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域下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搭建
2016-02-21於晓兰
於晓兰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湖北 武汉 430074)
“互联网+”视域下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搭建
於晓兰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湖北 武汉 430074)
本文针对“互联网+”新常态下对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进行了搭建,并在实践过程中建立了多方参与监测评估的评价体系。
互联网+;创新;创业
0 引言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促使了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升级、创新了高职学生的就业渠道,体现了面对挑战高等职业教育所展现的勇于变革的气魄。用创新实现创业,用创业带动就业,是信息时代中每个高校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1 “互联网 +”产业对人才需求的特征
“互联网+”[1]就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实现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互联网 +”产业对人才需求的特征如下:
第一,行业发展对人才资源的依赖,使得“互联网 +”产业比其他领域更加迫切要求高标准的创新。
第二,“互联网+”企业提倡和谐的工作环境、人性化管理,提倡个性化的人才文化。
第三,综合化也是“互联网+”产业领域对人才的需求特征之一,从业者掌握的学科专业领域技能和知识储备不仅要求跨度更宽,同时他们也要具备更高专业等级、认知水平,并且能迅速地解决复杂问题。
2 “互联网+”新常态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具体路径
2.1 大学生创业观念的不断转变
“互联网+”新常态下,大学生要有正确的创业观[2],要进行长期的职业规划,明确创业不是为了解决暂时的就业问题,最终目标是要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同时,大学生要注重自己创新思维的培养,要对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规律进行深入总结,明确在不同行业间实现跨界融合的黏合点是什么。
2.2 “互联网+”新常态下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积极构建
为了提高大家对“互联网+”创新创业课程的重视程度,使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得到大幅提升,高职院校需对大学生创新教育的课程标准进行不断完善,加大举措使得“互联网+”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得到提升,并且优化该专业领域的教师配置。最后,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将选修课改成学分制必修课。
2.3 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保障机制的不断完善
根据本地区高校的实际情况,为了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投入到“互联网+”创业中,各级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保障措施。同时高校要想方设法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解决资金上的困难,比如帮助大学毕业生进行融资而搭建各种可能的渠道,创造各种条件邀请企业家进校园指导大学生创业。
3 搭建“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围绕学生创业社团、活动竞赛、服务支持机构等进行建设。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展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3.1 重视培养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化技能
MOOC为最流行的“互联网+教育”模式。我们鼓励学生积极获取全国甚至世界最高质量的多元化学科知识,在“互联网+”对教育平台的整合过程中了解软件工程相关领域知识,并且构建跨行业、跨学科的知识体系,使得更多的同学能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发展。线上利用多个学校优质的教学资源打造虚拟仿真实验、网络视频课程,线下以创新学院为平台开展课程竞赛、综合实验,实现线上与线下互动、现实与虚拟结合、企业与学校协同的课程教学新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2 重视基于项目的实战
鼓励全体学生进行项目开发的实践,由学生自由选题、结合题目方向自由选择指导老师,并且进行自主申报。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培养,同时学生间的交流,团队协作意识也得到了提高。
3.3 重视学生工作室及俱乐部的运营
在Oracle俱乐部、巨塔工作室、Linux红帽工作室、新媒体俱乐部、虚拟现实开发俱乐部等团队中,学生参考小公司运营模式,建立了俱乐部总章程、项目、财务、资产、考评体系等规章制度;同时融入员工培训;建立人才选用、组织架构、质量保证等多个方面的运营机制。学院积极发展俱乐部、工作室,积极联系企业,为俱乐部在资金、技术、管理上争取支持,俱乐部还为社会和学校志愿开发了多个项目,同时学院鼓励各俱乐部、工作室组队,参加各类高水平竞赛,以竞赛促学习。
搭建一个对大学毕业生和企业人员延伸培训的平台,学生不仅得到了可持续发展,同时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也得到了增强。“学生培养员工化、职业训练企业化”的“教、学、做”一体化,使得专业人才培养更多地融入企业的参与,使得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接轨。在学生、学校与企业的“三赢”局面中,学校出管理人员及场地,企业提供业务项目、设备和技术人员,实现实训基地的共建,从而实现专业与职业岗位的对接,推进校企一体办学与产教结合。
4 建立多方参与监测评估的评价体系
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还应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为了激励学生能用更长远的眼光看待创新创业,检验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效果,这种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不应仅限于高校内部,还应与企业、政府、社会三方建立起一个监测评估的长效机制。因此,我们以实际应用能力作为教学评价指标的考核标准,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注重学习的阶段性考核和过程性评价。
4.1 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结果性评价以创业业绩作为核心指标。创业业绩是结果性考评的核心指标,这是因为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融入学习过程,创业业绩是其对创业课程掌握情况的适当反馈。
4.2 考评的关键是创业素质
在课程体系进行相关改革时,我们将创业知识、心理素质、创业能力等创业素质融入学生的每门课程设计之中,在创业实践中教师应尽量采用过程性评价,将学生创业素质作为课程考评的核心内容。
4.3 根据课程设计不同类别采取不同的考评方式
如创新思维、经验分享、平台构建、团队管理、创业业绩、创业素质等都是专业实训课的考评指标。其中,创新思维占考核成绩的10%,是针对在创业过程中创业学生团队的思维创新情况的考核。经验分享占考核成绩的10%,考核创业学生团队与其他团队在创业过程中对失败教训和成功经验的分享情况。平台构建占考核成绩的10%。团队管理占考核成绩的10%,考核学生创业团队的内部管理情况。创业业绩占考核成绩的10%。而创业素质占考核成绩的50%。
4.4 个人考评与团队企业考评相结合
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每个学生个体有着不同的表现,需要根据不同的考评内容,分为个人考评和团队企业考评,并且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针对课程学习我们采取以个人考评为主的考评方式,针对创业业绩,我们采取团队企业考评为主的考评方式。
5 总结
我们以创业服务平台为基础,以优质创业课程资源为核心,着力进行互动参与,开放共享的应用系统的构建。结合“大数据”、“移动互联”、“资源”、“平台”、“在线”等互联网元素,通过打造集活动、培训、就业为一体的创业平台,完成学生的创业教育,在真实项目中对学生进行创业知识、创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题组.未来五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预测分析[J].教育研究,2015(5):20-37.
[2]陈加明,张赵根.高职学生自主创业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6-20.
Tһ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practice platform from tһe perspective of "Internet plus"
Yu Xiaolan
( Wuһan Institute of Tecһnology Computer Department,Wuһan 430074,Cһina)
Under tһe new norm of tһe "Internet plus",tһe paper build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һip practice platform,and tһe evaluation system of participatory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is given out in tһe process of practice.
internet plus; innovate; entrepreneursһip
於晓兰(1979— ),女,湖北大冶人,硕士,教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