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闻宣传舆论观的形成背景及理论创新*

2016-02-21郑保卫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新闻宣传中国共产党

■郑保卫



习近平新闻宣传舆论观的形成背景及理论创新*

■郑保卫

【内容摘要】习近平作为新一任党的总书记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新闻观和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新闻宣传和舆论思想的基础上,牢牢把握时代脉搏,积极回应时代关切,因应时代传播技术变革大潮,不断以其思想智慧和理论成果引领时代发展方向,书写了党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工作的新篇章,将中国共产党人的新闻宣传和舆论思想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本文将重点论述习近平新闻宣传舆论观形成的背景及条件,阐述习近平新闻宣传舆论观在理论上的创新及发展。文章指出习近平的新闻宣传舆论观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实践的产物,其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是当前我国新闻宣传和舆论工作的理论指南和基本遵循。

【关键词】习近平;中国共产党;新闻宣传;舆论观

*本文系教育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项目编号: 16JFZX032)的研究成果。

回顾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发展历史,新闻宣传和舆论工作始终被置于重要地位。党在1921年成立之时就组建了中央宣传机构,统筹全党的新闻宣传工作。党的领袖毛泽东极为重视新闻宣传工作,在延安时,他曾亲自兼任中央党报工作委员会主任,他还把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和重庆的《新华日报》比作“拿笔的军队”,是“一支方面军”,同拿枪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一样重要。而他本人就是一个杰出的新闻宣传家和报刊活动家,有着丰富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工作的实践经验与理论积累。

正是借助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中国共产党才使自己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决策主张、工作任务、工作方法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识、所接受、所掌握,从而使他们自觉地团结在共产党的周围共同奋斗,最终赢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一个个成就。正因如此,当年邓颖超在接见英籍女作家韩素音时曾意味深长地说,“我们共产党是靠宣传起家的”。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工作实践中,始终立足于我国党情、国情、社情,根据党和国家在各个时期中心工作的实际需要,以及时代发展和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南,不断总结自身经验,积极创新新闻宣传和舆论工作的理念、内容、方式和手段,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新闻宣传和舆论思想。

如今,习近平作为新一任党的总书记,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新闻观和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新闻宣传和舆论思想优秀理论成果的基础上,牢牢把握时代脉搏,积极回应时代关切,因应时代传播技术变革大潮,不断以其思想智慧和理论成果引领时代发展方向,书写了党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工作的新篇章,将中国共产党人的新闻宣传和舆论思想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近些年来,习近平通过讲话、报告、致辞、批示等方式就新闻宣传和舆论工作发表了许多重要意见,形成了他独特的新闻宣传舆论观。特别是2013年8 月19日他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2016 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涉及党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工作的性质地位、功能作用、宗旨任务、职责使命、基本方针、重要原则、策略方法,以及党的领导、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一系列问题,内涵十分丰富,是两篇在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文献。“8·19”讲话发表后,人民日报即以本报评论员的名义发表了8篇评论文章①;“2·19”讲话发表后,人民日报也发表了3篇评论文章②,全面介绍和论述了这两个讲话的主要内容,许多新闻学术刊物也刊发了大量学习文章和研究论文,对其内容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论述。本文将主要阐释习近平新闻宣传舆论观形成的背景及条件,论述其理论创新及发展。

一、习近平新闻宣传舆论观形成的背景及条件

通常,一个人的思想形成与其个人的成长经历密切相关,也与其以往的知识积累和思想基础有着密切关联。习近平新闻宣传舆论观的形成,就与其个人的成长经历,以及他在几十年参与治国理政过程中所积累的知识经验和所形成的思想基础有关,同时也与他在不断汲取和借鉴他人经验及成果的基础上的思考与创新有关。

(一)个人成长经历的历练与影响

综观习近平在地方上的从政经历,他先后担任过大队党支部书记、县委书记、地委书记、市委书记、省长、省委书记等,可以说经历了我国党政干部职务系列中的各个层级。这些经历为其后来作为党的总书记和国家主席统筹全局、领导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为其包括新闻宣传和舆论思想在内的各种思想和理论的形成打下了坚实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

“1962年起,年幼的习近平由于受作为中共元老的父亲习仲勋冤案的牵连,遭到歧视。在‘文革'中,他受过批斗,挨过饥饿,流浪过,甚至被关押过”③。这一经历,在一定意义上对他是个意志上的锻炼和精神上的考验。

1968年年底,毛泽东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后,16岁的习近平响应号召报名参加了“上山下乡运动”,他随身带着满满一箱子书来到陕北的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从此开始了长达7年的“知青岁月”。

这7年的知青生活,对他来说是个很好的锻炼,不仅磨练了他的意志品质,而且培养了他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这期间,他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同农民打成一片,受到村里党员和群众的信赖与拥护,1974 年1月,习近平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很快被选为大队党支部书记。同时,他利用这段时间阅读了大量马列和毛泽东著作,以及各种哲学、文学类书籍,这使他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养成了读书思考的习惯,同时增强了思想和理论修养,为其后来的思想发展和理论提升打下了坚实基础。

1975年,习近平作为工农兵学员被推荐到清华大学学习。“1979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习近平到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工作。1982年,当一些年轻人开始下海经商、出国留学的时候,他却主动放弃北京的优越条件,来到河北正定县任职。”④一年后,担任县委书记。这一年,年仅30岁的习近平,凭借其对党的政策的准确把握和对县情的深入调查,以及勤奋努力的工作,在推进正定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使得正定的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

1985年,习近平前往改革开放前沿地区之一的福建省厦门市任市委常委、副市长。三年后调任当时还处于贫困状态的福建宁德地区任地委书记。1990开始,担任福州市委书记。1995年至2007年间,习近平先后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浙江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省委书记,上海市委书记等职。

在习近平个人成长及从政生涯中,读书、写文章已成为习惯。不仅如此,他在任正定县委书记、宁德地委书记、浙江省委书记等职务时,与媒体有过很多交往,并在报刊上发表过许多文章。例如1988年,他在担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时,曾经专门就新闻宣传工作接受过新华社福建分社记者的采访,阐述他对新闻宣传工作的一些看法。比如他提出“既要强调新闻工作的党性,又不可忽视新闻工作自身的规律性”⑤,体现出他对新闻宣传工作的深度思考。他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曾以“哲欣”的笔名在《浙江日报》开设“之江新语”专栏,从2003年2月起一直持续到2007年,共发表评论232篇,积累了运用媒体指导工作的经验。

丰富的个人成长与从政经验,以及同媒体和新闻宣传及舆论工作的密切联系,使得习近平对新闻宣传和舆论工作有许多深刻认识和切身体验。

习近平在其个人成长和从政的过程中,总是把人民置于心中,始终保持着同人民群众的密切交往,注意倾听他们的呼声意见,关心他们的生活疾苦,解决他们的生活难题,养成了深厚的爱民亲民情怀,这为他后来“以民为本”“以人为本”“人民至上”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等思想观念以及相关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治国理政经验的提炼与总结

2007年10月22日,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由此开始了他在国家层面参与治国理政的政治生涯。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从此迈出了作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实施其治国理政方略的新征程。正是在其治国理政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相关决策、讲话、演讲,以及撰写一系列文章,显现出他对新闻宣传和舆论工作的卓越见解,形成了他独特的新闻宣传舆论观。

特别是2013年8月19日他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讲话,“深刻阐述了事关宣传思想工作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工作的方向目标、重点任务和基本遵循”⑥,对我国当前宣传思想工作如何适应时代特点和国内外形势发展需要进一步做好工作,作了全面论述和部署,成为指导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文献。

而2016年2月19日他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刻回答了党的新闻事业发展和新闻舆论工作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工作理论,是指导做好新形势下党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对整个宣传思想战线和新闻舆论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明确的执政理念是习近平新闻宣传舆论观形成的理论前提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党几十年来一直坚持的执政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一执政理念,始终贯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全过程。习近平在各种场合的讲话,多次强调了“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代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发表的讲话中,他庄严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记者专访时,习近平表示:“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在2015年元旦发表的新年贺词中,他再次强烈宣示:“把人民的期待变成我们的行动,把人民的希望变成生活的现实。”

因此可以说,“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和“以民为本”“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政治情怀,是习近平政治思想的核心,也是其新闻宣传和舆论思想形成的重要因素。也正因为此,他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都强调“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和“党性和人民性相一致”等鲜明观点,为我们正确认识新闻宣传和舆论工作的宗旨任务,以及党性和人民性的辩证关系确立了科学的基点。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习近平新闻宣传舆论观形成的政治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攻坚克难,稳步推进各领域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推进改革,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部署,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围绕各个领域改革相继召开了系列会议。在执政两周年之际,习近平系统提出了“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即“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标志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更加完整、总体思路更加清晰,这也是习近平新闻宣传舆论观形成的重要政治背景。也正是在这样的宏大背景下,他格外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将其视为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要求全党要增强党的意识和阵地意识,集中精力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尤其要做好舆论引导工作,为国家的战略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3.领导治国理政和指导新闻宣传和舆论工作的丰富实践是习近平新闻宣传舆论观形成的现实条件

习近平在担任总书记后,带领全党紧紧围绕如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激发市场活力,提升经济内生动力;紧紧围绕如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发展人民民主,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紧紧围绕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使文化领域呈现出新的气象;紧紧围绕如何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促进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紧紧围绕如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紧紧围绕如何实现强军目标加强军队思想文化建设,提高部队指战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军事战斗力;紧紧围绕如何作为有影响世界大国开展对外交往,加强国际传播,塑造国家形象,打造国家软实力;紧紧围绕如何按照依法治国的国家战略,做好法治宣传,促进国家的法治建设。⑦总之,领导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以及军事、外交、法治各个领域改革与发展的丰富实践,特别是运用媒体指导工作的成功实践,是习近平新闻宣传舆论观形成的现实条件。

近年来,随着传播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等新媒体形态的不断出现,媒体格局、舆论格局和传媒生态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主流媒体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如何改进党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以适应新媒体环境的需要,如何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借助媒体融合增强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和竞争力,并获得新的发展,成为党和政府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重大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思想宣传、舆论引导、媒体融合、互联网发展等问题发表了许多重要论述,如2013年的“8·19”讲话、世界互联网大会贺词和致辞、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关于媒体融合的讲话,以及2016年的“2·19”讲话等。在这些讲话及贺词、致辞中,习近平对意识形态工作、网络舆论引导、网络安全建设、媒体融合战略、新闻宣传队伍建设等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观点,这些观点成为习近平新闻宣传舆论观形成的直接来源。

(三)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新闻观和中国共产党新闻宣传和舆论思想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一个人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总是要吸纳和继承前人的思想成果,并结合时代需要与个人学识予以创新和发展的。习近平的新闻宣传舆论观,就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新闻观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新闻宣传和舆论思想,同时结合当下国际国内政治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适应新媒体传播规律的基础上创新和发展而来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创立者和奠基者。他们新闻观的主要内容体现在他们关于无产阶级党报工作的一系列思想观点中。其要点包括: 1.党报党刊是党的重要思想武器和政治阵地,是党存在和发展的标志。2.党报党刊必须遵守和阐述党的纲领和策略原则,按党的精神进行编辑工作。3.党报党刊应当真正代表和捍卫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利益,成为他们自己的报纸。4.党报党刊要成为党内批评的强大思想武器,敢于开展新闻批评是一个党有力量的表现。5.党报党刊要处理好与党的领导机关的关系,在党的领导和监督下开展工作。

列宁是马克思恩格斯新闻观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他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主要贡献在于: 1.集中阐述了党报的宣传、鼓动和组织作用,突出强调了其组织功能及作用。2.明确提出并系统论述了党报的党性原则,强调了党报要接受和服从党的领导、要对党负责,以及党对党报须承担领导和监督责任。3.深刻揭露了资产阶级新闻自由的实质,提出要从阶级分析入手认识新闻自由,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自由观。4.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取得政权后,领导党和苏维埃报刊实现了工作重点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初步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宣传的原则和方法。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新闻观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基础,其理论观点影响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对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从毛泽东、邓小平等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到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代表的继往开来的新一代领导集体,他们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新闻观,同时认真总结自己在丰富的斗争和工作实践中对新闻宣传和舆论工作的深刻认识,以及长期积累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工作经验,逐渐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宣传和舆论思想。

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新闻宣传和舆论思想涉及方方面面,内容十分丰富,但其核心内容都围绕着如何指导党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工作更好地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发挥好思想宣传、政治鼓动、政策指导和舆论引导作用上。例如,毛泽东提出的“政治家办报”思想,阐述的是坚持党性原则和实行政治家办报是新闻宣传和舆论工作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思想立场的重要保障这一重要观点;邓小平的“思想中心”说,阐述的是在重大历史转折关头,党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工作如何发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引领方向的作用;江泽民的“舆论导向”观,阐述的是新闻宣传和舆论工作作为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的工作,在正确引导舆论,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所应肩负的重要使命;胡锦涛提出的“三贴近”方针,阐述的是新闻宣传和舆论工作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以人为本”执政理念所应该坚持的方针原则问题。这些理论观点反映了他们对党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工作的独特思考,是中国共产党新闻宣传和舆论思想的重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宣传和舆论思想通过几代领导人的不断传承和创新,日趋完善,成为指导社会主义新闻宣传和舆论工作不断开拓、创新、发展的理论武器。作为新一代党的领导集体的代表,习近平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前几代领导人思想理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新闻宣传舆论观。

二、习近平新闻宣传舆论观的理论创新及发展

习近平十分重视对以往党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工作经验及理论的总结、学习与继承,并将其作为指引当前和今后工作的依据和遵循,同时在此基础上进行丰富、创新和发展。

他在“8·19”讲话中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来之不易、弥足珍贵,是做好今后工作的重要遵循,一定要认真总结、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而“8·19”讲话,以及“2·19”讲话,就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在总结、学习和继承以往党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工作经验、理论基础上的思想与理论创新。习近平对中国共产党新闻宣传和舆论思想的继承、创新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强调意识形态和新闻舆论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再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直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毕生追求,因此,极为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强调要牢牢把握党报党刊等新闻宣传和舆论阵地,要用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武装广大群众,防止形形色色非共产主义思想对人民群众的侵蚀和影响。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及新闻宣传和舆论工作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党的几代领导人都有过论述。习近平在继承以往领导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对意识形态及新闻宣传和舆论工作在现时期的重要性作了新的阐述。

当前,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且已开始步入风险社会,各种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加之一些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使得公众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变得愈发复杂化,因此对意识形态及新闻宣传和舆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习近平在“8·19”讲话中,从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所面临的新形势出发,特别强调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他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因此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而在“2·19”讲话中,他又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性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而且指出它“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这是他对新闻舆论工作性质地位的准确定位和明确表述。

习近平的“8·19”和“2·19”两个讲话,以及在解放军报社的讲话中都强调要坚持党性原则和党管媒体的原则,要增强党的意识、政治意识、政权意识、大局意识、阵地意识、看齐意识,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坚持政治家办媒体,要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尤其是他结合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形势,提出要把网上舆论斗争作为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要求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要顶得住、打得赢,要敢于发声、敢于亮剑,牢牢地掌握主动权。

在“2·19”讲话中,习近平提出的要做到“四个牢牢坚持”,其中第一个就是“牢牢坚持党性原则”,另外三个是“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他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他提出,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必须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做到爱党、护党、为党。

习近平的这些论述,是在社会转型期结合中国国情和国际形势,对意识形态工作及新闻宣传和舆论工作认识上的深化、创新和发展。

(二)对全国宣传思想和新闻舆论工作的全面布局与宏观思考

在“8·19”讲话和“2·19”讲话中,习近平对新形势下做好宣传思想和新闻舆论工作所作的论述,体现出他对我国宣传思想和新闻舆论工作的全面布局与宏观思考,以及在此基础上所提出的严格要求。习近平强调“宣传思想部门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职责,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宣传思想部门工作要强起来,首先是领导干部要强起来,班子要强起来”“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全党动手,各级党委要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要“提高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等等。

而在“2·19”讲话中,他提出了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来把握新闻舆论工作的定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他还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浓缩为48个字:“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连接中外、沟通世界。”这是他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在新时代的职责和使命所作的宏观思考。

这一系列论述,都在以往党的领导人新闻宣传和舆论思想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发展。特别是他提出要发挥整体协调合作优势,“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主张将宣传工作与社会各领域的工作协调配合起来,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发挥各方面的优势,从而形成推进宣传思想和新闻舆论工作的强大合力,反映出他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和全局高度对加强宣传思想和新闻舆论工作的新思路、新布局。

(三)对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事业发展的新认识、新要求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媒体融合发展趋势的日益显现,习近平对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事业发展形成了许多新的认识,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近年来他关于这方面的一系列讲话,特别是有关网络媒体与媒体融合发展问题的论述,为当前我国新闻事业的改革发展指引了方向。

2014年8月18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习近平就媒体融合发展问题发表重要讲话。他提出要“强化互联网思维”,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在他的主持下,这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个文件对新形势下如何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做出了具体部署。

习近平认识到媒体融合与互联网的关系,提出要用“互联网思维”来指导媒体融合实践,在新闻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在谈到媒体融合的具体途径时,他强调:“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这些论述揭示了媒体融合的实质,为媒体融合发展指出了明确方向。

针对我国新闻事业的未来发展,习近平提出要“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要一手抓融合,一手抓管理,确保融合发展沿着正确方向推进”⑧。

在“2·19”讲话中,习近平又提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为传统媒体如何通过改革创新,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实现融合发展提出了要求。

关于新媒体发展,特别是媒体融合发展问题,是当前我国新闻宣传和舆论工作,以及传媒业发展中的全新话题,习近平的这些论述为新媒体环境下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

(四)丰富和创新“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理论

如何看待人民性问题,特别是如何认识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曾有过一场争论。习近平在“8·19”讲话中从党的执政理念和新闻事业根本性质的角度,对人民性问题,特别是对人民性同党性的关系问题作了明确表述。他指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依据这一认识,从本质上讲,坚持党性就应该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也就应该坚持党性,人民性是党性的基础,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因此不能将两者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而在“2·19”讲话中,他在重申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时,对如何处理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问题作出了新的阐释。他提出要“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及时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和面临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以往,在我国新闻界关于党性和人民性关系问题的争论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党性和人民性两者是不可能一致和统一的,即要想坚持人民性就难以坚持党性,而要想坚持党性也就无法坚持人民性。有人还进而提出,当党性无法代表人民性的时候,应该用人民性来替代党性,并由此得出“人民性高于党性”的结论。习近平对此作出了明确回答,强调“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这就从思想和理论上起到了以正视听的作用。

另外,要深刻认识习近平的上述观点,还须全面理解党性和人民性的内涵。对此,《人民日报》评论员在其发表的学习习近平讲话精神的文章中作了这样的阐述:党性和人民性都是整体性的政治概念,党性是就全党而言的,人民性是就全体人民而言的,不能简单从某一级党组织、某一部分党员、某个党员来理解党性,也不能简单从某一阶层、某部分群众、某一个具体人来理解人民性。只有站在全党的立场上、站在全体人民的立场上,才能真正把握好党性和人民性,把党性和人民性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搞碎片化,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也是有害的⑨。

应该说,这一论述很有道理。如果我们把“党性”和“人民性”都当作是一个政治概念,而且都从整体性的角度,或者说从全党和全体人民的角度,真正站在全党和全体人民的立场上来理解党性和人民性的问题,就可以避免简单地从某一阶层、某部分群众、某个具体个人的诉求来认识人民性,或是简单地从某一级党组织、某一部分党员、某个党员的言论和行动来理解党性的情况,这样才能全面地认识与把握党性和人民性,也才能更好地理解“党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和统一的”这一观点的深刻内涵。

习近平关于党性和人民性关系的论述,适时回应了新闻界对此问题的关切,从根本和源头上解决了对两者关系认识上的误区,阐明了正确认识两者关系的理论前提,创新和发展了“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理论,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宣传和舆论思想作出了独特贡献。而这一观点也成为其新闻宣传舆论观中的一个核心观点。

习近平的新闻宣传舆论观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实践的产物,其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是当前我国新闻宣传和舆论工作的理论指南和基本遵循。

习近平的新闻宣传舆论观,是对中国共产党新闻宣传和舆论思想的新认识,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新发展,是指导新闻宣传和舆论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理论指南。学习践行好习近平的新闻宣传舆论观,是当前我国新闻宣传和舆论战线的一项重要任务。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13级博士生叶俊参与了本文的资料搜集整理工作)

注释:

① 八篇文章的题目分别为:《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中心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要两手抓》《凝聚在共同理想的旗帜下》《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在创新中赢得主动权》《客观认识当代中国与外部世界》《构建全党动手的大宣传格局》。

② 三篇文章的题目分别为:《从全局出发把握新闻舆论工作》《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摆在首位》《不断提高新闻舆论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③④ 《“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记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新华社2012年12月25日发。

⑤ 习近平:《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84页。

⑥ 见《人民日报》,2013年8月21日,第1版。

⑦ 参考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等文献。

⑧ 见《人民日报》,2014年8月19日,第1版

⑨ 《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8·19重要讲话精神》,《人民日报》,2013年8月27日,第1版。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张毓强】

猜你喜欢

新闻宣传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新闻宣传中新媒体的有效运用策略探索
媒体融合环境下法治新闻宣传方式的转变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新媒体背景下的人大新闻宣传
关于新媒体时代人大新闻宣传工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