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计划下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方法研究
2016-02-22王跃飞黄斌孙旭辉舒成才章楠
王跃飞 黄斌 孙旭辉 舒成才 章楠
【摘 要】目前创新教育已延伸到世界高等教育的各个领域,创新型工程人才教育引起各国关注。卓越工程师计划是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创新性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并适应我国当前快速发展地经济社会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本文从卓越工程师计划实质入手,在创新观念、创新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式改革等方面探讨了我国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方法,为加快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创新教育;课程改革;教学改革
1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意义
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企业对于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础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实践能力,以更好地融入企业的工作当中。在学校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未来的就业中具备竞争优势,为我国社会化大发展贡献力量。2010年6月,教育部首先在天津大学召开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决定了61所高校成为首批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试点高校。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需求越来越广泛,全面提高科技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型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势在必行[1]。
合肥工业大学在加入卓越工程师计划后,依据本学校的办学宗旨,为地区经济建设和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提供支持,将机械类专业的培养计划重新修订,改革教育方法,希望以独特的教学方法,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合我国当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掌握基本专业知识和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2]。
为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国工科类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培养模式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卓越工程师计划是国家从战略层面组织实施的创新工程[3]。机械和电子类专业是我国高校中普遍开设的工科专业,也是我国很多工科院校的传统专业之一,素有工科类“第一专业”之称。但是长期以来,机电类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划分为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没有将对学生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和其他素质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因而培养出具备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学生数量不能满足整个社会的需要。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机遇,培养既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又具备良好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工科学生已成为目前工科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2 国内外创新教育的启发
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不竭动力,要想做好创新,创新意识至关重要,如果没有创新意识,创新活动就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正是有了创新意识的指导,从古至今,人类都在进行着自觉或不自觉地创新。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强,各个国家都开始认识到国家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就是人的创新能力的竞争,因而高校培养一大批创新型人才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4]。
在国外很早就开始重视创新素质教育,起步也较早,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因为西方国家工业革命较早,工业革命时期科技和知识创新都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进步,这使西方的经济学家、教育家等较早地认识到科技创新、知识创新与培养创新人才密不可分。二是,西方国家教育传统里包涵了对创新教育的重视。根据对国外创新教育的研究,我们应更新教育理念,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重点突出创新教育重要性,树立创新观念[5]。
3 我国卓越工程师创新培养具体方法
3.1 创新观念方面
更新观念、构建创新性教育理念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前提,高校应站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着眼于培养符合未来经济发展需要的、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教育观念是影响高校培养人才质量的核心因素,要做好创新教育,需要实现以下四个教育观念转变:教育目的要向培养创新人才方向转变;教育功能要向个体与社会紧密结合协调发展的方向转变;教育模式要向“主体化教育”方向转变;教育内涵要向文化传承与文化革新并重的方向转变[6]。我们应该改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方式,确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2 课程体系改革方面
在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的过程中,培养卓越工程师的课程体系要随着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标准和要求而改革。在课程设置方面要体现全球化和人文化,树立全球化课程理念,构建创新能力培养方案,通过课程创新来培养创新人才[7]。改革教学内容及方法,增加大学生课外实践环节,通过课外实践提高大学生动手能力,促进创新意识的培养,加强师生一体化学习模式,增强师生沟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改变大学生实习的形式,加强与企业合作,让学生能够参与企业的工作当中,通过实地的工作实习,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3.3 教学方式改革方面
教学方式的改革关键是实现教学的多元化,充分发挥学校自身教学特色,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为基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良好的教学团队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因此要提高教学老师的业务能力与学术水平,同时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重视创新型教师的培养,教学团队中教师创新素质、创新意识的高低强弱直接决定着创新教育的成败[8]。
将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学科竞赛、人文素养和思想素质教育、品牌讲座、社团活动、理论与人文类竞赛活动、文艺体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职业技能培训等第二课堂活动整合形成“机电类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其中包含科研创新训练计划、创业训练计划、科技竞赛计划、人文素养提高计划和职业技能培训计划五个子计划,每个子计划包含若干项目类,每个项目类由若干具体活动项目组成。同时,针对课外训练效果,制定相关分析和评价指标,为分析评价各类活动执行的效果提供科学的依据,进而便于进一步的持续改进。
图1 创新创业计划包含的五个子计划
4 总结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不仅是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基地,也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卓越工程师培养最终关心的问题是人才质量,为确保“卓越计划”能培养出符合目标的人才,需制定详细的培养计划与培养方法。纵观实施“卓越计划”以来,大学生创新的理论和动手能力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在实施的过程中也有了一些具体的措施与途径,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为此我们应制定更加详实的措施与具体化的实施方案,本着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全方位多样式的培养机制,加强对创新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陈立章,刘光连,宋招权.硕士层次卓越工程师计划课程建设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7.15:2-3.
[2]张彦.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设计课程层次化递进教学模式[J].科技视界,2014.12.25:1-2.
[3]何高法,胡桂川,刘成俊,谭勇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机械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1.8:4-5.
[4]孔蓉.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的思考与实践[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2.6.15:3-4.
[5]李慧勤,郭晓静.国外创新教育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地质教育,2005.09.30:6-8.
[6]贾琼.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文献综述[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9.20:3-5.
[7]王发棠,韩晓惠,卢琦.国外创新教育的开展及对我国高校创新教育的启示[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7.25:5-7
[8]林健.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1.9.28:5-8.
[责任编辑: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