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常态下生态旅游发展

2016-02-22王荣红

西部皮革 2016年12期
关键词:生态旅游新常态问题

王荣红

(云南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丽江 674100)

浅谈新常态下生态旅游发展

王荣红

(云南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丽江 674100)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状态,在新常态的生态旅游中,存在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产品设计中,态理念尚未充分融入,渡消费导致旅游景区生态环境不堪重负生态系统失衡,关于生态旅游的法律条款威慑功能难于彰显的问题。可以通过构建生态旅游区发展的利益驱动机制,加强生态旅游立法促进环境管理,统一规划有序开发来有效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

关键词:新常态;生态旅游;问题;策略

1新常态下发展生态旅游面临的问题

1995年1月,首次生态旅游学术研究会在西双版纳召开,标志着我国生态旅游正式启幕。然而存在于旅游经营管理中的现实困境却成为制约生态旅游稳步有序推进的桎梏。

1.1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产品设计中,生态理念尚未充分融入。在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过程中,许多旅游经营者及管理者往往基于经济利益的考量,生态旅游总是被视为掠夺资源的一块“遮羞布”,只将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近期效应和经济效益纳入其间,而对资源循环利用及可持续利用程度、远期的环境影响评估的关注不足,大规模地打造景观,无论是在景观选址还是在新修建筑中,都呈现出对自然的过度改造利用和资源掠夺。而在旅游产品的设计方面,从产品营销的角度而言,对包装略加渲染也在情理之中,但抛开原生态的包装和设计则明显有悖于旅游资源开发的初衷;在民俗技艺的表演活动中,迎合游客的兴趣随意改变内容、形式与时间安排等而逐渐世俗化,导致了民俗资源的庸俗化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

1.2过渡消费导致旅游景区生态环境不堪重负,生态系统失衡。生态旅游是在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借助旅游资源去追求意趣、陶冶情操、享受生活,但是攀比消费的观念和高碳的生活方式却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而这种不良现象在“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都有所体现。首先,自驾游旅游者数量的攀升给景区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威胁。随着经济条件改善、生活水平提高,驾车旅游成为一种时尚。然而,自驾出游不仅增加了社会成本,而且尾气中所含的有害物质对环境质量、旅游资源的破坏也是不可低估的。其次,旅游食住中的享受型消费方式造成资源浪费、水体污染。在旅游活动中,便利、卫生、快捷、安全的消费环境是广大游客的基本诉求,而为了满足游客诉求,酒店宾馆往往提供以一次性洗漱用品的透支消费和新奇食物的诱导消费。多项调查表明,一次性洗漱用品的使用率不高,绝大多数成了生活垃圾,直接排入自然环境中。再次,旅游经营者坚持经济利益优先原则,游、购、娱等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形成了较大的冲击。

1.3关于生态旅游的法律条款威慑功能难于彰显。我国涉及旅游方面的法律法规较多,其中涉及生态旅游或与生态旅游密切相关的规范性条款也占有一定比例。但是,所涉条款带有较强的弹性和较大的模糊空间,且鼓励性条款偏多而约束性、禁止性的条款较少。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为例,从“国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在有效保护旅游资源的前提下,依法合理利用旅游资源”、“国家倡导健康、文明、环保的旅游方式”等诸多条款来看,“鼓励、倡导、应当”等词语或是鼓励性的,或为准许性的,而非禁止性的,况且就破坏性的旅游资源开发行为或非环保的旅游消费方式的惩戒措施又带有一定的模糊性,缺乏相对明确的惩罚性条款。现行社会大环境下,倡导并践行生态旅游,增强旅游活动主体科学利用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鼓励性条款固然相当重要,但禁止性条款也是必要的,以提高法律的威慑功能和约束力。

2新常态下发展生态旅游发展策略

2.1构建生态旅游区发展的利益驱动机制。在我国,直接参与生态旅游活动过程的利益主体有参与生态旅游活动的游客、生态旅游区所在地的居民、生态旅游区的管理部门、在生态旅游区经营的企业,了解每个利益主体的目的并合理划分各个利益主体的合理权限和职责,建立生态旅游区发展的利益驱动机制,协调和保障各方在生态旅游发展中的利益,是我国生态旅游实践的关键所在。

2.2加强生态旅游立法,促进环境管理。由于生态旅游区涉及生态系统的脆弱敏感地区,因此要加强立法。在对现有的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等立法的基础之上,迫切需要建立有关生态旅游开发和监管的法律法规。

在生态旅游区的管理方面,应该加强审批和环境管理。例如,根据《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需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后,报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需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特别要重视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加强环境管理,以自然保护区为例,针对生态旅游的环境管理可以分阶段进行,在立项阶段的环境管理、施工期环境管理以及运营后的生态监测和后评估,不同阶段的环境管理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

2.3统一规划、有序开发。在编制旅游区总体规划时,必须对旅游区的地质资源、生物资源和涉及到环境质量的各类资源进行认真的调查,以便针对开展旅游活动所带来的环境损害进行足够的准备,并采取积极措施,消除或减少污染源,加强对环境质量的监测。为保证生态旅游的环境质量的高品位,旅游区的建设必须遵循适度地有序地分层次开发的原则,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有损自然的开发行动。每个项目都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估,要从生态角度严格控制服务设施的规模、数量、色彩、用料、造型和风格,提倡以自然景观为主,就地取材,依景就势,体现自然美,对那些高投入、高污染、高消费等刺激经济增长的项目要坚决制止。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指导下,现有的生态技术,资金条件以及人们的环保意识还达不到维护生态平衡要求的情况下,必须将宝贵的生态资源留给子孙后代,而不是开发殆尽。对一些重点保护的景区,必须防止太多的游人进入,即使是一般旅游区,也应严格控制超容量吸引游客。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状态,在新常态的生态旅游中,存在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产品设计中,态理念尚未充分融入,渡消费导致旅游景区生态环境不堪重负生态系统失衡,关于生态旅游的法律条款威慑功能难于彰显的问题。可以通过构建生态旅游区发展的利益驱动机制,加强生态旅游立法促进环境管理,统一规划有序开发来有效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逸.森林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可持继发展策略的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02(1):57-59.

[2]可亭.国森林旅游资源[J].中国林业(森林旅游专刊),2001(4):8-10.

中图分类号:F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6)12-0064-01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新常态问题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出实招发展老区生态旅游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基于GIS的黔西南布依族自治州生态旅游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