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烧钱的民营美术馆何去何从?

2016-02-21董萍

收藏·拍卖 2016年12期
关键词:当代艺术美术馆艺术家

十年来,今日美术馆、龙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民生美术馆、OCAT等美术馆在北上广深等核心城市,已经崛起成为当代艺术的重要推动力量。然而,大多数民营美术馆处境尴尬:烧钱,缺观众,抢大腕。如何生存发展,找到自身的特色和存在价值,始终是众多民营美术馆馆长的心中难事。在99艺术网与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民营美术馆发展论坛上”,民营美术馆的掌门人们聊了目前各自努力的方向。

英国萨奇美术馆

Niget Hurst Niger Hurst:

过去几十年当中,对于英国人来说,去看一个美术馆是非常严肃的,有点像去教堂一样,对于心灵是一件好事情。但是,知识要通过实验来获得,而不是膜拜。

对于萨奇博物馆来说,有些并不是在艺术地位上很高的展品,但它们在视觉上能吸引人,能让大家参与其中。我们就是提供这样的一个视觉体验。我们每年也有成百万人次的人群,在伦敦非常有名的美术馆,我们希望墙壁上没有任何的文字,提供一种不是充满教条语句的背景,让他们自己去想去感受。当然他们可以通过App了解有关作品或艺术家背景的情况,甚至和艺术家互动。

我们萨奇美术馆的目标,是将现代艺术尽可能推向观众,让新兴艺术家能够把自己的作品体现出来,即使有很大争议,我们希望给这些艺术家个跳板,让他们通过这些展示引起争论,最终在当代艺术当中赢得更多的青睐。

舍曼艺术基金会总裁、英国泰特美术馆亚太藏品购置委员会联合主席

Gene Sherman:

我们泰特美术馆现在有7个委员会,都有自己专业的能力,在各自的区和专业人士合作。我希望我们的美术馆覆盖全球所有区域。我们有付费会员,邀请专业人士,光有钱不会邀请你,还要有影响力。我们的会员在所在地区,给我们伦敦的美术馆提供基金和信息。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任何其他美术馆有这样私人的赞助和多渠道的来源。

我自己家族的一个基金会,要做的是在包括日本、中国台湾、越南、印度尼西亚、柬埔寨这些亚洲地区的一些艺术家,会选择和谁进行合作、制作展品。我们会给艺术家10万美元的基金,这对于一个年轻艺术家来说太多,对于一个资深的艺术家来说太少。对于已经有一定年数的艺术家,让他们开发新的作品。

我们基金一年做4个项目,预算一年150万美元,我们还有一个小的赞助商,一般都是家族式的资金提供,我们已经做了33个项目,包括艺术、电影、建筑、设计等,每个项目都会做一个漂亮的目录,我们竭尽所能做最好的产品,我们每个项目会做一个短片,每个短片大概8分钟。

目前为止,我们一共执行过40多个这样的项目。我们会关注来自亚太地区不同的艺术作品,也做建筑的论坛。我们规模没有萨奇美术馆那么大,但是我们非常高兴,每年有4万访客,当然对于中国而言4万是很小的数字,但是对于一个小小的私营民营基金会,这个数字已经非常有意义了。我们希望能够跟中国的民营美术馆取得联系,邀请年轻或者是稍微年长一些的策展人、艺术家来到澳大利亚一起策展。

余德耀美术馆副总监

Justine Alexandria:

余德耀先生2004年开始热衷于当代艺术,转成一个收藏家。他“收而不藏”,希望能够跟大众一起分享杰出的艺术作品,将艺术的欢乐分享给大家。带着这个愿望,余先生在2007年成立余德耀基金会,2008年筹划“巴厘岛论坛”。邀请重要的理论家、批评家共同梳理,建立一个当代收藏的体系,并研究未来收藏的方向。

在不断学习过程当中,余德耀先生的收藏特点日渐明确,形成个当代历史脉络的收藏。以历史为轴线,展现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和西方的文化之间的撞击在中国的艺术记录以及艺术作品的沉淀。余先生另外一个收藏的特点,是他个人的成长和趣味。对他而言,装置艺术极具魅力,比油画更丰富,社会政治学、时间、思维等人能够想到的事情都在装置艺术上面。余先生有意无意收藏的艺术作品,成为他收藏的一个优势。另外一个方向,围绕着神话与历史,探索当代艺术创作基本的脉络倾向,还有艺术的研究方法。

美术馆有责任让公众了解艺术,走进艺术。作为民营艺术馆,我们有很大的优势,有自由的空间,望能够展出更多的展品。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也是最基础的,就是做好学术研究。因为一个好的展览有深厚的学术研究来支持,才能充分履行美术馆公共教育职责,才能够推动艺术收藏以及美术馆健康发展。美术馆在国内很年轻,我们通过藏品的方式和国内外艺术机构合作,探索出自己的个性和道路。

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

今日美术馆的资金都是我们自筹。随着现在新生大量民营美术馆,美术馆之间都在争夺圈内大腕艺术家。然而,顶级艺术家数量有限。抢大腕的结果,是美术馆办展成本越来越高。如今,一个重要艺术家的个人展花费500万元以上,美术馆开幕大展花费1000万元以上成为常态。这样的烧钱,正在给民营美术馆的运营造成沉重压力。

但我们发现年轻一代的观者,对展览参观时间不超过20分钟,让观众怎么走进美术馆是个问题。今日美术馆未来五至十年发展规划有三个方向,第一个是实体展览,第二个是虚拟展览,第三个是呈现跟观众的互动关系,给公众更好的体验感。让大众愿意走进今日美术馆,才是我们根本的目的。

昊美术馆馆长尹在甲:

吴美术馆将于2017年5月11日开馆。昊美术馆有点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昊美术馆是酒店和美术馆合起来做的综合体,我的概念是这样,美术馆是一个展厅,我们的艺术酒店是美术馆的仓库。一般大众不能进去看美术馆的仓库,我们的酒店变成一个仓库,这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艺术家、学者、评论家可以住在我们酒店,在美术馆的办公室一起合作、做展览都可以。美术馆和酒店结合在一个大的建筑体里面,美术馆和公众有更直接的联系。

四方美术馆馆长陆寻:

我本身是一个收藏家,同时也是一个美术馆的创办人,因为是私人美术馆,也管理美术馆,在我身上有多重身份。我就在想如何把不同身份的角色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举某一些例子,有些展览从我的收藏体验开始,我特别关心一个艺术家,进行长时间深入的收藏之后,可以为他做一个展览。我们邀请了很多建筑师,每个建筑师都做一栋房子,美术馆是其中的一栋建筑,在一定意義上我们也收藏建筑。只是顺着收藏建筑的这条主题往下走。在过去四到五年中,用四方美术馆这个平台,委托艺术家做跟建筑类似的长期委托项目。这是我们四方美术馆收藏里面比较特色的部分。我会去欧洲比较重要的博览会,同时跟世界上很多画廊有比较长期的合作关系,有一些自己比较喜欢的艺术家,会长期支持购买收藏。

广东时代美术馆赵趄:

我们和陆寻正好相反,和今日美术馆比较类似。首先是地产商突然想做这样一个产物,但是它后来慢慢地变得独立,慢慢变成一个学术独立的公共型的美术馆,它有自己的发展使命和学术建树。前面五年我们一直没有收藏,一直被别人问,我们自己每年也在聊。

美术馆的学术性需要时间,不是设计一个爆款产品出来,或者一个展览就OK了,它需要五至十年,对艺术发展某一个理论长期的研究和建树。直到第六年的时候,我们的学位定位越来越清晰。我们从最前沿慢慢延展到南方理论的基础之上,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今年第六年开始建立跟学术对应收藏的思路和简单的体系。基于南方理论情况,基于美术公共理论的基础上,开始了收藏的线索方案。跟陆寻有很大不同,比较少个人因素,而是基于公共性的知识和理论的贡献。

民生美术馆馆长翁云鹏:

近几年来,美术馆应该走品牌化发展的思路,所以大家都在讨论这样的一个话题,我的学术定位是什么?我在民生现代美术馆三年,我们美术馆的定位起步做得非常好,在学术定位上非常明确,就是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做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推动者,这是一条非常清晰的定位。不管你的学术方向是什么,内容其实最主要。

我们美术馆在学术定位下的学术构成和展览构成非常清晰。整个线索梳理下来,当代艺术当中的历史梳理、现象学研究和个案的呈现,我们整个学术构架,形成了自己的一个学术脉络,可以形成自己的学术系统和知识系统,我觉得美术馆是一个知识生产的产物。

K11艺术基金会项目部代表黄圣智:

2009年K11在香港成立,我们在全球范围内发起很多有趣的项目,希望扶持中国的当代项目。我们跟国际的机构、国际的大策展人合作,带动年轻策展人学习经验,帮助他们在国际、国内舞台发展。我们有国际国内的项目,欢迎艺术家做全年的驻留。我们是一个非营利的机构,持续做这样的推动,也希望有各方面的支持共同推动这件实行。

目前上海已经有一个凝聚力出现,每年9月份到10月份都有艺术季展开,艺术季上每天都有3到4个展览展开,这两天有40多个展览,提升了上海的国际的视野。我们清楚自己的角色和定位,参与国际活动,协助本地社区,创造自己的价值,这些特别得重要。像K11这么年轻的美术馆,很多资深的艺术家、国际策展人都愿意来到这个地方。对于上海的未来,K11也是非常的期待,欢迎各位加入,透过不同的项目我们可以进行合作共赢。

OCAT栾倩:

我们OCAT有5个分馆,工作模式是从当代艺术家的个案研究出发,再到出版,再到展示。展示是个结果,同时我们会加入公共教育。

上海艺术机构非常多,我們是很小的一个空间,只有很少的费用。怎样在那么繁荣的艺术环境下异军突起,让大家关注我们?我们选择了一个学术定位,对多媒体和建筑有所展示,经过这几年的运营效果还是不错。策划了一个公共教育项目,邀请不同行业的精英在这个场地进行发声、交流。西安当代艺术比较欠缺。我们在西安有4个公共教育栏目品牌,有针对艺术专业的人士做的讲座和对话,有针对大学生和小学生进行普及的OCAT项目。还有向非艺术专业的人士开放,让他们交流和参与的项目。我们在北京是另外一种模式,叫做北京OCAT研究中心,每年邀请一位学者作为年度演讲嘉宾,以他当下的研究成果做分享,做对话讲座、论坛、展览和出版。经过前两年的实践效果非常的不错。

(编辑/董萍)

猜你喜欢

当代艺术美术馆艺术家
钢·美术馆展览现场
钢·美术馆二层展厅 钢·美术馆一层展厅
当代艺术的珍奇橱柜
——评《全球视野下的当代艺术》
去美术馆游荡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美术馆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
关于当代艺术市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