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引导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基于杭州部分高校的调研

2016-02-23胡兴钟杨青黄钰婕王超锋刘伟伟杭州师范大学

消费导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践行志愿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胡兴 钟杨青 黄钰婕 王超锋 刘伟伟杭州师范大学



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引导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基于杭州部分高校的调研

胡兴 钟杨青 黄钰婕 王超锋 刘伟伟
杭州师范大学

摘 要:当前大学生个人价值观积极向上,甘于奉献、追求平等、自由等,但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个人在事物的认知和行动上体现出知行不一,渴望引导。志愿服务活动倡导的精神不仅符合大学生的特点,而且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内涵。以志愿服务为载体,通过完善志愿服务运行机制,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志愿服务,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志愿服务 践行 机制

一、引言

价值观是人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它直接影响和决定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和追求方向的性质。为探讨大学生个人价值观和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了解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认识和参与情况,调查组于2014年8月至12月对杭州部分高校在校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88份,回收2088份,回收率100%。问卷涵盖了大一至大四学生,其中男生899人,女生1189人。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目的、态度、频率以及感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理解和认知,对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的态度、建议等问题。

二、大学生个人价值观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现状

总体而言,大学生个人价值观积极向上,甘于奉献、追求平等、自由等,但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个人在事物的认知和行动上体现出知行不一,渴望引导。大学生的思想观点、个人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显现出强烈的自我性,喜欢新鲜事物,但缺乏一定的判断能力,容易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需要加以正确引导。

(一)个人价值观积极向上,参与志愿服务热情较高

多数大学生愿意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奉献社会。在回答“你认为参与志愿活动的目的是什么”的问题时,37.16%的大学生认为是奉献自我,55.03%的大学生认为是锻炼自我。这说明大学生多数以乐于奉献和加强自我锻炼的理解上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在受调查的对象中,大学期间参加过志愿服务活动的占88.07%,在回答“你认为大多数志愿者在参加志愿服务过程中的态度是什么”时,31.7%的同学认为非常积极,66.19%的同学认为比较积极,只有2.11%的同学认为消极或厌恶。66.04%的大学生认为参与志愿活动会对个人价值观产生影响,28.11%的大学生认为参与志愿活动会对个人价值观产生影响,但并不明显,只有5.84%的大学生认为不会。77.35%的大学生认为参与志愿活动会使自己变的更快乐,5.6%认为不会。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服务社会的热情普遍较高,且态度积极。

(二)理论认知较为理性,但缺乏引导

多数大学生在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上,相对比较理性和客观,符合社会整体趋势。在回答“你是否认为国家的稳定和富强是个人幸福生活的前提”的问题时,88.31%的大学生认为是,5.03%的大学生认为不是,6.66%的大学生感觉说不清楚。84.1%的同学都认为我们追求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而不是照搬西方的民主,15.9%的同学不这样认为或说不清楚。在回答“你是怎么样看待自由的”时,82.42%的人认为自由是有条件的,不是绝对的,13.6%的人认为自由就是随心所欲,3.98%的人感觉说不清楚。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理解和认知上,大学生基本能正确把握,顺应时代潮流。但是在回答“你是如何看待学生放弃课堂学习时间去做志愿活动的行为”的问题时,45.98%的人选择了“这是个人的选择,我们不应干涉”,32.9%的人选择了“是一种不敬业的行为,应杜绝此类行为再次发生”。56.18%的同学认为自己身边的同学都是关心自己的,30.22%不知道身边的同学是否善待自己,但自己是善待他人的。当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情况时,缺乏客观理性的评价和理解,多是单纯遵循自己的想法。

(三)大学生知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但理解不深

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知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对核心价值观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影响都抱以肯定态度,但是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背景、具体内容和不同层面价值观体现的含义并不了解。63.98%的人认为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非常重要,32.23%的认为比较重要,3.78%的认为不太重要或是完全没必要,这对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只有33.29%的人选择了党的十八大。在回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什么”的问题时,只有36.64%的同学选择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说明多数大学生只是认识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但是对于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提出背景等并不了解。

(四)志愿服务最受欢迎,在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效果明显

在诸多的教育载体中,92.33%的大学生认为最受大学生喜欢的是青年志愿者行动。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既是对“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的弘扬,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和传播,用实际行动唤醒广大民众的社会责任意识。

在调查目前学校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时,有56.61%的大学生认为过于注重理论教育,52.11%的大学生认为吸引力差,43.49%的大学生认为没有很好的联系实际。说明大学生渴望了解和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学校的引导和教育方式太注重理论化,没有从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入手,很少结合实际,使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多停留在理论上。

调查显示,各高校都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座报告、实践活动、征文活动、网上教育活动等各种载体形式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90.23%的同学认为开

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必要或十分有必要。89.06%的大学生选择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是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48.95%的同学对于所在学校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参与度很高或较高,37.21%的同学参与度一般。可见大学生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积极性很高,对当前高校通过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和价值观教育活动给予充分的肯定。

三、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引导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大学生个人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受所处社会环境、社会整体思想、社会价值观的影响很大。社会思想领域的复杂矛盾和斗争更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点、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因此,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引导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分重要。

首先,引导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理解认同。志愿服务活动的一大特点就是以志愿者为主体,重在参与,贵在自愿。志愿服务从招募之时就贯彻着一种自主、自愿的思想,其活动内容贴近生活实际,不仅能使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更好地服务社会,使大学生从个人经历中独立作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志愿服务关注大学生自我潜能的发挥,尊重其爱好和选择,满足其个体价值实现需要,在服务中通过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慢慢形成助人为乐、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优良品德。在志愿服务的实践中,大学生通过观察和体悟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转化为个体内在的道德品质,并在实践中完善自身。

其次,完善志愿服务运行机制。高校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建立完备的运行机制和科学的管理机制。要始终坚持以学生志愿者为本,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一整套招募、培训、管理、评级、激励及保障机制,切实服务好高校志愿服务事业,促进其长效发展。在招募机制方面,须建立和完善多种方式互补的招募和注册机制,让志愿服务规范化、组织化、系统化发展。在招募方式上,可以采用非目标招募与目标招募相结合的方式,以满足不同的项目需求。对招募到的学生志愿者,应及时按照系统、规范的程序进行注册,便于统一协调管理,统筹安排大学生志愿者资源。在培训机制方面,应逐步建立多元化的培训机制,分层次、有组织地定期对志愿者进行通识性知识、专业性知识、沟通能力、素质拓展、责任心、管理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切实提高志愿者的志愿服务质量和效果,广泛争取社会的认可与支持。在管理机制方面,高校要将志愿服务工作和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总体格局中,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学校的育人体系。在评价机制方面,评价标准的不完善与评价方法单一,使评价的公正性与合理性受到损害,对志愿服务的长期健康发展产生了消极后果。在激励机制方面,坚持以精神激励为主、物质激励为辅的原则,积极探索合理的激励机制,不断激发志愿者的参与热情,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让更多的大学生发自内心地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形成继续奉献的内心需求和动力。

再次,要在志愿服务中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通过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可以使学生的“知”转化为“行”,培育学生奉献社会的情感、营造社会追求友善的氛围,在活动中,强调了学生在实践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在为他人服务和为集体服务的实际行动中,体验成功,收获快乐,同时获得对他人和集体的义务感。教育学生把自己的梦想同中华民族的梦想结合起来,时刻谨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基本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作者简介:胡兴(1992.1-),男,土家族,湖北恩施人,本科,杭州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学生,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本文系2014年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暨新苗人才计划(项目编号:2014R421002)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践行志愿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基于协同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化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
大力弘扬“东汽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志愿服务与“互联网+”结合模式探究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