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人体的病理
——“毒-管道-脏腑”理论的构建与实践

2016-02-22周仙仕唐光华1广东省中医院广东广州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3北京中医药大学

西部中医药 2016年4期
关键词:脏腑调理生理

周仙仕,姚 红,刘 桃,唐光华1广东省中医院,广东 广州 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3北京中医药大学

论人体的病理
——“毒-管道-脏腑”理论的构建与实践

周仙仕1,2,姚红1,2,刘桃1,2,唐光华1,3△
1广东省中医院,广东 广州 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3北京中医药大学

从“毒”的含义进行探讨,并就“气”与“毒”的关系进行辨证思考,在人体的生理状态(“气-管道-脏腑”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人体病理状态(“毒-管道-脏腑”理论),临证时应分别从调理脏腑(以权求平、补虚为本、体用兼调)、通调管道(因势利导、截断扭转、人工管道、调理三焦)、抵御邪毒(避毒、防毒,解毒、化毒,攻毒、排毒,清除伏毒)来诊疗疾病,可提高临床疗效。

毒气;管道;脏腑;理论;实践

中医学认为“毒”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泛指药物或药物的毒性、偏性和峻烈之性;2)指病证;3)指治法;4)指发病之因[1];5)指病理代谢产物。姜良铎[2-3]教授更是明确指出:凡是对机体有不利影响的因素,无论这种因素来源于外界还是体内均统称为毒。主要包括:1)机体产生的各种病理代谢产物;2)原本生理物质含量的改变;3)原本生理物质位置的改变。毒还有内毒和外毒之分,外毒有六淫毒、疫疠毒、食毒、药毒、虫兽毒、外伤毒、环境毒等,内伤毒主要有情志毒、代谢产物毒(如水湿痰饮、瘀血、气滞毒)、伏毒等。

1 生理到病理——“气-管道-脏腑”与“毒-管道-脏腑”

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是“气-管道-脏腑”,而此状态的维持却需要一定的条件,即气、管道、脏腑三者之间必须维持互相平衡。实际上,气、管道、脏腑三者总是处于动态变化的,其平衡在机体内是有一定限度的,即通常所说的机体自我修复能力。一旦超过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或者该平衡被打破,人体就由生理状态转变为病理状态。

姜良铎教授概括毒的概念不外乎是生理物质含量或位置的改变,或者各种病理物质的产生。从“气”的角度上来认识毒,只不过是生理之气的数量或位置发生改变或者其性质发生紊乱,使原来生理之气转变为病理之气,由于之前我们规定“气”为生理之气,故在此处引用一个与“气”相对的概念——“毒”作为生理之气的对立面——病理邪气的概括。故气病即毒生也。因此我们把体内这些病理之气统称为“毒”,当然这仅仅只是内毒的范畴,同理我们也把外界性质、数量、位置发生改变的清气称为外毒,内毒和外毒共同构成毒的整个含义范畴。而人体发生疾病,不外乎外来病理之气(外毒)入侵或者内生病理之气(内毒)作祟,干扰机体的脏腑功能,此时机体由原来的生理状态下的“气-管道-脏腑”转变成病理状态下的“毒-管道-脏腑”状态。

2 “毒-管道-脏腑”的发病机制

“毒-管道-脏腑”是机体发病时的病理状态,也是机体发病的根本原因。毒、管道、脏腑三者紧密相连,任何一者的病变都可引起另二者的病变。毒是致病的病因及病理代谢产物,代表邪气。脏腑是正气强弱的代表。管道是邪正交争的场所,是毒邪来去的通路,亦是脏腑物质和能量等供给的通道。三者之间关系极为复杂,互为影响,往往兼见同病。

2.1脏腑病机脏腑功能低下,外毒容易通过管道入侵体内脏腑,干扰脏腑功能。所谓“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另一方面:若脏腑功能极为低下,内生病理产物也容易滋生,形成内毒。所谓“正虚之处便是邪留之所”。另外脏腑功能过强,必然导致其对所胜的脏腑克伐太过,使所胜脏腑形成功能低下的病机,所谓“一胜则一负也”。同时脏腑功能失调,其对管道的调节亦乏力,也会导致管道病变的产生。

2.2管道病机若体内管道通调,则机体血气充盛,脉络通畅,脏腑和调,毒不易生。若体内管道不通,一方面管道作为水谷输布的通道,脏腑得不到物质和能量供应,必然会影响其功能;另一方面,管道作为体内的邪气出入通道,若其闭塞,不仅会使邪气不易驱出,导致闭门留寇,而且体内的代谢产物亦难以排除,亦会导致内毒积聚。

2.3邪毒病机若体外毒邪过强、过厉,往往直趋脏腑,如瘟疫、肺痨等病邪长驱直入直接干扰脏腑功能,或体内环境异常(如菌群失调、菌群异位),或体内环境变化太快,如出汗过多、泄泻过快、呕吐过急等,均易形成内毒,最终影响相应脏腑功能,导致病变的产生。外毒可引动内毒,如外感风寒引动哮喘患者体内的伏饮;内毒亦可招致外毒,如阳虚者容易感受寒邪。此外,不论是外毒还是内毒,都可以壅塞管道,干扰气机,或者破坏管道,影响管道功能,使管道的病变加剧。

3 “毒-管道-脏腑”理论与临床实践

3.1调理脏腑是核心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调理脏腑,恢复正气,是治疗的核心。

3.1.1以权求平病疾者,以其气偏也,药物者,用其偏性也。以偏纠偏,治病之道也。调理脏腑功能,恢复阴平阳秘的状态才是治病的王道。“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者泻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只有“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求其病机,明其病性,以权求平,恢复平衡方是治疗正法。脏腑平和,方能管道通调,气机调畅,才能实现阴平阳秘的状态,故以权求平是调理脏腑的关键。黄元卿[4]认为,中气并非仅是脾胃之气,脾胃虽位居中焦,然中气左旋方为脾土,中气右转方为胃土,“己土上行,阴升而化阳,阳升于左则为肝,生于上则为心。戊土下行,阳降而化阴,阴降于右则为肺,降于下则为肾。肝属木而心属火,肺属金而肾属水,是人之五行也。五行之中,各有阴阳,阴生五脏,阳生六腑……肝为乙木,胆为甲。”故中气泛指五脏六腑之气,调理中气即是调理五脏六腑,即通过以权求平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5]。

3.1.2补虚为本毒之所侵,病体往往伴有脏腑虚损的内伤基础,邪毒蔓延,也往往影响脏腑功能,干扰脏腑气化,阻滞管道气机,破坏管道功能,从而影响对脏腑的物质和能量供给,均易导致脏腑虚损。且在毒邪的治疗中,也极易耗损正气,因此无论在毒邪致病的哪个阶段,都往往存在着脏腑虚损的病机。脏腑虚损往往会产生“虚邪”,如《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之王冰所注云:“邪乘虚入,是谓虚邪。”王震[6]总结“虚邪”的特点为:1)与节令所应方位相反的邪气;2)在人体正气恰逢虚时,即人体处于对此反节令气候的不适应状态时伤人,这就是以“虚”命“邪”的理由。所以我们一定要注重补益脏腑虚损,使机体不至于感受“虚邪”而发病,即使发病,由于体内正气充足,也很容易驱邪外出。

3.1.3体用兼调所谓的“体”即是指内在的深微的基础,而所谓的“用”即指外在的显发表现[7]。在中医学中,脏腑之形是其体,脏腑之气是其用,脏腑之体藏于内,而脏腑之气用于外,脏腑是体和用的统一体,而体用相生,体用一源,因此我们治疗时既要考虑补脏腑之体,也须调脏腑之用。如逍遥散中用柴胡疏肝解郁以补肝主疏泄之用,又以当归、白芍养血敛阴以补藏血之肝体。四君子汤用白术健脾燥湿以补脾主运化之用,又加人参大补脾气以补藏气之脾体等。历代许多著名医家都重视应用体用学说,如张景岳[8]五阴煎系列治方就是辨别五脏体、用。并根据肾、心、肝、肺、脾五脏生理功能及病变特点的不同,分别在补阴中予以生精、安神、补血、益气、助化之治而形成的治疗五脏阴虚病证的有效方。

3.2通调管道是根本 “若五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管道的通调是健康的前提,若管道壅遏,通调乏力,则百病生,正所谓“通则不病,病则不通”,临床常用以下方法通调管道:

3.2.1因势利导所谓因势利导是指根据疾病的趋势来治疗疾病。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故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彪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散而泻之。”根据疾病的病程、病性、病位等采取适宜的治疗方法,顺其外出之势,逆其内陷之势,达到治疗的目的。

3.2.2截断扭转截断扭转疗法[9]是由名医姜春华提出的。主要思想是:及时早期治疗,快速控制疾病,掌握辨证规律,采取果断措施,直捣病巢,迅速祛除病原,杜绝疾病传变。必要时可以先证而治,掌握主动,使疾病在早期痊愈。此法应用于管道理论中主要是指尽早疏调管道,补益正气,祛除余邪,先安未受邪之地。如清营汤病机为热邪内传营分,但未至血分。而处方既用金银花、连翘、黄连、竹叶等清心除烦,使营热透出气分管道而解,又加用丹参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防止热与血结而蔓延波及血分管道。

3.2.3人工管道正常生理管道在抵御病气,排出毒邪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如果毒邪过峻过猛,毒力深重,猝然闭阻重要生理管道,如气道、脉道、食道、肠道等,会闭阻气机,严重干扰脏腑生理功能,此时以及时开通管道为要,如气管插管、血管介入、中药灌肠等,如生理管道功能退化甚至丧失,则宜建立人工管道来代偿生理管道的部分功能,如心脏搭桥、气管插管、人工肛门等,此法在急危重症领域应用较广。

3.2.4调理三焦三焦既是六腑之一,亦是体内管道系统的枢纽。临床许多疑难杂症常可通过调理三焦取效。主要机制为:一者调脏腑,因其本身就是六腑之一,且又沟通五脏六腑;二者调管道,在全身所有管道中三焦形质最大,功能最全,沟通脏器最多,是体内特殊的管道;三者调毒邪,三焦得畅,不仅内生毒邪不易产生,而且管道的抗邪功能亦得以增强,使外毒不易入侵。因此调理三焦是干预“毒-管道-脏腑”致病机制的重要措施。

3.3抵御邪毒是关键

3.3.1避毒、防毒所谓“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机体的抗毒能力是有限的。六淫毒、疫疠毒、食毒、药毒、虫兽毒、外伤毒、环境毒等外毒皆极易耗损正气,诱发苛疾,因此关键要做到避毒、防毒。七情毒、水湿痰饮毒、瘀血毒、气滞毒、房室毒等内毒也易损伤正气,因此也应做到“喜怒有常,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方能形神安和,性命可保。

3.3.2解毒、化毒机体本身具有一定的抗毒修复能力,机体的抗毒系统主要包括脏腑、管道等。若脏腑、管道功能异常,则是毒邪产生的基础,脏腑、管道功能的恢复,又是抵御毒邪,解毒、化毒的关键。因此通调管道、调理脏腑功能,可以促进机体抗毒能力的恢复,达到解毒、化毒的目的。

3.3.3攻毒、排毒若毒邪毒势深重、病位深入,则应在通调管道、调理脏腑的基础上加用攻毒、排毒的药物。毒邪致病具有[10]暴烈性、顽固性、多发性、内损性、传染性、危重性等特点,迅速控制毒邪,防止其对机体的进一步戕害是治疗关键。分别针对其病性(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病位(综合运用汗、吐、下三法)、病期(祛邪、扶正、驱邪扶正兼施)等角度加以辨证处方用药,以攻毒、排毒,达到控制毒邪蔓延,病情进展的目的。

3.3.4清除伏毒有些毒邪还具有伏藏于内,遇感时发的特点。这些毒邪往往深入脏腑,胶着迁延,留恋不去。治疗颇为困难,又极易转成慢性,正气稍弱之时,又反复发作出现急性发作。所谓“炉烟虽熄,灰中有火”是也。如肺系疾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COPD都具有此特点,治疗上一方面要预防外邪,防止外邪引动内邪而发,另一方面要增强体质,调理脏腑功能,清除伏毒,以消灭复发的根源。

综上所述,“毒-管道-脏腑”理论的构建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人的生理状态(气-管道-脏腑),及病理状态(毒-管道-脏腑),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疾病的发生机制(脏腑病机、管道病机、邪毒病机),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临床实践(调理脏腑、通调管道、抵御邪毒)。因此本理论的构建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1] 唐年亚,陈丽琛.从六淫邪气论毒邪[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6,8(3):34-35.

[2] 姜良铎,张文生.从毒论治初探[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1(5):2-3.

[3] 焦扬,刘承.姜良铎内科方药心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1-14.

[4] 黄元御.四圣心源[M].孙洽熙,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2-3.

[5] 陈圣华,甘密密.黄元御中气概念探讨[J].西部中医药,2012,25(2):45-46.

[6] 王震.《黄帝内经》“虚邪”源流[J].西部中医药,2014,27(1):58-60.

[7] 许志效,于红芳,赵艳青.藏象体用关系的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2):92-94.

[8] 张晶,张宗明.张景岳“五脏体用养阴法”探析[J].甘肃中医,2008,21(10):3-4.

[9] 杜松,曹洪欣.截断扭转疗法对温病理论的继承与发展[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5):340-341.

[10]于智敏.中医学“毒”的病机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12):895-896.

D iscussion on PathologicalMechanism ofHum an: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Toxin-Tube-Viscera″

ZHOU Xianshi1,2,YAO Hong1,2,LIU Tao1,2,TANG Guanghua1,3△
1 Guangdong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 510405,China;2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3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uman pathologicalstates(the theory of"toxin-tube-viscera")were raised on the foundation of human physiologicalstates(the theory of"Qi-tube-viscera")by discussing the connotations of"toxin",and dialectical thinking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Qi"and"toxin",in clinic we should diagnose and cure the disease by regulating viscera(Yin and Yang balance regulation,deficiency tonification,organ and functions regulation),tube regulating(taking advantage of the situation,blocking and transform ing,artificial tube,three energizers regulation)and fighting againstpathogenic factorsand toxin(avoiding and preventing;detoxifying and toxin elim inating),therefore to improve therapeutic effects.

gas;tube;viscera;the theory;practice

R228

A

1004-6852(2016)04-0054-03

2015-08-10

周仙仕(1991—),男,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内科危急重症的诊断和治疗。

唐光华(1972—),男,博士学位,教授,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内科危急重症的诊断和治疗。

猜你喜欢

脏腑调理生理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流翔高钙系列肥 我能土壤调理剂
肉鸡铬需要量及其营养生理作用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旋转血泵生理控制
调理聚合物组合在洗发水中的应用
秋季蛋鸡 抓好调理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以脏腑体位和功能来认识藏医诊脉法
“DIY式”小创新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中的应用
脏腑经络辨证施治颈性眩晕验案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