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奔跑拓展生命的空间

2016-02-22高思杰

新闻世界 2016年1期
关键词:阜阳梦想基层

高思杰

2016年元旦,一切从“心”开始。

几天前,接到杂志社老师的“订单”,让写点“历程、见闻、感受、体会”。1973年11月出生,1991年8月参加工作,1997年7月参加新闻工作,回顾以往,写过的新闻稿、教案、论文、采访随笔有400万字之多,但这样的“任务”却是头一遭。新年第一天,当“新”和“心”碰撞在一起时,“奔跑”和“生命”也就生成了话题。

走出懵懂与无知,用奉献定位人生方向

黄淮平原南端,沿淮淮北,有一条淮河人工支流小润河。现在的小润河是在古润河的基础上疏浚取直形成的。在小润河中断北岸,曲曲弯弯的老河道依稀还能看到当年古润河的影子,闻名世界的殷商青铜器龙虎尊就出土在这里。

小润河沿线沟汊纵横、河湖相连,是当地出了名的内涝灾区,“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是这里最好的注脚。龙虎尊出土的地方叫做“三河村”,我是在三河村一个叫“邢瓦房”的庄子出生、长大的。我们庄的耕地全在南面,一溜斜坡,一直延伸到小润河堤坝下边。在外人看来,这里是洪水里的穷窝窝,而我们当地人,尤其是孩子却乐在其中。

很小的时候,跟母亲一起去看露天电影,我的目标是场子外边的麻花、米花团子。稍大一点之后,从路边捡个带着窟窿的搪瓷碗,用小棍敲着,跟唱大鼓书的艺人呜哩哇啦的也来一段。爬到树上掏小鸟,到河汊里摸鱼捉虾,在田野里追野兔,在空场上和小伙伴赛跑……处在“放养”状态的我,野着野着,就被父母送进了学校。

我父母都是农民,母亲不识字,父亲小时候读过三个月私塾,通过自学可以写出一手漂亮的钢笔字,打得一手好算盘,被大伙推举当了生产队的会计,一直干到重病卧床。父母亲为人和气,跟人相处总是吃亏在前,我们家独门独户,父母亲却能和村里的五六百口人友好相处。父亲忙着队里的账目、邻里之间的琐事调解,我们儿女七人的口粮差不多都是母亲用双手从田地里刨出来的。父母亲常说:“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都上学念书。”即使家里穷得过节时连盐吃都没有,父亲也总能想办法帮我们凑齐学费,让我们七人中有五人通过考学走上工作岗位。

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从上初中住校用煤油炉子烧饭开始,我就有点懂事了。看到父母起早贪黑辛苦劳作,我每顿饭都会少做一点,只吃大半饱,那时的我能帮父母的只有这些了。

1991年,我以应届生的身份考取了公费的阜南师范,吃上了“商品粮”。读师范三年,我依然保持吃大半饱的习惯,依然保持努力学习的习惯。学好文化课的同时,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尤其是跟美术老师画了近两年素描,虽然临近毕业时因父亲重病不得不放弃,但这为我日后从事电视摄像打下很好的基础。

得知父亲重病的那个晚上,我流着眼泪做了我的第一个重大决定:不满18周岁的我放弃了继续上学的想法,回到离家最近的一所农村中学,一边教学一边和母亲、哥哥姐姐照顾、陪伴父亲。那段时间,我才真正理解以前背了很多遍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含义,把自己的人生定位在了“奉献”上面,尽力照顾好辛苦一生的父亲,奉献亲情;尽力教好渴求知识的学生,奉献爱心。

分清小我与大我,用奔跑拓展生命空间

两年后,父亲带着没能看到我成家的遗憾去世了,我通过连续四年中文脱产进修取得本科学历。读专升本时,一次和母亲唠嗑,说到我还想继续上学时,母亲沉默一会儿,郑重地跟我说:“五呀,这次上完学就别再上了,我老了,想看你成个家。”后来,我在班里认识了现在的爱人,投奔到她所在的城市,有幸走进阜阳电视行业当了一名记者,开始全力奔跑。

身体的奔跑。初到阜阳时,我在泉河堤坝上租了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房子,交完房租口袋里还剩下6元钱,在爱人一家的帮助下慢慢扎下根。小时候在田野里撒欢、上学时一边读书一边干农活的经历让我攒足了劲,我尽力奔跑,希望多发稿多挣稿费,改善条件,尽快把母亲接过来。

半年之后,我的稿子可以在安徽台、中央台播出了,而且越播越多。许多稿件播出之后,我都会接到观众的电话,尤其是我们阜阳在外地务工的农民工的电话,说他们从中看到了家乡的发展、变化、进步,很振奋,很受鼓舞。

那段时间,我渐渐地感受到记者岗位的力量,一种责任感从心底升起,那就是:家乡阜阳这片土地的发展,家乡阜阳千余万父老乡亲的好日子。当我把自己、自己的岗位和这片土地、这群人捆绑在一起的时候,浑身上下便有了使不完的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各行业各领域,街巷、村庄、车站、码头、园区、市场等采访一线,非典病房、禽流感疫区、假奶粉市场、淮河洪区、地震现场等急难险重场所……我用脚步丈量着这片土地,向外呈现一个真实的阜阳,向外展示一个发展奋进的阜阳。

思维的奔跑。一位学生问老师,为什么您写论文写一篇就能发表一篇,而我写了好几篇一篇也没有发表呢?老师说,这就像我们往水缸里倒水,水缸不满的时候,往里倒水不会往外溢,而一旦水缸满了,倒多少就会溢出来多少。新闻媒体发挥前瞻、建设、引领、推动作用,即使是基层记者也要做到:身处基层仰望全省全国,立足全国全省俯瞰基层。这样,才能在关键的时候“溢”得出来,拎得出来。

读专升本时,我用了近两年时间练笔,坚持每天一小时写作1000字,训练自己的思维。当记者后,我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各种方式学习,观察、借鉴、收集、整理,同题材对比,挑毛病补缺,实践印证,等等,图像拍摄的、文稿写作的,只要是能学的东西,不分场合、不分时间,通通往自己的脑袋里装。时至今日,我认真研究过央视综合、新闻、国际、体育频道的多档新闻节目,定期不定期分类研究东部、中部、西部20多家省卫视台的新闻节目,汲取养分。党和国家、省市的决议、报告、领导人讲话都坚持早学、学深、学透,一些重要表述做到记得住、理解得了。区域内各领域的历史、现状做到谙熟于心,而且还要适时更新。为此,我通读过《安徽百科全书》《阜阳地区志》,经常随身携带着市情手册。

我觉得,把这几块叠加起来、联通起来,就可以把准时代的脉搏,让笔墨随着时代走;就可以把准发展的脉搏,让党和国家的政策在镜头中及时落地,根植基层。

生命的奔跑。刚刚当记者时,我到阜南县柳沟乡采访过一位老教师。他是一名退伍军人,在部队时立过功,回村后当民办教师,一边代课一边看护学校。他一生没有成家,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先后资助村里六名孩子上学。一个煤炉子,一口小铁锅,几床旧被子就是他的全部家当。采访拍摄结束时,我正想着该用什么方式帮老人家改善生活时,老人家却走到我跟前,悄悄对我说:“记者同志,我要不要给你拿俩茶钱?”原来,第一次见到记者的老人家是想给我这个记者拿点辛苦费。我赶紧摇头、摆手,给老人家深深地鞠了一躬,转身离开了。回去的路上,我一直在想,难道这就是我们新闻记者在基层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吗?从那时起,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一名干净的、有良心的、跟基层老百姓心贴心的记者!

安徽好人多,阜阳模范多。我采访过的近百位好人、模范从不同方面净化着我的灵魂,丰富着我的人生。

我们无法控制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用智慧和奔跑拓展生命的空间,增加生命的宽度和厚度。一路走来,每每听到有人喊我“高记者”时,我都会感觉到这个称呼不仅仅是指我这个人,同时触碰的是我的生命,督促我不停地奔跑,即使是心绞痛发作摔倒在抗洪大地上,即使是脑供血不足视力下降,即使是静脉曲张腿部血管破裂……也不愿停歇。

走进基层,用心体会,让镜头围着百姓转,把老百姓的言语、心声记录下来,报道出来,就能给基层一线的生活、生产接上天线,让党心、民心心心相印,水乳交融。

延续激情与梦想,用大爱传递职业温度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6年新年贺词中说“只要坚持,梦想总是可以实现的。”

“为什么这么多年还有这么大的工作激情?”那是因为我有梦想。一直以来,淮河安澜,岸边的乡亲不再受苦,是我的梦想;基础提升,出行的民工不再滞留,是我的梦想;条件改善,种粮的农民不再劳累,是我的梦想;奋起跨越,家乡的发展不再落后,是我的梦想……

如今,我的梦想实现了:淮河王家坝的乡亲笑得很灿烂;阜阳火车站农民工的拉杆箱发出的声音很悦耳;新型农机具开进了田野,粮食亩亩超千斤;奋起的阜阳,加速迈向全面小康!当这样的画面从我的镜头中滚烫而出时,当这样文字从我的键盘上铿锵弹起时,我依然难以掩饰内心的激动。

“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是因为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三个强省”、“四个阜阳”,中央、省市的宏图、蓝图、规划图已经绘就,我们要做的就是俯身实干、埋头苦干。

父母告诉我,做人要友善、诚信、自强;老师告诉我,做事要敬业、专业、乐业;新闻职业告诉我,当记者要忠诚、干净、担当。身前是祖国,身后是乡亲,作为一名基层的共产党员记者,岗位虽然普通,但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为实现梦想助力,就要用记者良知、共产党员的大爱传递新闻职业的温度。要“想”在前面,想党之所想,想人民之所想,把党的政策、群众的苦乐及时准确地宣传好、报道好。要“走”在前面,走好示范路,走好引领路,模范遵守党纲党纪,引领人民群众跟党走。要“干”在前面,干好自身工作,带领团队干事创业,用业绩说话,让实绩发声。要“公”在前面,公而忘私,先公后私,以党和人民利益为重,把岗位职责、工作责任放在第一位,个人的利益永远放在国家集体利益之后。

“有付出就有收获。只要坚持,梦想总是可以实现的!”

猜你喜欢

阜阳梦想基层
基层巡览
水泥处理的基层和亚基层再生沥青性能研究
梦想
梦想
走基层
基层治理之路
浅析阜阳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未受监督之权难免被舆论妖魔化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