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归主咳逆上气的中医药理论及现代研究与应用

2016-02-22王志旺李荣科蔺兴遥任远刘雪枫程小丽王瑞琼

新中医 2016年1期
关键词:润燥阴虚挥发油

王志旺,李荣科,蔺兴遥,任远,刘雪枫,程小丽,王瑞琼

1.甘肃中医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2.甘肃省中药药理与毒理学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00

当归主咳逆上气的中医药理论及现代研究与应用

王志旺1,2,李荣科1,蔺兴遥1,2,任远1,2,刘雪枫1,程小丽1,王瑞琼1

1.甘肃中医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2.甘肃省中药药理与毒理学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00

当归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为“主咳逆上气”,指出当归防治哮喘的中医内涵、中医药理论,并对现代研究与应用展开论述,为临床应用当归防治哮喘提供参考。

当归;主咳逆上气;阴虚哮喘;中医药理论

当归为最常用中药之一,素有“十方九归”之说,自《神农本草经》记载当归“主咳逆上气”以来,历代多有发挥,然当归“主咳逆上气”、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及应用多淹没于复方而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笔者根据自己所见所学并结合文献,就当归“主咳逆上气”的中医药理论及现代研究与应用整理、发挥如下,以飨读者。

1 “咳逆上气”与阴虚哮喘

1.1 “咳逆上气” “上气”是指喘息不能平卧的证候,《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谓“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即哮证,朱丹溪首创哮喘之名,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咳逆上气”的成因很多,但概要言之,不外肺不主气,宣降失司。《素问·五脏生成篇》谓“诸气者,皆属于肺”,肺主气的核心是肺主呼吸之气,气的生成不足和升降出入运动的异常,以及血的运行和津液的输布排泄异常,均可导致肺不主气而出现呼吸的异常。肺失于宣散、肃降失调或通调水道功能减退,都会发生“肺气失宣”“肺失肃降”或生痰成饮而引发“咳逆上气”之证,故“肺苦气上逆”也。

1.2 阴虚哮喘 自《内经》始历代医家对哮喘的症状、病因病机就有较多的描述,如《素问·阴阳别论》曰:“阴争于内,阳扰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则熏肺,使人喘鸣”。哮喘发作期的基本病机为“伏痰”遇感引发,壅塞气道,肺失宣降而致痰鸣如吼;哮喘缓解期的基本病机为虚证,常表现为肺气虚、肺阴虚、脾气虚、肾阳虚、肾阴虚;哮喘之所以发作,根本原因还是本虚所致,故沈自尹院士提出虚证为哮喘的基本病机,哮喘反复发作,寒痰伤阳,痰热灼阴,从实转虚,表现出肺、脾、肾等脏气虚弱之候[1]。有学者对哮喘中医体质分型研究中发现,哮喘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偏虚体质表现[2]。肺虚不能主气,气不化津,肃降无权,痰浊内蕴;脾虚生痰,上贮于肺;肾虚精亏,摄纳失常,阳虚水泛为痰,或阴虚灼津为痰,致使肺气出纳失司。在哮喘之虚证中,包括肺阴虚、肾阴虚及肺肾阴虚之阴虚证为临床常见的证型,痰热耗灼肺肾之阴,阴虚虚火灼津为痰,上干于肺,肺不主气,宣降失司而引发“咳逆上气”之阴虚证候。

2 当归“主咳逆上气”的中医药理论

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的干燥根,味甘辛,性温,有补血、活血、止痛、润肠等功效。在《神农本草经》谓当归“主咳逆上气”的指导下,历代中医药论著对当归“主咳逆上气”、防治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机理与应用多有论述。

2.1 当归具“温通、辛润、甘缓”之功而“主咳逆上气”《神农本草经》谓当归“主咳逆上气”,源于当归集“温润辛金培本”之功于一身。当归味甘辛而性温,具有补血而养阴生津、活血而行气散津、和血而润肺降气之功效。《本草经疏》谓当归“甘以缓之,辛以散之润之,温以通之畅之。活血补血之要药,故主咳逆上气也”。当归味甘而为补血之要药,补血而津液充足,血充而精有所资,娇脏润之有源;当归性温而活血以促气血津液运行,使之通之畅之;当归辛以散之润之,使气血阴津的功能得以正常发挥,故肺气温润而宣降归常,“咳逆上气”自消矣。

2.2 当归有“润养、和润”之功而“主咳逆上气” 当归“温辛以润”而“主咳逆上气”包含“润养”与“和润”两层含义。“润养”是物质性的,即当归通过补血、养阴、生津等功效使阴血津液充足,为当归滋润、润燥等静的功用奠定基础。当归质地柔润,为补血要药,在物质上有润养与润燥的特性,如《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谓当归“内润脏腑(因其液浓而甘)……能润肺金之燥,故本经谓其主咳逆上气”,临床可用于某些津伤液亏或精血虚损病证的某些阶段。“和润”是功能性的,即当归通过活血行气、布津润燥等功效加强了气血津液的运行、输布,为当归润燥等动的功能奠定基础。当归通过补血养阴、活血散津、和血行气、润燥降气、润肠通便等功效而发挥润养、和润之功,故当归辛温而不化燥反润燥,并随不同的配伍而加强了对阴血津液的输布和濡养的生理功能。

2.3 调和气血是当归“主咳逆上气”的核心 当归“主咳逆上气”的核心是“调和气血”,即“和血而降气、畅血而行气”。《本草纲目》注释引“当归血药,何治胸中咳逆上气?按当归其味辛散,乃血中气药也,况咳逆上气,有阴虚阳无所附者,故用血药补阴,血和而气降矣”。《本草图经》论当归有“气逆而见咳逆上气者,则当用此以和血,血和而气则降矣”之说。《本草经解》认为“其主咳逆上气者,心主血,肝藏血,血枯则肝木挟心火上刑肺金,而咳逆上气也。当归入肝养血,入心清火,所以主之也”。气病可及血,血病亦可及气,故血病亦致气机逆乱,升降出入失其常度,而为咳逆上气。早在《素问·痹论》中就说:“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本经疏证》也言“阳气踬于上焦血分,则呼吸迫促,为咳逆上气。”当归活血,使血行得畅,肺气不为血碍,宣发肃降不失其常,则咳喘自宁。

2.4 临床上当归对阴虚哮喘更有效 在历代本草、医书和医案中,有使用当归“主咳逆上气”的大量名方、验案。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肝郁侮肺致咳者,当归养肝和血,疏肝解郁可主之;心有所损,血有所瘀则心咳,当归补血养心,活血行瘀可治之;肾阴不足,金水不生则劳嗽,当归补血养肝,精血互生可主之;又有冲任血海不足,气逆犯肺,当归补血以填冲任。故当归主治哮喘的基础是补血养阴、活血行气、布津润燥,无论单味还是配伍,对阴虚型或阴虚血瘀型哮喘更有效,如《慎斋医书》中所载的百合固金汤治肺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的咳喘、痰中带血等症,以当归配伍生地黄、熟地黄、百合、玄参、麦冬、白芍等滋阴降火,养血润肺以止咳;《医学入门》中加味益母丸治产后瘀血之咳嗽气喘,以当归配益母草、赤芍、木香等活血化瘀,行气通滞;《和剂局方》治下虚上实夹痰的咳喘气促之苏子降气汤中除用紫苏子、半夏、前胡、厚朴降气平喘,祛痰止咳,肉桂温肾纳气外,配伍当归即取其行血通脉,养血润燥之功;《景岳全书》中养阴化痰的金水六君煎,当归配伍熟地黄、陈皮、半夏、茯苓、炙甘草以治肺肾虚寒、血气不足、外受风寒之证。在历代医案中,治疗咳喘的方剂中多配伍当归,如《续名医类案》中有治李成槐之室案、《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有治奉天大关东于氏女案。《全国中草药汇编》介绍治疗夜咳者重用当归至30 g。近代名医岳美中的经验之谈认为当归“止咳和血,润肠通便”(《岳美中医案》)。当代名医孟景春依据《神农本草经》之载以及《本草从新》曰当归“治虚劳寒热,咳逆上气”,用当归20 g左右配于方剂中,治疗久咳、夜咳颇有良效(《孟景春临床经验集》)。

3 当归及其挥发油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的现代研究与应用

3.1 当归及其挥发油平喘的药效学研究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当归具有抗炎平喘、抗变态反应性炎症、扩张肺血管、抑制肺纤维化以及防治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作用。当归挥发油中的藁苯内酯具有较强的解痉平喘作用,能缓解组织胺和乙酰胆碱的致喘反应,能对抗组织胺所引起的支气管收缩,有明显解痉作用。当归可抗血栓形成,故可以降低血液黏度,促进炎症的吸收和消散,对多种致炎剂引起的急、慢性炎症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时其对多种致炎剂所引起的急性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组织水肿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当归还可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对小鼠被动皮肤过敏亦有抑制作用,并推测当归防治哮喘的机理在于抗过敏,稳定肥大细胞等炎性细胞的细胞膜,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及血管通透性的增高。

肺纤维化是多种肺部疾患的后期表现,难修复,死亡率高。自由基对肺纤维化有重要影响,而当归具有较强的抗自由基作用,且对去甲肾上腺素诱发的肺动脉高压(PAH)有缓解作用,亦提示当归可能通过兴奋β-受体对低氧性PAH起保护作用。当归挥发油对大鼠哮喘行为学、肺功能以及免疫系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特别是对Th1/Th2细胞免疫失衡有一定的影响[3~4]。

3.2 当归及其挥发油防治哮喘的临床研究 临床上当归及其挥发油可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以及病毒性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能明显改善肺功能。当归喘痛宁的主要成分为当归挥发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服用后有明显的平喘效果;以当归挥发油为主要组分的当归精油丸可促进通气功能及改善缺氧,止喘效果缓慢而稳定。当归注射液对呼吸系统疾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在治疗肺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肺纤维化等疾病时,当归注射液及复方当归注射液均取得比较好的疗效。当归用于重症肺心病的治疗可降低病死率,促进缺氧的恢复[5]。

4 小结

历代关于当归“主咳逆上气”的中医药理论颇为丰富,但作为防治哮喘的中药,当归更多的是以复方的形式出现,作为单味药,其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的功效为人所知较少。目前,当归挥发油对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较多,但作为挥发油的主要成分,藁苯内酯的稳定性很差,极易异构化为其它苯酞类化合物,其异构化对藁苯内酯药理作用的影响尚不明确,而藁苯内酯的异构化严重影响了当归挥发油及藁苯内酯的成药性。希望近期在藁苯内酯的稳定性、当归及其挥发油防治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方面有所突破。

[1]沈自尹.中西医结合防治支气管哮喘的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7):426-427.

[2]赵霞,卢海燕,孙轶秋.120例哮喘患儿中医体质分型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1):27-29.

[3]王志旺,李永华,任远,等.当归挥发油对实验性哮喘大鼠肺功能及其组织病理学的影响[J].中成药,2013,35(10):2098-2103.

[4]王志旺,孙少伯,王永辉,等.当归挥发油对哮喘大鼠的平喘作用及其对IL-4、IFN-γ的影响[J].免疫学杂志,2013,29(5):391-394.

[5]刘琳娜,梅其炳,程建峰.当归挥发油研究的进展[J].中成药,2002,24(8):621-623.

(责任编辑:骆欢欢)

R286

A

0256-7415(2016)01-0004-03

10.13457/j.cnki.jncm.2016.01.002

2015-05-3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460668);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10RJZA086);甘肃省中药药理与毒理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ZDSYS-KJ-2013-008)

王志旺(1970-),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中药药理与毒理学。

猜你喜欢

润燥阴虚挥发油
陇南茴香籽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测定
秋日滋阴润燥佳品——百合
白露秋分 润燥养阴
手脚心发烫未必都是阴虚火旺
冬季如何补肾护阳、润燥养阴
牛扁挥发油的提取
滋阴补肾法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的疗效观察
艾叶挥发油对HBV的抑制作用
LDH型高效中药挥发油蒸馏提取装置
润燥通络针刺法治疗干燥综合征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