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牧区牦牛产业发展制约因素分析与对策

2016-02-21王海兄

畜牧兽医杂志 2016年5期
关键词:祁连县存栏牦牛

王海兄

(祁连县畜牧兽医站, 青海 祁连 810499)



影响牧区牦牛产业发展制约因素分析与对策

王海兄

(祁连县畜牧兽医站, 青海 祁连 810499)

对本地牦牛存栏数量、分布、饲料资源与牦牛饲养状况、牦牛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发展牦牛产业的必要性进行了调查,提出了发展牦牛产业的相应对策。

牦牛;发展状况;制约因素;必要性;对策

牦牛产业是祁连县畜牧业经济支柱产业,青海省祁连县牦牛存栏已逾16万头。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因素影响,祁连县牦牛生产仍未摆脱“自然放牧、低投入、低产出”现状,畜群周转缓慢,饲养周期长,综合效益难以发挥。近几年祁连县立足发展、夯实基础,将牦牛良种化建设与科技推广作为工作重点,通过项目及政策引导,适时发展牦牛产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出栏率和经济效益,确保牧业经济快速稳定发展。

1 牦牛产业基本情况

1.1牲畜存栏与分布

祁连东、西部以草地畜牧业为主,中部则是农牧结合。畜种构成以藏羊、牦牛为主,中部农区有部分草地放牧牛、羊,牲畜育肥和黄牛杂交改良,这种构成和布局是与自然条件相适应的。全县存栏各类牲畜117.5万头(只),其中牦牛16.48万头,占牲畜存栏总数的15%;其中母牛存栏6.9万头,存栏种公牛0.2万头。牦牛在各乡镇分布情况是东部三个乡镇(峨堡、阿柔、默勒),存栏牦牛9.19万头,占全县牦牛总数的54.72%;中部两个农业乡现镇有牦牛1.59万头,占全县牦牛总数的9.48%;西部三个乡(柯柯里、野牛沟、央隆)有牦牛6.01万头,占全县牦牛总数的35.80%。本地牦牛受自然环境和饲养方式限制,长期处于半饥饿状态,终生高山放牧,无任何补饲,种公牛长期得不到更新,造成牦牛低产晚熟和品种退化状态,80%以上的母牛隔年产犊,牦牛平均出栏年龄达3岁以上,生产周期延长。为改变这一状况,本世纪初提出了全面实施牦牛“复壮”工程,先后从大通牛场引进含1/2野血种公牛898头,用于更新本地种牛。为进一步加强牦牛品种选育工作,加快牦牛复壮进程, 2009年至2015年共建成乡级繁育基地5个,组建核心选育群136群,取得了较好经济社会效益。

1.2饲料资源与牦牛饲养状况

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依托现有牲畜品种资源优势,坚持“以草为本、牧繁农育、以农养牧、以牧哺农”政策,大力开展草原生态保护,发展农区畜牧业,走生态畜牧业之路,农区舍饲育肥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多年来,由于受“重羊轻牛”思想影响,本地草场资源优先发展羊,而牦牛饲养管理较为粗放,终年高山放牧较少补饲,致使本地牦牛始终难以摆脱“晚熟低产”状况,加上草场退化因素,品种呈现退化趋势。

2 牦牛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

在支农惠农政策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牦牛产业呈现快速、稳定和高效的方向发展的良好态势,但存在许多制约因素,阻碍着牦牛产业可持续发展,要改变靠天养畜局面,还需要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寻找突破口和切入点,解决发展的“瓶颈”问题。

2.1草场退化严重 草畜矛盾突出

由于气候变暖,气温升高,造成干旱少雨,使草原产草量减少,草原退化、沙化,鼠害、严重。祁连县草原载畜量不断增加,单位面积草地产草量下降,草原畜牧业发展与草原生产能力不协调,草原建设和畜牧业投资严重不足,草原建设速度赶不上退化速度,严重影响着养牛业可持续发展,牧区养牛业生产受限。

2.2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畜产品加工业滞后

由于特殊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产业结构调整缓慢,气候条件限制了饲草、饲料业的发展;商品化、区域化、规模化结构调整极为困难;龙头企业少、规模小、实力弱,畜产品精加工能力不足。

2.3畜牧业科技投入不足

畜牧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学技术,由于畜牧业科技投入不足,储备的科技成果有限。高原自然环境条件的特殊性,缺乏可以直接引进使用的现成技术,现有的科技成果推广范围小,科技应用程度低。科技服务相对滞后,特别是县乡级畜牧、草业技术推广机构存在管理体制不顺,职能转换滞后,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科技推广经费不足。

2.4牦牛畜群制约因素

近百年来延续的靠天养畜习惯,牦牛终年放牧,无不死,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同时,畜群结构的不合理严重影响着牦牛群体生产力水平的发挥,高龄母牛比例大,性格比例不合理,犊牛饲养时间过长,驮牛及其他非生产牛多,适龄母牛比例不高。牦牛适应了高寒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具有很好的抗逆性,但长期以来粗放的掠夺式经营管理和不注重种公畜选择、串换和管理,致使牦牛出现体格变小、体重下降、繁殖率低、抗病力弱、死亡率高等退化症候。

3 发展牦牛产业的必要性

3.1减少草场载畜量,保护草原生态的需要

要实现畜牧业和草原生态保护和谐发展,从根本上说就要尽量减少草原载畜量,提高牲畜品种质量和养殖水平。祁连县是全省高原型牦牛品种资源保留区和种源基地,要解决牧民增收和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出大力开展牦牛本品种选育,推广牦牛良种繁育技术。提高牦牛出栏率,增加养殖科技含量,提高养殖效益,减轻操场压力的有效途径。

3.2促进农牧区产业结构调整,建立牦牛养殖区域互补机制的需要

在适度放牧的基础上对成年牦牛冷季补饲保膘育肥,母牛繁殖性能好。但是牧民没有肉牛育肥的实践经验,适当发展犊牛产业是提高牦牛养殖效益。祁连县农业乡镇历来有圈养育肥的传统,饲草料来源较为丰富,依托本地牦牛资源可大力发展犊牛育肥,形成区域产业优势,既有利于农民快速脱贫致富,又弥补了牧区饲草料匮乏的缺陷。以经济效益带动牧民转变生产方式,接受先进养殖技术,使牦牛养殖向效益型转化,从而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区域互补机制,走出一条适合本县实际的生态养殖之路。

4 牦牛产业发展的对策

草地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就是要在既能扩大畜牧业生产规模,提高畜牧业经营效益,又能保持草地资源不被破坏。针对祁连县牦牛产业发展存在的因素,建议以下对策:

4.1区域规划,循序渐进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深对生态立县战略的理解,深刻认识到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丰富自然资源,就是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本钱,正确处理好生态与草地畜牧业生产之间关系,把发展牦牛产业作为生态畜牧业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4.2建立健全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

发展牦牛产业必须要有现代科学技术作支撑。应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服务,提高科技对畜牧业发展的贡献率。加快科技创新体系、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保证配套技术推广有依托。加大技术的引进、推广、培训力度,重点推广良种繁育、高产饲养、绿色及无公害畜产品开发、疫病综合防治、牧草种植等先进实用技术。

4.3大力发展草产业

发展草地畜牧业在短期内仍然是祁连县立足之本,草产业不仅可以使牧民能稳定发展生产,而且可以将剩余牧草纳入草产业链中,获取更多的收益。在适宜耕种农作物的地区,建立饲草料种植基地,种植优良的一年生牧草,既可以减少水土流失,还能调整种植业结构,提高生产水平。在地域较远、条件相对比较差的地区建立多年生饲草料基地。

Control Analysis of Influence Factor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Yak Industry Development

WANG Hai-xiong

(QilianProvinceQinghaiCountyAnimalhusbandryandVeterinaryStationofQinghai,QilianQinghai, 810499China)

Local yak herds, distribution, feed resources and yak breeding status and the necessity of the main restricting factors of yak industry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f yak industry were investigated to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of yak industry development.

Yak; development status; restricting factors; necessity; countermeasures

2016-03-04

王海兄(1978-),女,青海祁连人,本科,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动物卫生检疫监督工作。

S 826.9+2

B

1004-6704(2016)05-0055-02

猜你喜欢

祁连县存栏牦牛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赛牦牛(布面油画)
牦牛场的雪组诗
美仁大草原的牦牛(外一章)
鸡蛋存栏偏低 价格上涨
跟着牦牛去巡山
7月份生猪存栏首次实现同比增长
祁连县阿柔乡规模羊场主要疫病流行情况调查报告
祁连县冻土气候特征分析
农业部发布 2017 年 4 月 400 个监测县生猪存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