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沈阳经济区一体化进程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研究

2016-02-22杨伟杰

西部皮革 2016年22期
关键词:经济区进程沈阳

杨伟杰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1)



沈阳经济区一体化进程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研究

杨伟杰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1)

近年来,在中央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战略的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及辽宁省委、省政府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推进沈阳经济区一体化进程。本文通过对沈阳经济区一体化进程的现状及发展进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沈阳经济区一体化的发展有所裨益。

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同城化;区域经济

1 沈阳经济区一体化进程的现状

沈阳经济区地处东北亚中心地带,是东北和环渤海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铁岭和阜新八城市,是辽宁省乃至东北地区最大和发展程度最高的核心经济区。为了构筑国际大沈阳都市区,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完善创新体系,扩大对外开放,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对外开放水平,沈阳经济区已经构筑“一核、五带、十群”的区域产业空间发展格局。“ 一核 ”即建设沈阳特大经济核心区。充分发挥沈阳的核心带动和辐射作用,提升沈阳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打造东北亚国际中心城市。“ 五带 ”即打造沈阳-抚顺、沈阳-本溪、沈阳-辽阳-鞍山-营口、沈阳-阜新、沈阳-铁岭五条城际连接带,全面提升社会服务功能,形成若干经济新区,推进八城市一体化发展。“ 十群 ”即以五条城际连接带为载体,打造沈阳铁西装备制造、鞍山达道湾钢铁深加工、抚顺新型材料、本溪生物医药、铁岭专用车改装等十个主业突出、优势明显、规模较大、产业聚集的重点产业集群。沈阳经济区还将大幅提升辽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有力地促进辽宁的体制机制创新,给沈阳乃至东三省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2 沈阳经济区一体化进程中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沈阳经济区各大城市间的合作日益密切,合作机制日益成熟,一体化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

2.1 思想观念陈旧,行政体制模式落后

沈阳经济区是计划经济体制打造的,而辽宁是全国最后一个退出计划经济体制的省份,这就导致沈阳经济区的发展难免带有计划经济色彩。长期以来,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行为方式一直停滞于计划经济时期,缺乏市场经济意识,从而导致民营经济发展相对缓慢,难以激发市场活力。改革开放以来,沈阳经济区的国有经济在表面上好像进入了市场,但由于体制及相关联的传统观念思维定势带有很强的惯性和刚性,在深层次的产权、资本、技术和人力资源等重要生产要素上,依然和计划经济时期保持一致,因此,各要素在市场中流动受阻,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难以有效发挥,体制壁垒和行政分割一直是沈阳经济区停滞不前的根本原因。

2.2 中心城市辐射能力不强

沈阳作为沈阳经济区的中心城市,由于自身实力有限,积聚和辐射功能不完善,对周边城市的服务功能、辐射功能、集聚功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难以起到带头作用。在沈阳经济区,沈阳商贸虽然相对发达,但是服务周边城市群的市场体系却不健全,难以形成相关联的一体化,更别说形成一种集团优势。此外,沈阳周边城市群不能从中心城市获得发展所需的资本,人才,信息等,沈阳作为中心城市的核心作用难以形成。这就导致了沈阳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迟缓,从而导致整个经济区的资源配置的水平和效率低下,产业优势也无法有效的转化为市场优势。充分发挥沈阳作为中心城市的核心作用,带动周边城市群发展,才能有效发挥市场作用,激活市场活力,避免资源浪费。

2.3 产业结构失衡,产业集群规模过小

从沈阳经济区的产业发展现状来看,产业集群内部结构不尽合理,产业集群规模过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工业体系内部,仍是重工业比重大、轻工业比重小,轻重工业产值比例达 1∶4;二是第二产业的增加值所占比重大,资源型城市面临转型问题;三是从第三产业看,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比例小,金融、物流、服务业、科技产业等对产业发展起促进作用的行业发展程度低,割裂的行政区划,严重的地区封锁限制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影响了经济区的产业集群化发展。

3 沈阳经济区一体化进程的对策建议

为了全面推进沈阳经济区一体化进程,政府不仅要确立企业发展的主体地位,还要积极对企业进行引导、规划和扶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机遇。因此有必要针对沈阳经济区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一系列对策建议。

3.1 加快体制创新,推进同城化

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沈阳经济区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明确发展目标,以沈阳为中心,和周边七城市实现同城化、一体化,建设一个在国内外占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的城市群。同时努力打破行政壁垒,在市场、生产要素、人力资源、户籍管理、社会保障等方面实现一体化。充分发挥沈阳经济区城市化率较高、大中城市密集的优势,坚持一体化、同城化、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新城新市镇的规划和建设。要把沈抚同城化作为沈阳经济区的突破口,两个市进一步紧密加强工作联系和协调,切实取得成效,为下一步的同城化奠定基础和信心。

3.2 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中心城市是在全国具备引领、辐射、集散功能的城市,这种功能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流等多个方面,是一种更加高级的城市形态。沈阳作为国家特大型城市和东北地区经济、文化、科技、创新中心,当前正紧紧抓住国家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进一步增强带动力、辐射力和影响力。沈阳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应该利用自身所具有的产品供销、交通运输、金融信息、仓储在内的综合性很强的功能,对周边城市群间相互作用以及联动发展实行有效的控制和引导;通过协调性规划、资金的跨地区调配来控制、协调、监督区域系统的经济运行。

3.3 发展产业集群战略

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促进交易成本的降低,促进规模经济的形成,并提高区域之间的贸易效应和竞争效应。从产业合理布局的角度看,沈阳经济区作为具有主导产业特征和完整工业化体系及国民经济体系的板块,应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基础上,重塑沈阳经济区主导产业的新优势,并建立新型的相对完整的工业化体系及国民经济体系,加快向新经济的转型。制定产业集群发展战略,需要在经济区域内共同建立产业集群发展的外部政策环境,制定统一的政策法规,尽力打破地区分割和行业垄断行为。清理现行经济政策及相关法规,取消各地对人才、资本、资源流动的限制和歧视性政策。在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地方政府不仅要放手让产业发展,更要加以引导、扶持和促进。切实发挥政府的规划和引导作用,是保证产业集群顺利发展的关键。

[1]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设立沈阳经济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N].时代商报,2010-04-10

[2] 赵莹.产业集群化发展的个案发展—以沈阳经济区为例.经济纵横,2010第七期.

[3] 梁启东.沈阳经济区的战略定位、目标模式与路径选择[J].社会科学辑刊.2008.(6):120

[4] 谭啸.沈阳经济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农业经济,2011(11)

[5] 吴超.沈阳经济区在辽宁省域陆海统筹开发一体化中的产业示范效应研究.区域经济评论,2013(05)

[6] 邵桂花.东北振兴与加快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建设.沈阳干部学刊,2005(8)

[7] 张英杰.沈阳经济区的形成、演变及发展策略探讨.经济论坛,2011(3)

[8] 张妍.产业集群发展是沈阳经济区一体化的关键.经济研究导论,2011

沈阳经济区一体化进程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研究,编号:L13BJY027

杨伟杰(1989.4-),男,汉族,河南焦作人,辽宁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政府经济学。

F129.9

A

1671-1602(2016)22-0089-02

猜你喜欢

经济区进程沈阳
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与展望
沈阳分店
沈阳分店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
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区
LiteraryTechniquesEmployedtoDevelop Celie'sCharacterinThe Color Purple
社会进程中的新闻学探寻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