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羔羊绦虫和前后盘吸虫混感报道
2016-02-21付兴忠李春智
付兴忠,李春智
(河北省迁西县农牧局,河北迁西 064300)
一起羔羊绦虫和前后盘吸虫混感报道
付兴忠,李春智
(河北省迁西县农牧局,河北迁西064300)
羊绦虫和前后盘吸虫是常见寄生于羊消化道的两种寄生虫,两者混合感染,往往给养羊业带来较大损失。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精神不佳、消瘦、贫血、腹泻、磨牙等症状,笔者通过一起混合感染的病例,从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症状、诊断与治疗情况,与广大从业者共同学习。
羔羊;绦虫;前后盘吸虫;混合感染;报道
羊绦虫和前后盘吸虫是常见的两种寄生虫,两者寄生部位主要在羊的消化道系统。羔羊绦虫和前后盘吸虫单独感染危害程度有些不同,单一感染绦虫对羔羊危害较大,病死率较高;单一感染前后盘吸虫危害不大,病死率不高,一旦两者混合感染,往往给养羊业带来较大损失。2016年8月6日,笔者就诊发现一起羔羊绦虫和前后盘吸虫混合感染病例,报道如下:
1 发病情况
张某舍饲养殖小尾寒羊216只,冬春季节主要采用干草粉与精饲料混合饲喂的方式,入夏之后逐渐补饲部分青草。7月中旬之后逐渐出现羔羊零星死亡现象,并且波及整个羊群,病死羊多是2~4月龄的羔羊,先后有64只羔羊发病,先后死亡21只,病死率超过30%。
2 临床症状
羊群整体精神状态不佳,形体普遍消瘦,营养不良。部分羔羊顽固性腹泻,粪便带有异常腥臭味;极度消瘦,贫血,个别有颌下水肿,黏膜苍白;食欲减退或废绝,少量饮水,尿少色黄。病羊后期体温下降,磨牙,嘴角有泡沫,最后卧地不起,头颈后仰,角弓反张,衰竭死亡。
3 剖检症状
剖检可见可视粘膜苍白,皮肤发黄;瘤胃与网胃交接处有大量虫体,虫体呈圆锥状,背面稍弓起,腹面略凹陷,红色,长2~10mm不等,密密麻麻吸附于胃壁上;胃壁粘膜肿胀,脱落;肝脏淤血、出血、有坏死斑,胆囊充盈,胆汁色浅、稀薄;肠粘膜出血、脱落,肠道充满粘稠坏死组织;小肠发现1m多长的白色带状绦虫,阻塞部分肠管;大肠、直肠粪便中混有1cm左右的白色绦虫节片。
4 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症状,确诊为绦虫和前后盘吸虫混合感染。
5 治疗
5.1药物驱虫3次驱虫法:氯硝柳胺(驱绦灵)80mg/kg· bw,一次性口服;隔日之后,硫双二氯酚80~120mg/kg·bw,一次性口服;再隔日之后,丙硫咪唑10mg/kg.bw,一次性口服。
5.2粪便处理及时清扫圈舍,粪便堆积到指定位置,上面覆盖塑料进行堆积发酵,达到杀死虫体的目的。
5.3消毒上午用5%火碱水对圈舍和运动场喷雾后,下午撒生石灰粉。
10.3969/J.ISSN.1671-6027.2016.11.050
付兴忠(1970~),河北省迁西县人,学士,高级兽医师,执业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禽养殖、疾病防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