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印农产品贸易现状与对策分析

2016-02-22马文

西部皮革 2016年22期
关键词:中印两国进口印度

马文

(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山东 淄博 255012)



中印农产品贸易现状与对策分析

马文

(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山东 淄博 255012)

近些年来,中印农产品贸易发展迅速,然而这两国贸易额却较小,同时占两国贸易比重呈下降趋势,中印各自出口的农产品集中度较高,波动幅度比较大,受现实因素影响较多,双方贸易摩擦也较多。因此,扩大农产品贸易对两国都有积极影响。基于此,本文从分析中印两国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入手,简要描述了中印的贸易现状,指出造成中印贸易现状的原因并提出有益的政策建议,促进中印农产品贸易的正常进行和激发贸易。

农产品;贸易现状

1 中印两国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分析

1.1 中印两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近年来,随着全球贸易的发展、世界经济全球化速度也相应加快,并且,中国和印度国内农业也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中印两国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迅速发展。不管是从进口方面来说,还是从出口方面来说,中印两国的农产品的贸易额所呈现出的都是快速上升的趋势。

1.2 中国与印度之间的进出口总额。近些年,我国和印度之间的贸易总额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2011年,印度从中国进口的农产品金额是860537千美元,在它的主要进口贸易伙伴中排到第四位;而印度出口中国的金额为3738321千美元,在主要出口贸易伙伴中排到第一位。由此可知,我国是印度农产品的第一大出口国家,然而却不是印度第一大进口国。

1.3 中印两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结构。我国农产品的进出口额近几年都较大,但常年以来我国农产品贸易处于贸易逆差地位,虽然农产品出口总额上升的幅度大于进口总额的增长幅度,但由于进口总额的基数比较大,我国依然处于贸易逆差的地位。

虽然我国常年处于农产品对外贸易的逆差地位,但农产品出口的种类相当丰富。如活猪、猪牛肉、谷物及谷物粉、稻谷、大米、玉米、食用植物油、药材、烟草等。出口的产品基本都是传统产品,加工程度比较低。我国出口的农产品中水海产品及棉机织物的总额最大。

考虑我国进出口的主要农产品,稻谷和大米处于贸易顺差,谷物及谷物粉、大豆、食用植物油、食糖、锯材、棉花等处于贸易逆差,且逆差额较大。

根据FAO数据库得出,2011年,棉花是印度出口额最大的农产品,金额是3395689千美元,豆类的出口额达到2223060千美元,糖类是1310000千美元,而玉米的出口额是1086175千美元。而再观察他在同年进口的农产品,可以发现,他进口的金额较大的农产品为棕榈油,金额是6765572千美元,豆油的进口金额是1210862千美元,豌豆进口金额786758千美元,生丝的进口金额是227587千美元。

2 中国对印度出口农产品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农产品自身的制约。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不健全,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制约越来越明显,出口的农产品的综合成本比较高,农产品出口的结构不合理,劳动密集型产品占出口的比例较大,质量较低,创新能力较差,具有较高附加值的产品有些匾乏,所以在国际上普遍缺乏竞争力。

2.2 中印农产品贸易摩擦问题严重。在经济方面,中印两国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是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的,两国在产业结构、贸易结构以及消费需求上也很相似。所以中印两国在世界市场上出口农产品比较容易引起贸易摩擦。

在政治方面,中印都是发展中大国,两国政治体制不同,印度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而中国则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政治制度的不同对两国的贸易合作造成很大障碍。

2.3 印度农产品关税税率过高。为保护对国内农业的发展,印度农产品关税税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根据商务部的统计,2008年印度的简单平均最惠国适用关税为13%,农产品的简单平均最惠国适用关税税率为32.2%,非农产品为10.1% 。而同一时期,我国的简单平均最惠国适用关税为9.8%,农产品的简单平均最惠国适用关税税率为15.6%,非农产品为8.7%。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我国的关税水平明显低于印度,这就对我国向印度出口农产品带来一定的限制。

3 促进中印农产品贸易的对策建议

3.1 提高农业整体水平与农产品质量。首先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培养外向型农业。其次要强化出口农产品安全质量监管体系。还要优化农产品贸易结构,充分发挥产品的互补性优势。优化农产品出口贸易管理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3.2 缓解两国农产品之间竞争关系。两国加强各自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生产的分工协作,各自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并在农产品的质量和包装上显现出区分度,针对不同需要人群提供不同档次和价格的农产品。两国间农产品竞争关系的缓解不仅有助于两国农产品贸易的提升,还会减少两国农产品贸易引起的摩擦。如果印度能进一步开放市场,降低农产品进口关税,对缓解中印两国竞争关系将有很大的帮助。

3.3 优化进出口产业结构,加强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就两国存在竞争性的产品而言,一方面要巩固存在产业内互补的产品贸易;另一方面,两国应该提高产业内互补程度较低的产品的专业化分工,扩大产品的差异性,加强市场细分,是两国的农产品在品种、规格、特点的多样化方面产生互补。

3.4 建立现代化信息网络系统,提升农产品外贸效率。印度在各个领域已经开始使用电子商务技术,世界各地的海关也开始使用电子商务技术为进出口企业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而中国在使用电子商务技术方面明显落后于印度。中国农产品要想提升贸易额,也应该更多的依靠电子商务同国外客户在网络上进行交易磋商。所以,中国要加大电子商务技术的投入,与国际潮流接轨。如果中国针对农产品贸易提供更公开透明的平台,农产品的贸易量必将提高。建立中印专门的农产品贸易平台,寻找农产品出口商和供应商将更加方便快捷,对中印农产品贸易量的提升会有明显改善。

[1] 耿献辉,张晓恒,林连升.中印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与潜力比较[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2] 黄春全,司伟.中国与印度农产品贸易的动态与前景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2,(7).

[3] 孙虹,张立华.本世纪以来中印农产品出口结构比较[J].中国经贸导刊,2012,(7).

马文(1991-),女,汉族,山东潍坊人,硕士研究生,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研究方向:农村与区域发展。

F26.4

A

1671-1602(2016)22-0125-01

猜你喜欢

中印两国进口印度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印度签订长单合同 需求或将减弱
中印两国贸易发展环境分析
印度总理莫迪首次访华
印度式拆迁
把“进口门到门”做到极致
印度运载火箭的现在与未来
中印明年继续联合军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