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中小银行发展情况探析

2016-02-23刘晓丽王培燕

消费导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中小银行借鉴体制

刘晓丽 王培燕



美国中小银行发展情况探析

刘晓丽 王培燕

摘 要:中小银行的成长直接关系到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完善和资金配置效率的持续提高。中小商业银行与大银行相比,其运营成本比较低,可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在克服信息不对称上有优势;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更接近于中小企业,更能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美国中小银行的发展情况及其体制优势,然后对我国中小银行发展提出了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小银行 发展情况 体制 借鉴

美国完善的金融体系强力支撑着美国的经济大厦,了解及掌握美国中小银行的发展经验,有助于我国中小银行的改革与发展。

一、美国中小银行发展分析

美国的商业银行体系是世界上唯一的双重银行体制,即:由联邦政府批准设立国民银行,由州政府批准设立州立银行。在美国银行业统计分类上,资产规模大于100亿美元为大型银行,资产规模介于10亿美元和100亿美元之间为中型银行,资产规模小于10亿美元为小型银行。截止到2007年美国中小银行在全行业资产总量上所占份额不大(分别占商业银行的14.6%,储蓄机构的18.7%),占据的市场份额也不多(20%),但在机构数量上却占绝大多数(分别占商业银行的94.5%,储蓄机构的88.9%)。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的有银行倒闭、破产退出,也不断的有新银行设立进来,但中小银行在银行业中的整体地位却没受到什么影响,美国中小银行取得如此成功是有及其重要原因的,其主要特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区域性

美国中小银行业在成立之初就有着严格的地域限制,到今天这种限制依然存在。中小银行主要在所在社区范围内开展业务,为该社区的居民、企业和其它机构提供存款、贷款、支付、结算以及其它金融服务。这种经营限制培养了美国中小银行服务社区的传统,专注于社区内的金融事务,为社区的经济发展服务。相比于大银行来说,中小银行多分布在中小城镇和乡村地区,每家银行拥有为数不多的分支机构,它们对社区情况更为了解,这样在为社区内企业和居民提供金融服务成本低,具有比较优势。

(二)规模小

到2007 年末,美国银行业中:有42%的银行,其资产规模不足1 亿美元,有51%的银行,其资产规模介于1 亿美元至10 亿美元之间,美国93%的银行都属于规模较小的中小银行,中小银行规模小容易调整经营战略以适应市场的需要。

(三)差别化服务中小银行经营范围以传统业务为主,积极拓展差别于大银行的金融服务

银行业市场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没有哪个银行能以比较低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所有的服务。在美国,每家银行只能专注于个别领域,这就为各类银行提供生存空间。大型银行主要是面向大企业,而中小银行主要面向中小企业和居民。由于拥有专业的服务,中小银行同中小企业、居民有着更为广泛深入的接触,这使得它们能够快捷地掌握客户的需求,并进行相应的业务创新以赢得市场,而大银行在经营战略调整和业务创新方面则行动比较缓慢。

根据美联储的调查,美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大部分都是由中小银行提供支持的。截止2003年末,从贷款结构上看,中小银行总贷款中消费贷款占比9.1%,住房抵押贷款占比为26.3%,工商企业贷款占比为16.6%,房地产与建筑业贷款占比41.5%,农业贷款占比4.5%;而大银行总贷款中消费贷款占比为18.0%,住房抵押贷款占比为31.0%,工商企业贷款占比为22.6%,房地产与建筑业贷款占比11.9%,农业贷款占比0.4%。这反映出小银行比较重视房地产和农业贷款,而大银行侧重视消费贷款,这种错位竞争是美国中小银行发展势头良好的保证。

(四)资本结构的高度集中和本地化

中小银行的股东和董事都是由当地居民组成,且股本结构高度集中。股本结构的高度集中和本地化、内部化,使得小银行在治理结构、经营机制方面与大银行有所不同。

(五)业务代理制

由于中小银行只局限于某个区域(通常是在一个县或城镇)且分支机构很少,银行间的合作特别是大银行与小银行之间的合作就显得十分重要。这构成了美国银行制度的又一特点,即中小银行与某个规模较大的地区性银行(业务覆盖较大的区域,也称货币中心银行)建立长期的、固定的业务联系。在这样的制度安排下,大银行代理小银行进行不同城市之间的票据清算,帮助小银行解决临时性的资金头寸安排,大银行则通过提供这些服务收取一定的费用,增加收入,并可占用中小银行存放该行的部分结算准备金。此外,大银行还可组织与其联系的各种小银行进行银团贷款,以分散风险。

二、中美中小银行体制分析

中美两国中小银行有着一定的共同性,机构分支数量都是占据较高的比例。加强银行间市场的竞争性,提高融资效率,为中小企业和居民提供金融服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是两国中小银行成立发展的初衷。不过,由于两国在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上有很大差别,导致两国中小银行在运行和经营管理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

(一)制度演变路径的差异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美国一直实行单一银行制。由于宏观经济环境变化、金融市场竞争剧烈、金融管制的放松和金融创新的层出不穷而引发了金融自由化、全球化的浪潮。美国在80年代末经历了严重的银行业危机,而在90年代出现了三次银行业并购浪潮。第一次在90年代初,是银行业危机后得金融资源整合;第二次在1998年,是银行业的合并;第三次在2000年,是实现全能银行功能的并购。

在改革开放前,我国是实行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大一统”的金融模式,由人民银行统揽一切金融业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银行体系一直处于变革之中,先后从人民银行分离出来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从财政部分离出来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则不再从事商业银行业务,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各自行使自身独特的功能,开办相应的业务,形成了独占市场的银行业垄断结构,我国金融体制由“大一统”变为“大四统”。到90年代形成了以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政策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外资银行等金融机构并存的银行体系。90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和深入,非国有经济成分的迅速发展,中小企业的迅速增加,中小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才逐步发展起来。

(二)制度运行基础的差异

中美两国中小银行制度在微观基础、宏观基础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微观基础主要是指银行的产权制度、银行内部法人治理结构以及经营机制;宏观基础是指银行制度运行的社会环境,包括社会信用状况、银行监管制度等方面。

1.产权制度的差异

产权制度,是指既定产权关系和产权规则结合而成的且能对产权关系实现有效的组合、调节和保护的制度安排。制度经济学认为完善的产权制度的最主要功能在于降低交易费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美国中小银行的股东和董事一般都由当地居民组成,而且董事和经理一般就是银行的大股东,银行产权具真正的人格化代表,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我国目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除民生银行以外,产权主体单一,责权不明,论大小都是国有资本占绝对控股地位,造成了我国中小银行产权制度缺陷表现为“所有者缺位”和“内部人控制”,这种现状严重制约了中小银行的进一步发展。

2.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差异

法人治理结构是又译为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组织架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指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班子及监事会组成的管理公司的组织结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四个组成部分,都是依法设置的,它们的产生和组成,行使的职权,行事的规则等,在公司法中作了具体规定,所以说,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以法制为基础,按照公司本质属性的要求形成的。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包含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结构两部分。内部治理结构是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班子组成的管理公司的组织结构,明确各机构的权、责、利关系,达到各方权力相互制衡以及激励、监督等目的;外部治理结构则是指通过间接调节公司外部市场,通过代理权的潜在竞争、收购股权等方法、手段使公司经营管理者感到一种外部压力,以达到激励和监督经营管理者的目的。

美国中小银行拥有完善的产权制度,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经理班子相互制衡、相互监督,加上监事会的监管、投资者的监督和市场的监督“三位一体”的强有力外部监督机制,形成了高效的公司外部治理结构。我国中小银行在所有权上一般是地方政府或财政部门的“一股独大”的产权制度,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职能的发挥有限,而且投资者监督、市场监督的不规范、不完善。

3.运行环境的差异

美国中小银行体系的形成,是建立在完善的制度环境基础之上的。法制环境的健全、社会信用制度的发达、保护性的银行监管制度和存款保险制度是中小银行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制度基础。美国完善的制度环境给中小银行提供了足够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而在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忽视金融制度环境的建设,社会信用制度严重落后,存款保险制度至今仍未完善。这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一是以国家信用为后盾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存款、贷款上与中小银行相比具有不平等的竞争优势;二是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因社会信用缺失导致的成本收益的不对称,造成了中小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裹足不前。

三、美国中小银行发展的经验借鉴

对比了中美两国中小银行的体制,美国的中小银行发展经验有很多值得我国学习的地方。

(一)良好政策法制环境是基础

良好的外部政策法制环境能促使中小银行的健康高效的发展,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进一步改善中小银行发展的法制环境和政策环境,营造有利于中小银行健康发展的良好法制氛围颇为必要。由于我国金融政策的不平衡和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中小银行长期处于不利的外部环境中。政府及金融管理当局应该根据经济的发展,加快中小银行融资立法,完善中小银行监管立法,为中小银行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地方政府与金融管理当局支持是必要前提

从美国中小银行的发展历程来看,中小银行的发展在很大程度得到政府与金融管理当局的政策扶持。自1837 年第一部银行法诞生以来,美国后来出台的多部法律都为中小银行的创立和发展创造了条件。美国规定对中小银行免征各种税赋、建立信用社存款保险、不交存款准备金,可参照市场利率自主决定存、贷款利率等。这些措施为美国中小银行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国中小银行规模较小,贷款对象主要是中小企业和居民,贷款利润小而风险大,而且中小企业信誉没有保障,担保难落实,这是影响中小银行贷款顺利投放的主要原因。因此政府或金融管理当局可出面建立行业协会性质的信贷保护机构,将本地区所有中小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录入电脑,以备中小银行和有关部门查询,有效防范贷款造成的风险。政府可考虑与有关方面合作成立中小企业风险担保基金,对中小企业贷款进行担保,分担地方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而对一些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和地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政府可以从产业政策和相应的投资优惠给予鼓励,引导地方金融机构向这些方向投资。

(三)专业化发展

美国中小银行从事关系信贷的能力较强,由于处理软信息的能力,社区银行被认为在向信息不透明的借款人放贷中具有比较优势;美国中小银行与客户互动沟通能力强,中小银行充满人性化的服务使客户在接受金融服务的同时,也感受到热情和温馨。美国中小银行拥有的社区知识可以使其方便、快捷地参与当地民间组织的活动,向社区的低收入人群提供帮助等。我国中小银行应该凭借专业化发展来赢得充足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如中小银行要立足于本地区中小企业和居民,坚持专业化市场的定位。中小银行要发挥与地方经济发展关系密切、对本地区优势产业较为熟悉的特长,坚定地区性金融机构的市场定位,支持本地区优势产业的发展,服务于本地区的居民,走特色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杜询诚著.金融制度变迁史的中外比较[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8).

[2]杜玉红、许传华.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问题探讨[J].武汉金融,2005,(4).

[3]姜应祥.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成因及解决对策[J].中国金融,2000, (1).

[4]李扬等.中国金融理论前沿[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6).

[5]李元旭等.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竞争力比较研究[J].金融研究,2000, (3).

[6] 银行家研究中心.2005 - 2006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报告(城市商业银行篇) [J].银行家,2006,(3)

猜你喜欢

中小银行借鉴体制
试论乌俄案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
债市“新常态”下的中小银行信用风险防范
中小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思考
建立“大健康”体制是当务之急
为“三医联动”提供体制保障
浅谈中国传统图案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华盛顿邮报》转型的实践与借鉴
日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对中国的借鉴
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银行的影响及对策
建立高效的政府办医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