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口中间品与出口产品质量:文献综述

2016-02-22江月亭

西部皮革 2016年24期
关键词:中间品产品质量进口

江月亭

(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山东 淄博 255012)

进口中间品与出口产品质量:文献综述

江月亭

(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山东 淄博 255012)

出口产品质量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在中国,虽然我国大规模进口中间品,但出口产品质量并没有得到相应提高,本文对现有文献进行进行了梳理,分析了进口中间品与出口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

进口中间品;出口产品质量;文献综述

1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间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中国逐渐意识到“以质取胜”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出口总额在2010年已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一位。工业革命以后,中国制造业中间品进口量占据很大比重,吕建辉(2015)指出该比例在三分之二左右,进口中间品已成为我国进口商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制造业进入一个全新发展阶段。然而,虽然我国大规模进口中间品,但出口产品质量并未得到相应提升,施炳展等(2013)测算发现,我国出口产品质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2 进口中间品与出口产品质量

2.1 进口中间品

广大学者从进口中间品的作用入手,分析了其对一国经济产出、企业生产率等方面的影响。来源于发达国家中间品的质量高于发展中国家自产中间品,因此,发展中国家能够吸收进口中间品所包含的技术知识,提高本国企业生产率(Coe,Helpman & Hoffinaister,1997)。Lawrance et al.(1999)通过研究1964-1973年日本中间品进口与经济增长数据发现,中间品进口显著促进了日本经济增长。Dulleck(2007)从技术溢出角度解释了进口中间品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通过检测55个发展中国家进口机器设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加以证实。Manova & Zhang(2013)使用中国2003-2005年的海关数据,以进口中间品价格衡量其质量,考察了企业的生产选择与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Amiti & Konings(2007)通过研究印尼1991-2001年的调查数据发现,进口中间品价格低、质量高、多样性强,降低中间品进口关税能够提高企业生产率。对我国来说,进口能够通过影响进口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来促进经济增长,增加GDP(佟家栋,1995)。楚明钦、陈启斐(2013)将中间品区分为零部件和成套机器设备,结合我国1998-2010年的相关数据,证实了进口零部件对本国产品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王维薇、李荣林(2014)通过研究1995-2011年间中国与41国贸易数据发现,核心零部件进口种类增加是促进出口的重要因素。

巫强(2007)却提出“为出口而进口”的贸易模式,认为中国企业为降低成本而大规模进口高质量机器设备,产生了“进口引致型出口”效应。进口发达国家机器设备虽然能够刺激出口,却制约了本土设备制造企业的技术升级(陈爱贞、刘志彪、吴福象,2008)。相比较而言,中间品进口对扩大出口的作用大于资本品进口(张杰等,2014a),但由于我国出口产品大多为消费品,国际市场对我国消费品需求的增加刺激我国进口发达国家的机器设备,造成该模式的恶行循环(巫强、刘志彪,2009)。此外,“为出口而进口”的贸易模式增强了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低端锁定”效应(陈爱贞、刘志彪,2011)。

2.2 出口产品质量

(1)宏微观效应:Melitz(2003)创立了异质性企业模型,在此基础上,后期学者发展出质量异质性企业模型,证明了企业出口行为与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Crozet et al.2007;Kugler & Verhoogen.,2008),出口企业为了获得竞争优势,倾向于出口高质量产品(Hallak,2013)。经济增长方面,Flam et al.(1987)和Grossman et al.(a,b)(1991)建立了垂直差异化模型,认为一国经济总量越高,出口产品质量越高。部分学者研究了国家发达程度与工人工资之间的关系,次发达国家出口高质量产品会缩小与发达国家间高技术工人工资差距(Bernard & Jensen,1997;Harrison & Hanson,1999)。

(2)影响机制:由于产品存在质量阶梯,吸收和创新先进技术是促进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重要途径(Grossman & Helpman,1991b)。基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如果进口国对知识产权缺乏相应保护制度,该国FDI会将创新活动迁回(Helpman,1993;Lai,1998),而Glass(2002)却发现进口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对产品质量没有明确影响。开放经济刺激了企业的创新活动,有利于资源向研发密集型企业转移,促进产品质量升级(Tetsugen & Zhao,2008),Khandelwal(2013)强调了开放经济与市场竞争的“躲避竞争”效应和“可独占性”效应,认为产品质量高的企业倾向于增加对产品质量升级的投资,以此降低同业竞争。另外,政府可以通过控制关税和补贴来促进产品质量升级(Moraga et al.2005)。

(3)影响因素:贸易开放能够带来技术溢出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对产品质量具有提升作用(殷德生等,2011)。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产品质量竞争存在“公司间”效应,发达国家发展程度越高、质量竞争程度越高,出口产品质量提升越明显(高越、李荣林,2015)。韩会朝和徐康宁(2014)提出“质量门槛”假说,出口目的国人均收入越高,越能促进出口产品质量升级。资本密集型行业和高外资进入行业的FDI能够促进产品质量提升(李坤望、王有鑫,2013;熊杰,2011)。另外,进口中间品质量与一国地理因素(杨汝岱、朱诗娥,2013)、出口产品市场份额(施炳展、李坤望,2012)等也具有一定关系。

(4)测算方法:多数学者采用出口单位价值来衡量出口产品质量(Flam & Helpman,1987;Hummels & Klenow 2005;Harding & Javorcik,2011),认为产品质量差异能够导致价格差异。Michaely(1984)提出产品技术复杂度指标,假设一国收入水平与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以一国某种产品的出口份额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求得该产品技术复杂度。Hallak 和 Schott(2011)提出了(不)纯净价格指数法,将包含质量因素的价格指数定义为“不纯净价格指数”(IPI),在此基础上剔除质量因素,即为“纯净价格指数”(PPI)。Khandelwal(2012)提出“质量-调整”价格测算方法,认为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均为影响产品价格的因素,在研究产品价格与效率之间的关系时,应当排除产品质量的影响。

2.3 中间品进口与出口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

发达国家市场规模的扩大促进我国进口高质量中间产品,本国出口产品质量因此得到提升(殷德生,2011),但我国进口高技术含量中间品对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呈现倒U型特征(汪建新,2015)。马述忠、吴国杰(2016)研究显示,进料加工中间品进口能够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并呈现“U”形关系,而一般贸易则不存在促进作用。

3 结论

国内外有关中间品进口与出口产品质量之间关系的研究为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提供了有益借鉴。随着经济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国际市场贸易竞争加剧,竞争着眼点逐渐从价格竞争转向质量竞争,但上述文献表明,我国出口产品质量长久以来处于低水平,且呈现恶化趋势,如何实现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成为我国发展出口贸易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1] Amiti and Konings.Trade liberalization,intermediate inputs,and productivity:evidence from Indonesia[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7,97(5):1611-1638.

[2] Coe,Helpman and Hoffinaister.North-South R&D Spillovers[J],Economic Journal,1997,107:134-149.

[3] Dulleck U.,Foster N.,Imported Equipment,Human Capital and Economic Growth in Developing Counties[J],NECR Working Paper,2007,Vol.16.

[4] Flam,H.and Helpman,E.“Vertical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and North-South Trade”,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7,vol.77(5),pp.810-822.

[5] Grossman,Gene M.,Helpman E.Trade,Knowledge Spillovers and Growth[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91,35(3):517-526.

[6] Hallak J.C.and P.K.Schott.Estimating Cross-Country Differences In Product Quality[J].Qua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11,126(1):417-474.

[7] Krugman,Paul R.Scale Economics,Product Differentiation,and the Pattern of Trade[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0,70(12):950-959.

[8] Lawrence CM,Ray S,Babyonyshev M et al.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Ectodomain of Human TransfeRrin Receptor[J].Science,1999,286:779-782.

[9] Michaely,M.“Trade,Income Levels,and Dependence,Amsterdam:North-Holland,1984.

[10] Upward,R.,Z.Wang,J.H.Zheng.Weighing China’s Export Basket:The Domestic Content and Technology Intensity of Chinese Exports[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013,41(2).

[11] 陈爱贞,刘志彪.决定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因素——基于各细分行业投入产出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1(4):115-125.

[12] 高越,李荣林.国际市场竞争与中国出口产品质量的提高[J].产业经济研究,2015,(3).

[13] 李坤望,王有鑫.FDI促进了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吗[J].世界经济研究,2013,(5).

[14] 马述忠,吴国杰.中间品进口、贸易类型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6,(11).

[15] 施炳展.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异质性:测度与事实[J].经济学(季刊),2013,13(1).

[16] 巫强.为出口而进口:非对称战略的背景、内在机制和外在冲突[J].南大商学评论,2007,(3).

[17] 汪建新,贾圆圆,黄鹏.国际生产分割、中间投入品进口与出口产品质量[J].财经研究,2015,(4).

[18] 殷德生.中国入世以来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决定因素与变动趋势[J].财贸经济,2011,(11).

[19] 张会清,唐海燕.产品内国际分工与中国制造业技术升级[J].世界经济研究,2011,(6).

江月亭(1991-),女,硕士研究生,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F062.9

A

1671-1602(2016)24-0077-02

猜你喜欢

中间品产品质量进口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
美国对华反倾销与我国出口产品质量——以中间品进口为视角
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我国就业结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本质与拓展
中间品进口对出口增加值影响的文献述评
加强PPE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监督
“望闻问切”在产品质量鉴定工作中的应用
进口中间品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出口技术结构的影响研究
把“进口门到门”做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