大复杂的突发事件时会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建立新闻发言人专职化制度,培养有较高素养和深远眼光的专业新闻发言人,要开展相应的培训课程,确保新闻发言人能够与时俱进。同时,要重视新闻发言人追责制度,强化新闻发言人问责机制。政府要制定相关责任人明确的权责制度,对于在突发事件处理中因失职、渎职、处理失误而引起的不良后果要追究其责任,保障问责机制对相关责任人的法律威慑。
另外,在互联网+时代,新闻发言人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多、交流广、互动快的特点,及时发布信息,了解网民动态,听取网民反馈,这样既能有效的处理事件,引导舆情发展,还能取得公众的信任与支持,有利于政府形象的树立。例如,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专门开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专栏,由专门人员管理网站,通过文字、图片、资料等多种形式发布河南省的重大事件新闻消息,并以发帖、跟帖的形式对网络舆论进行回复,就拉近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距离。
(四)强化新媒体监管,健全监管制度
在种种突发事件中,如果缺乏对新媒体的监管,容易导致谣言、流言等问题出现,阻碍突发事件的顺利解决,因此政府必须要重视新媒体的监管问题。首先,要将新媒体立法提上日程,尽快解决新媒体立法问题。相关政府部门要积极听取公众的意见,对贴吧、论坛、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和传播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并结合现有法律的监管制度,找出其存在的漏洞和薄弱之处,严格立法加以补充。其次,政府要进行广泛公益宣传、加大普法教育力度,提高公众的媒介意识和法律素养,积极响应政府制定的各项制度,以实际行动捍卫法律尊严。另外,要确保新媒体相关立法得到有效贯彻和执行,不断提高政府对新媒体监管的执法力度。
社会转型期中的河南,各种矛盾凸显,重大突发事件如“阿吉利斯的脚踵”一般时有发生,而新媒体的诞生和普遍使用让大量信息和资源在极短的时间内被快速发酵,社会透明度不断增加,群体参与度不断增强。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深化对突发事件舆情的认知,在舆情形成的各个时期,高度重视话语权,并以积极姿态应对公众质疑,疏导不满情绪,为稳定社会、构建和谐中原做出最大努力。
参考文献:
[1]丁柏铨.新媒体语境中重大公共危机事件舆论规律浅探[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2]王本刚,何俊伟,张丽萍.新媒体环境下的政府传播与舆论引导模式[J].东南传播.2010(2)
[3]刘凌云.新媒体监管途径分析[J].管理观察.2013 (7)
[4]钱珺.危机传播中的新媒体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作者简介:周凡(1985.8-):女,籍贯:河南信阳 ,学历 硕士研究生 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公共危机管理 。
基金项目:2013年度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与和谐河南构建研究》(13B63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