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尼泊尔地震灾后医疗救援之体会
2016-02-21王魁英呼永河谭映军李运明侯凯文
王魁英,呼永河,谭映军,李运明,叶 平,侯凯文
·卫勤研究·
赴尼泊尔地震灾后医疗救援之体会
王魁英,呼永河,谭映军,李运明,叶 平,侯凯文
尼泊尔,医疗救援,体会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强烈地震,遵照中央军委和总后勤部的指示,以成都军区总医院为主,加强成都军区疾病预防中心、机关指导组及配属机要人员共计72人组成的解放军成都军区医疗救援队,于4月27日~5月15日赴尼泊尔执行援尼医疗救援任务。期间,医疗队共接诊患者262人次,收治73人次,手术130台次(其中大手术44台次),心理疏导674人次,巡诊3010人次,发放药品1.92万元,消杀灭点位84个,消杀灭面积93.52万平方米,检测饮用水42份,于5月16日安全返回国内。医疗救援队实现了“任务完成好、树立形象好、安全稳定好”的既定目标,赢得了尼泊尔政府、军队和人民的高度赞誉。尼军总参谋长拉纳上将称赞道:“衷心感谢成都军区医疗队在尼泊尔地震救援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尼泊尔人民和军队对贵国及贵军所给予的无私帮助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尼军卫生部长基肖尔·荣格评价:中国成都军区医疗队是众多医疗队中,“技术力量最强、卫生装备最齐全、人员素质最过硬、开展大手术最多、治疗效果最好、伤病员最满意”的一支医疗队。此次赴尼抗震救灾是原成都军区首次以成建制部队身份出境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通过总结和思考,笔者有一些体会和建议。
1 主要做法
1.1 队伍训练有素、人员经验丰富是完成境外医疗救援任务的关键所在 我院卫勤分队、国家应急医疗队通过严格、规范的人装结合训练,并多次执行汶川、芦山抗震救灾、国际维和等卫勤任务,摸索出一套平时保应急、战时保打赢、灾时保生命的制度化、程序化训练体系。平时长期编配应急医疗队,在人员、物资、车辆上确保全员全装。近年来医院完成卫勤演练任务同时,参与了一系列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两次黎巴嫩国际维和、“5.12”抗震救灾、“6.5”公交车批量伤员救治、玉树抗震救灾、清平泥石流抢险救灾、彝良抢险救灾、“4.20”芦山抗震救灾、援非抗击埃博拉等。卫勤分队、应急医疗队在应急处突中发挥了高效作用,训练了队伍,积累了经验。
此次任务在力量抽组上以国家应急医疗队为主体,注重要素齐全配置,各专业选派的人员均执行过汶川抗震救灾、黎巴嫩国际维和、援非抗击埃博拉等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具有丰富的野战救护经验。且多为科室主任、副主任、护士长等骨干,政治素质强、技术水平高、工作作风好、自身要求严,在完成任务中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境外执行任务大多无保障依托,必须加强自身力量的配备,必须把人员选准配强。
1.2 情况研判准确、物资调配适情是完成境外医疗救援任务的重要保证 境外执行医疗救援任务,对情况的研判尤为重要。相对于国内救灾,此次任务不够明确,我医疗救援队主动对接尼军方,在充分了解灾情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根据医疗队人员组成及编组情况,果断采纳尼方建议,迅速建立创伤救治中心,开展医疗救援。通过驻地实地考察、加德满都伤情及医疗力量评估,做出主要收治创伤病员、实施骨科手术的任务判断。以自身携带设备器械为基础,建立野战医院:共展开分类后送、药品耗材库房、检验、超声、心电图、DR、手术室等7个组室,可同时收治46名伤病员(含16张监护床位)的野战医院。
境外执行医疗救援任务,医疗物资保障十分匮乏,几乎完全需要国内补充,在准确情况研判的基础上,以行四肢骨折内外固定术、清创术为主要术式,以完成100例次手术为目标。经过医疗队反复研究,拟定补充医疗物资清单,经报军区联勤部批准后,根据任务需求,积极向国内申请专科药品耗材的补给,国内分5次补充了约7吨的物质耗材,保证了医疗救援任务的顺利完成。
1.3 管理科学得力、人员分工协作是完成境外医疗救援任务的坚强支撑 创伤救治中心建立以二级野战医院为标准,为合理调整人力资源,科学高效的完成救援任务,编成了指挥组、医疗后送组、内科组、手术组、医疗保障组、生活保障组等6个组。指挥组再细化任务分工:机关指导组负责与国内、尼方的沟通联络,对任务执行整体把握;医疗队长、副队长驻守医疗区,负责医疗救援的组织实施;政委负责思想教育及后勤物资保障。
为确保医疗救治顺利实施,细化医务人员职责,医疗队统分为手术组及医疗组,分别执行手术、日常诊疗任务。以医院核心医疗制度为蓝本,制定各项医疗队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并严格执行。严控医疗、护理质量,突出术前诊断、术中效果、术后处置3个关键环节;强调医疗护理文书,结合伤员的特点,设置专门的野战医疗、护理文书格式,规范书写要求。自4月30日开展首例大手术后,经15 d的连续奋战,成功实施了44台国内二甲以上医院才能开展的大手术,交出了在野战条件下开展手术无一截肢、无一严重并发症和零感染的救治成绩。
1.4 资源合理统筹、联络畅通有效是完成境外医疗救援任务的有力补充 在远离祖国、无保障依托的情况下执行救灾任务,医疗、生活面临不少困难。统筹多方资源,做好与各方力量的沟通联络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医疗队的主要做法有:一是做好与尼方军政机构的沟通。与尼泊尔国防部、卫生部、驻地官员及尼军方医疗联络官充分沟通联系,协调巡诊安排、患者前接、收治、后送、管理,家属安顿、伙食保障、安全防卫、物资通关等事宜;积极参加尼军方、卫生部组织的医疗救援协调会,了解灾区动态,协调反映有关问题;主动配合尼军政要员及民间机构的参观,及时上报医疗数据,争取他们的工作支持。二是发挥好尼方志愿者的作用。尼方志愿者大多有中国留学工作经历,对中国十分友好,了解中国生活习惯,熟悉当地社情、民情,且有一定社会关系,在部分医疗、生活物资采购,与尼方沟通协调、宣传报道等方面给予了我方较为有力的支持。三是加强与中方单位的联系。保持与中国驻尼使馆、工兵分队、防化分队、中国援尼医疗队、驻尼中资企业的密切联系,相互提供帮助。在车辆使用、饮用水供给、食材采购、营区规范等方面得到了帮助。
2 存在不足
此次任务完成比较圆满,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任务方向不够明确。由于受领任务到出境执行任务时间极为紧张,加之尼方未能提供准确的灾情,布置明确的救援任务,医疗队力量以国家救援队编制抽组,涵盖多专业,且内科医生比例较高,外科医生尤其是骨科专业医师仅有2名,与实际救援任务需求不够一致。二是物资筹备不够合理。由于首次境外执行救援任务,对任务期限了解不够准确,对境外医疗、生活物资保障困难估计不够,医疗生活物资不能完全达到任务需求,自国内多次补充方顺利完成任务。三是语言交流存在障碍。尼泊尔通行语言为英语,语言交流是首要的、也是贯穿始末的问题。我医护人员普遍在口语和听力上差于书面表达,专业医学英语水平差于公共英语。
3 相关建议
通过参加这次赴尼泊尔医疗救援任务,有几点粗浅建议供参考:一是执行医疗救援任务应加强情况研判,注重科学人员抽组及物资筹措[1-2]。医疗救援情况复杂,任务多样,应根据具体灾情、伤(疫)情、出发救援时间、受灾方需求等多方面进行科学细致的情况研判,在人员抽组和物资筹措上不应追求小而全,应做到对症下药。二是卫勤力量训练应注重全科综合素质培训[3]。现代医学专业的细化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执行卫勤保障任务的桎梏,平时的工作与战时差别较大。建议有计划地对卫勤保障理论进行全员培训,除各种专业急救知识技能外,还应包括各种国际救援组织的救治原则,通过卫勤演练提高队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对心肺复苏、气道通气、重型颅脑损伤、大面积烧伤、张力性血气胸、骨折等常见急危重情况加强演练。对各种抢救预案、大批量伤员救治制定相应的处置流程,包括整理病历资料、准备物资器材、申请运输工具、与患者的沟通签字、联络上级医院、后送途中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途中抢救等内容。三是加强英语表达能力训练[4]。境外执行任务官方语言多为英语,语言能力是完成任务的基础。应针对任务要求,根据岗位需求,采取分层次教学,设定学习内容,医师重点学习高级英语,护士侧重学习基础医学英语,战士主要学习日常用语。
[1]郎小龙.构建多样化军事任务卫勤保障组织指挥体系的思考[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0,8(3):211-212.
[2]郑驰.从抗震救灾看医院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的特点与规律[J].西南国防医药,2009,19(3):349-351.
[3]徐雪.联黎中国维和二级医院的工作展开现状及思考[J].西南国防医药,2010,20(6):666-667.
[4]毛志勇.维和医疗分队国内训练应把握的问题[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3,20(10):959-960.
R 821.13
A
1004-0188(2016)11-1343-02doi:10.3969/j.issn.1004-0188.2016.11.046
2016-04-21)
610083成都,成都军区总医院门诊部(王魁英,侯凯文),医务部(呼永河,谭映军,李运明,叶 平)
侯凯文,电话:028-8657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