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这座城市的艺术嘉年华

2016-02-21菡阁

收藏·拍卖 2016年12期
关键词:杜尚波普双年展

菡阁

每年从9月开始上海几乎就湮没在艺术的汪洋大海中,今年尤其如此。年尾到高潮的12月,你只能看到这种狂飙猛进的势头已经在城市上空炸出了各种璀璨的烟花。近几年,各个一线以及一线半城市都在进行一番软实力的暗暗角逐,上海始终稳稳与北京相望,气势直逼在城市功能以及特质上有相似的香港。群体、国际化、重量级展品、从古代到当代一律兼容并蓄……在上海遍地开花的各个展览中,偏偏又具备了这样一些相同的属性。所以在这一次把展场的外延扩大,毕竟今时今日的上海本身就是一个巨无霸型的超级展场。

上海双年展何不再问?值得一问再问

展览时间:2016年11月11日至2017年3月12日

展览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门票:20元

上海双年展的开幕在入夜时分。黄浦江畔那遗世独立高耸的烟囱,就是双年展所在地的标志性建筑——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庞大的建筑体是暗夜里熠熠生辉的钻石,却能够容纳人潮的川流不息。

参与双年展开幕式的亚洲人与其他肤色人种平分秋色,而且就在一眼之下都能够判断出他们浑身透出来的个人标签,要不来自上流社会,要不来自精英阶层。

他们谁都不想错过这上海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展。

上海双年展创立于1996年,是中国历史最悠久、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也是亚洲最重要的双年展之一。2013年,双年展迎来了史上最年轻的工作团队。同时,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学术委员会暨上海双年展学术委员会成立,为其学术的高度、深度掌舵。从2014年第十届开始,双年展采用了总策展人负责制,策展团队更加高效,展览业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

今年的策展团队叫Raqs媒体小组,领衔主导的是一位叫萨比赫·艾哈迈德的印度籍策展人,这个策展团队为今年定下了展览主题——“何不再问”。按照他们的说法:“问题就像穴位,是身体经络上的关键点,对于健康与疾病、快乐与痛苦至关重要。在双年展中把问题放在首位,就如同在当代艺术的肌体上按摩穴位。三个清晰的、概念上的‘穴位成为支柱——正辩、反辩和故事。从这三个穴位着手,会引出一个开放的、生机勃勃、令人好奇的世界。”灵感源于印度新电影运动先驱李维克吉·哈塔克(Ritwik Ghatak)的作品。

以双年展的说法,每一个参展艺术家都是“问题的化身”。他们通过自己的作品提出问题,也提出解决问题的答案。“去促成对话,去激发想象,并为其引航。”

共有来自40个国家的92位/组艺术家参展,其中中国艺术家27位,女性艺术家32位,男性艺术家48位,艺术家团体12个。包括“51人”“外策展平台”“终端站”“理论剧院”等单元内容。某些单元内容还会延伸到展场之外,具有非常锐利的实验性。

“终端站”是主题展的特色之一,共4个分别由艺术家依凡娜·弗兰克(克罗地亚)、瑞吉娜·侯赛·加灵多(危地马拉)、玛卓林·戴克曼(荷兰)、牟森+MSG(中国)领衔。其中牟森+MSG(中国)的作品《存在巨链·行星三部曲》堪称史诗级装置,这是双年展规模最大、工程量最为复杂的作品。如月球般的凹凸表面,映衬这不知名的光束。观展者从右侧模拟飞行器进入,就仿佛进入了一场时空旅行。共有4个场景,长幅“火山岩”,发光的晶状体,真炭,在矩形玻璃箱里飞舞的蜜蜂……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出品,被称作是一场“没有演员的戏剧”。所以这是件大型表演性装置,一台叙事机器。所有进入其中的观众,都被卷入它的情境之中,成为一位演员,及台布景。

在双年展展场里,其实优秀的作品很多,布满1楼至3楼一个层高让人瞠目结舌的空间里。除了带上眼睛与心灵,最重要的还是要有好体力。

蓬皮杜现代艺术大师展摆进空间里的西方现代艺术教科书

展览时间:2016年10月7日至2017年1月15日

展览地点:上海展览中心西二馆

门票:150元

巴黎与上海之间总有一种很隐性的缘分,以前的上海也叫“东方的巴黎”,而法国人对中国城市的认知也多落足于上海。

早在10年前,圈里已然就曾流传出蓬皮杜要在上海建分馆的消息,但此后漫漫经年却没了声息,如今莲皮杜现代艺术大师展携重量级藏品首次来沪展出,是否预示着缘分的继续呢?反正开幕时法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合作参赞罗文哲很意味深长地称为“一个临时的莲皮杜艺术中心”。

展覽的策展思路是“一年一人一件”。策展人、巴黎国立毕加索博物馆馆长罗朗·乐朋从蓬皮杜的10万余件艺术品中按照一年一件的原则选择了71件艺术品,同时,这些艺术品全部出自不同艺术家之手。有毕加索、夏加尔、杜尚、马蒂斯、康定斯基、贾科梅蒂、布列松、赵无极等72位重量级艺术大师。也正因为在时间和艺术家范围上的覆盖力,这次展览被认为是一次教科书式的现代艺术展。

藏品呈现了不同艺术品类的多样性:绘画、雕塑、摄影、建筑模型、电影、装置艺术、设计。既有20世纪的标志性艺术品,又囊括了其他不为人熟悉的作品。

1915年,20世纪实验艺术先锋杜尚将小便池取名为《泉》放入了艺术展厅,引起轩然大波,由此成为现代艺术史的重要标志。这并不是杜尚第一次用现成物进行艺术创作。而在此两年前,他就将一个自行车轮倒置于白色木凳上,构成了作品《自行车轮》,杜尚的第一件“现成物”作品此次也被蓬皮杜带到了上海。而在作品不远处,是摄影大师曼·雷的作品,拍摄主角正是杜尚,这位独树一帜的艺术家头上剃了一个阴阳五角星,拍摄者和观者都在与主角进行着有趣的对话。

而让人最为之赞赏,是与作品同时出现的文本。比如杜尚的这段话也被列于展墙:“总之,艺术家并不是单独完成艺术创作的。因为观众也接触作品,也会解读和诠释作品的深层含义,这也是创作过程中的部分。”杜尚的这则发表于近100年前的言论至今依然被当代艺术家视为圭臬。实际上这样的例子还很多。

最特别的创意是1945年,没有期待中的作品,而是从喇叭里流泻出一段音乐,法国人耳熟能详的《玫瑰人生》,以纪念战争给艺术带来的伤害。

在看完展览后还有个小惊喜,蓬皮杜毕竟是老牌的展馆,完全知道如何利用好品质的艺术衍生品继续让观者在日常中回味大师留存世间的余韵。

“敏行与迪哲”宋元书画私藏特展到宋元时代的中国去旅行

展览时间:2016年10月29日至2017年3月31日

展览地点:龙美术馆西岸馆

门票:50元

去年龙美术馆只凭8幅宋画就惊动了广州城,如今以80幅数量之巨迎面而来,岂不是对宋元文化爱好者等同于致命的吸引力。

有40余件宋画收藏一向是龙美术馆的骄傲,而这次向海内外20余位藏家调集40余件藏品,成为建国之后中国大陆地区举办的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的一次私人珍藏宋元书画精品特展,也间接证明了龙美术馆的组织能力。

无可否认,宋元书画是中国古典艺术的最高峰,朝代的更迭与时代的战乱导致宋元时期的传世佳作很少在世间流传。据统计其存世量不超过3000幅,绝大部分真迹已被海内外各大博物馆、美术馆收藏,常常是民间私人机构和藏家渴慕的收藏对象。

而这一次竟然有包括书法、绘画、古籍善本在内的80余件宋元珍品亮相。

展览分为“帝制文心、恪悟教礼、隐逸修身、尚意求道”4个部分,共计12个章节来表现“敏行圣人之道”的千载私人收藏传统,能够看出策展人力求在文物赏析之外,起到发扬传播宋元书画美学与精神相得益彰的传统价值。拿到手的宣传页花了不少篇幅和文字讲解什么叫“敏行”,什么叫“迪哲”,学术感是够了,但是大多数人读起来会觉得艰涩。为了保持作品的完整性,小小的宣传页显示的珍品反而不太清晰,有点遗憾。

特别喜欢整个展厅的色调,中国画色谱里的普蓝配上银灰,非常典雅。为了保护藏品,所有的灯光都调到极暗,更适合毕恭毕敬地仔细端详,去珍惜这些千载难逢的稀世珍品的露面机会。上墙的藏品说明其实也很难发现,凸显出来的宋刻体涂了银灰色,但玩味之下仍然觉得悦目。

展中不乏惊鸿现的名品佳作,如王羲之《草书平安帖》《唐后行从图轴》、苏轼《功甫帖》、曾巩《局事帖》、宋徽宗《写生珍禽图》、南宋萧照《瑞应图》《宋帝命题马远绘山水册页》、朱熹、张景修等《宋名贤题徐常侍篆书之迹卷》、林子奂《豳风图》、宋克《章草急就章》、北宋刻本《西湖结莲社集》等。

尤其在《宋帝命题马远绘山水册页》前徘徊良久,马远在册页中展现他的诗、书、画足以征服宋帝的精绝,让观者在百看不厌之余,忍不住向往在册页中呈现的隐逸林泉的高士生活。这本册页据说是藏家王季迁在纽约的拍卖场上经过番惊心动魄的较量才收于囊中。

所以換句话说,这次参展的80多件作品大多来自于内地的拍卖会上,而且也大多为海外回流文物,因此,这次展览既是次1000多年以来古代中国文化艺术精华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拍卖业20多年历史的再现,更是海外回流文物精华的次展览。

安迪·沃霍尔:影子&OVERPOP波普之上“波普之王”对话“波普之上”

展览时间:双展均结束于2017年1月15日

展览地点:余德耀美术馆

门票:140元

近来业界都在传说余德耀迷上了“波普”。如若不是,怎么可能在前后脚时间里引入了“安迪沃霍尔:影子”和“OVERPOP波普之上”。前者是波普之王最神秘的一件作品,后者则是一群正在界定当代新美学和新态度的艺术家。

《影子》曾被《纽约时报》誉为“关于无常的纪念碑”,是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迄今最为神秘的作品,创作灵感源自他办公室内的一张阴影照片,是在丝网印刷的基础上又添加了颜料。这次展览是自1978年以来最为完整的呈现。因为在漫长的时间里,没有一家美术馆有空间和有勇气来承载它,以致有同行悄悄质疑它的存在……因为见天日的几率实在是稀少。

《影子》系列以丝网画布作为展板,被构思为由多个部分组成的一幅画作,将他关于抽象的早期探索规范化,但是早已超越了绘画的概念。余德耀美术馆的二楼展厅特别为这个不朽系列量身打造了展示空间,还拆了一堵墙,才可以让102幅作品边缘紧贴,出现在1000平方米的展览空间中;它们以正、负面交替出现的形式在展墙上一字排开,展线长达135米。

安迪希望策展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随意组合这102幅画作。

在这件作品前除了震惊外,可以看到这是安迪沃霍尔彻底抽象的一件里程碑式作品。

确实在私营美术馆里,很少能够看到像余德耀一样热衷于收藏观念超前的实验艺术,尤其是超大型装置。而且那么愿意给年轻人机会,实在值得尊敬。用波普来做连接,也许就是他想要继承和发扬可以平等的对话。

“OVERPOP波普之上”实际来自于余德耀的个人收藏,也是周年庆典时他向参与嘉宾们如数家珍的部分。

展览展出近60件作品,均创作于2010年之后,覆盖了各种媒介,令人耳目一新。这群正在界定当代新美学和新态度的艺术家,都能够看出非常年轻。他们的作品体现了波普艺术传统的深化,是对一种强化的现实图景的刻画。这些艺术家回应了互联网对视觉环境的冲击,但其作品不只是所谓“后网络”艺术,除了对加速生长的数字图像进行回应。他们的作品融合了波普艺术的历史传统。尽管强调作品工艺和执行过程的精确性,但依然要被纳入工业与手工艺制造业技术的美学范畴。

游弋其间时,会觉得艺术家们果真是想通过物质之外的东西来传达光辉的思想。文字,图像,符号,声音的,光线,色彩……在这里,如果你能驻足,我相信你也感受到了生活之外的光芒身躯,灵魂可以在这一刻,暂时安放到了别处。

(编辑/雷焕昂)

猜你喜欢

杜尚波普双年展
“我什么都不信!”——由杜尚引发的一点思考
第22届悉尼双年展:边缘
芝加哥建筑双年展
杜尚
《波普系列之红》
首届华光摄影双年展
恶搞杜尚
波普之上
第三届CAFAM 双年展
杜尚:我最好的作品就是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