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小龙

2016-02-22张义虎

连环画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李小龙功夫武术

张义虎

1 功夫巨星李小龙于1940年11月27日生于美国三藩市,他的父亲李海泉是粤剧名丑,当时正在三藩市演出。李小龙出生时,助产医师为他取了英文名字:Bruce Lee。1941年春,李海泉一家返回香港。同年年底,香港被日军侵占。

2 李小龙的童年在香港度过。那时的李小龙胆大妄为、争强好斗,是匹骜烈不羁的小野马。他从不肯在读书上下功夫,但他对拍电影却敬业如神,显示出不凡的天赋,在拍摄袁步云的作品《细路祥》时,取艺名李小龙。

3 李小龙在幼年时曾跟父亲学习过太极拳。因此,父亲是他的武术启蒙老师。而李小龙正式拜师的第一人则是叶问。叶问是咏春拳的第四代传人,拜叶问为师时,李小龙十四岁。

4 少年李小龙除了对武术狂热,还酷爱恰恰舞。他舞技精湛,而其中以三拍子节奏强烈的拉丁美洲恰恰舞最为擅长。

5 在小龙十八岁那年,父母决定送他去美国读书。于是十八岁的小龙怀揣一百美元,带着理想和迷茫乘“威尔逊号”轮船离开了他生活了十八年的故乡。

6 临行前李小龙对送行的家人说:“等我回来的时候,你们都会以我为荣。”

7 初到美国的小龙,他的好胜心已不止于街头打斗取得胜利或演技受到赞赏,他已立下决心,使自己出人头地。尽管他的生活十分艰苦,然而他始终没有忘记“功夫”,无论是在餐厅打工,还是在报馆送报期间。

8 他拼命地读书,使得他能进入华盛顿大学就读。读大学期间,他在西雅图唐人街的一个地下室里开设了第一间武馆,他的理想是将中国武术发扬光大并独创一支门派。至此,中国功夫开始在空手道盛行的美国萌芽。

9 此时的李小龙除了学业以外,把精力都放在功夫事业上面。在李小龙读大三时,有一位美国女孩来到他的武馆学习功夫。她的独特气质深深地吸引了李小龙。两人不顾双方父母的反对,于1964年8月结婚。

10 1964年8月,在加州长堤主办的国际空手道锦标赛中,李小龙应邀表演中国功夫。这次表演不但令李小龙的功夫事业踏入一个新的纪元,同时也为他的演艺事业带来了希望和机会。

11 1966年6月,李小龙参与了电影剧片《青蜂侠》的拍摄,他在片中饰演青蜂侠的助手加藤。加藤的中国功夫令西方观众耳目一新,从此他在好莱坞开始有了一些名气,此后很多好莱坞的名人都成为他的功夫学生。

12 慕名而来的还有一些好莱坞的动作演员与爱好武术的影业人士。视功夫为神圣的李小龙并不想优待这些名人。他一视同仁,要他们接受严格的挑选,还得过严厉的训练关。

13 李小龙的一家开始过上富裕的生活。然而,他的理想

更加远大,他要进一步发展,实现超级影星的梦想。

14 他运用所学的哲学对他热衷的技击技术进行研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技击和哲学观点。在美国的从影之路,让李小龙经历了种种磨难,他不满足于在美国荧屏上扮演二流配角,他急切地盼望摆脱压抑和歧视。

15 不久,李小龙便迎来了武术生涯中最具意义的一场比武,对手是旧金山武术界的代表。李小龙用了大概三分钟的时间取得了比赛的胜利,但他并无胜利的喜悦,他认为比武应该在几秒钟就结束,于是他开始反思自己所学的武术。而这一重大事件,却最终推动了李小龙所创截拳道的发展以及一套全新的训练体系的创建。

16 李小龙在好莱坞的失意,并没有影响他在功夫上的追求,他开始称这一时期所教授的功夫为“截拳道”。这种叫“截拳道”的武术后来名扬天下,并成为李小龙的标志。

17 1971年,李小龙在香港制片人刘亮华的游说下,加盟嘉禾电影公司,主演了《唐山大兄》一片。他在片中找到了自己,从此一股中国功夫的狂潮开始席卷世界,李小龙这个名字开始广为人知。

18 李小龙主演的第二部电影《精武门》一经上映,便打破了全亚洲的电影票房记录。这部以日本人为对手的电影,竟能在日本大行其道,几乎成为日本影迷最喜欢的李小龙电影。可见,李小龙的魅力已不是民族和政治的因素所能禁锢的。

19 李小龙的性格决定了他不会满足做一个受雇于他人的红星,他要在影坛独立门户。不久,李小龙写完《猛龙过江》的电影剧本,便自组了协和电影公司,并从美国请来好友罗礼士,准备自己导演拍摄《猛龙过江》。

20 《猛龙过江》是李小龙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电影。影片以意大利罗马为背景。李小龙再一次扮演了反抗当地黑社会欺压华人的中国拳师,故事的结局不再是主人公被捕或死亡,而是一个胜利者。这一点明显地反映了李小龙坚强的自信心和渴望成功的强烈愿望。

21 李小龙将《猛龙过江》的高潮戏设在罗马斗兽场。这场戏无疑是中西方武术流派的大比拼,堪称功夫片史上最辉煌的一幕。片中的一句经典台词是:“我叫唐龙,中国人是不能被欺侮的!”

22 李小龙大红大紫之后,香港人的热烈追捧更让李小龙品尝到了做明星的滋味,他甚至有受宠若惊的感觉。当无聊的挑战越来越多时,这位“东方功夫第一人”也颇感沉重……很快李小龙便发现自己不再像从前一样自由。

23 李小龙的威名使原本冷落他的好莱坞改变了看法。李小龙被美国的媒体炒成东方第一位功夫影星,连米高梅、哥伦比亚等公司也想将李小龙拉到名下,华纳不得不接受了协和公司的全部条件,双方合拍的电影名为《龙争虎斗》。

24 几经磨难,《龙争虎斗》终于成为美国电影史上第一部成功的好莱坞式的功夫片,在全球创下了两亿三千万美元的总票房收入,也进一步奠定了李小龙国际巨星的地位。

25 在《龙争虎斗》片首,李小龙与洪金宝短裤赤身,仅着分指手套,展开无门派特征的格斗,正是这种综合性的格斗理念,仿佛超越时空,在20世纪70年代就向人们预演了21世纪当今武坛擂台发展的必然方向。

26 影片中,李小龙与罗勃·华尔在广场比武时,罗勃左手持一块木板,当着李小龙的面发力一击,木板应声粉碎。李小龙平静地说道:“木板是不会还手的。”以此嘲讽了那些用哗众取宠的伎俩蒙骗观众的武者。

27 在电影里,李小龙借少林弟子之口,阐述了他心目中武术之最高境界乃是“将技巧隐于无形”,要将武功练到本能发挥的境地,方可做到有感皆应,从而进退自如,无念无想,不做预设,因敌变而制胜。这是李小龙截拳道“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的电影版简明阐释。

28 在李小龙的最后一部电影《死亡的游戏》中,李小龙展示了如何对抗比他身材高大的敌手。贾巴尔这样评价他:“布鲁斯的截拳道是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武术。”

29 李小龙的妻子琳达回忆《龙争虎斗》拍摄时,总有一股不堪回首的无奈感。她没谈人际间的是是非非,只是讲李小龙,说他那段日子是极其紧张和痛苦的,命运多舛,常会有些意想不到的事落在他身上,这自然包括花边新闻和无聊的恶意挑战。那个时候,李小龙在自己的内心筑起了一道无形的围墙。

30 李小龙的个性心直口快,他有一次在媒体上将传统武术界的一些作风批评一番,把某种流派的独门秘技说成“花架子”,就这样,他与香港武术界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

31 1973年,是李小龙极焦灼、痛苦和惶惑的一年,他的身心都在经历着莫大的考验。7月21日,就在一片毁誉交织的火网包围中,李小龙突然离世。一代巨星陨落,港埠为之震动,并很快波及了整个世界。

32 李小龙的好友苗可秀这样回忆李小龙:“他从美国回来拍戏,一下子起得太快,简直光芒万丈,无人能及,而他在尝到成功的滋味后,也面临很大的压力……我觉得他是个寂寞的男人。”

33 李小龙集众多门派武技之精华,并以中华老庄哲学思想为核心理念,以实践为目标,创立了独树一帜的截拳道。同时,又以该拳法的实践理念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威振世界武坛,并在频繁的交手、切磋中为武坛的各派高手所折服。

34 比起武术家,李小龙的演员身份要相对模糊,他不是个表演天才,但在诠释人物时,流淌着他为人的秉性与原则,“什么样的表演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直指人心的真诚表达!”李小龙如是说。

35 李小龙在美国的创业生涯,使美国在当今无论是武术职业化还是业余化程度上,均走在世界前列。他推动了20世纪世界武术的一场革命。

36 李小龙的功夫片第一次让一个中国人坚定地挺立在世界银幕上,他更是一位强者。至今,美国小孩的卧室里,几乎都贴着李小龙的海报……李小龙这个名字,已经成为不朽的传奇!

37 日本人称李小龙为“武之圣者”。李小龙的功夫来源于中国武术,没有一位东方武术家能像李小龙一样突破国界、种族的领域,并且在死后近四十年依然声威不减。

38 李小龙主演的功夫片风行海外后,许多外文词典里出现了一个新词:功夫。李小龙成了功夫的化身。世界各国的技击杂志仍在不断地研究、介绍他的截拳道。

39 几十年过去,李小龙依然声威不减,他的武学理念被奉为经典,他的技艺被世界各地的习武人士所崇拜,他的创业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他的成功亦给后人无限的启迪。

40 当回顾他的一生时,人们永远也不会忘记他那颗渴望民族强盛的赤诚之心!

猜你喜欢

李小龙功夫武术
李小龙:传统文化的守护人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很帅气!小学生模仿李小龙秀健美发达肌肉
功夫猪
功夫猪
功夫猪
迷你李小龙的奇幻游记
功夫猪
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