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南牧区现代畜牧业发展思路

2016-02-21

畜牧兽医杂志 2016年2期
关键词:畜牧业思路发展

李 琴

(甘南州畜牧兽医局农牧村集体经营管理站,甘肃 甘南727400)

甘南牧区现代畜牧业发展思路

李琴

(甘南州畜牧兽医局农牧村集体经营管理站,甘肃 甘南727400)

摘要:畜牧业历来是农牧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农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畜牧业具有土地依赖性低、劳动密集度高、投资少、见效快等特点,适合广大农牧村千家万户发展,在农业牧调整中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是农业中的亮点。

关键词:畜牧业; 发展; 思路

近年来,甘南牧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365”和州委“168”现代农牧业发展行动计划,紧紧围绕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建设为中心,着力壮大提升牦牛繁育、犏牛繁育、藏羊繁育、犏雌牛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带,大力实施草原生态补奖、黄河项目等重点项目,狠抓落实各项工作任务,抓住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认真分析牧区实际情况,发展资源优势,明确发展思路,采取相应措施,使畜牧业成为甘南牧区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主渠道。

1畜牧业发展的潜力和优势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西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甘、青、川三省交界处,南与四川阿坝州相连,西南与青海黄南州、果洛州接壤,东面和北面与本省陇南、定西、临夏毗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在1 100~4 900 m之间,大部分地区在3 000 m以上,年降雨量400~800 mm,年平均气温1.7℃。甘南牧区畜牧业资源丰富,境内有天然草原2 736 280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70.28%,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2 578 160 hm2,甘南牧区是我国牦牛和草地型藏系绵羊的主要产区之一,独特的畜种资源是甘南州的又一优势资源,是千百年来在甘南草原特定的生态条件下,主要有甘南牦牛、欧拉羊、甘加羊、乔科羊、蕨麻猪、河曲马、河曲藏獒等。全州存栏牦牛133万头,羊243万只,猪20万头,马类4万匹;在畜种构成中以甘南牦牛、欧拉羊、甘加羊、乔科羊、河曲马为主体,牦牛、藏系绵羊是青藏高原的特有品种,以产肉为主,肉、皮、毛兼用的类型,是牧民群众衣、食、住、行不可或缺的生产和生活资料。

2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畜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草食畜禽发展速度不快。由于牛羊发展相对缓慢,草场和秸秆资源利用率低,资源优势不能变成经济优势。畜牧业科技含量不高,生产力水平低下。出栏率、商品率低;品改力度不大,牲畜存在个体小、生长慢、效益不高的现象,一些重点畜牧技术没有得到普及。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低,龙头企业少而弱。加工技术落后、效益低下、缺乏带动力,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业化发展。

3新阶段畜牧业发展思路

结合实际,甘南牧区畜牧业要围绕结构调整、养殖增效、加工增值、农牧民增收、流通服务,加大科技兴牧力度,提高生产水平,大力发展草食畜禽,推进产业化经营,实现特色畜牧业发展。按照省委实施“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州委“168”现代农牧业发展行动计划和甘南州“生态立州、产业富州”战略,我县首位产业-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结合《甘南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及到2020年总体规划纲要》以及全县畜牧业发展现状和实际,以加快转变牦牛藏羊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核心,以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示范区建设为引领,按照减畜增草、调整结构的思路,把以牦牛藏羊为主的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产业培育成甘南州战略性主导产业。在我县形成牦牛繁育、藏羊繁育、犏牛繁育和犏雌牛(奶牛)养殖四大产业带,通过加大畜群畜种调整,淘汰所有劣质畜和其他杂畜,出栏非生产畜,选购能繁母畜,全面推行夏秋放牧、冬春圈养补饲和牦牛30月龄、藏羊12月龄出栏,促进生产方式转变。

3.1区域布局

依据自然条件,结合当地特色,分层次、有步骤地建设畜牧业基地,纯牧区以牦牛藏羊繁育为主导产业,半农半牧区以育肥加工为主导产业,农区以种植优质饲草料为主导产业,做到牧区繁育、半农半牧区育肥、农区补饲。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规模发展。

3.2生产发展

重点发展牛羊。以资源开发利用为基础,充分开发甘南牦牛、甘加羊、欧拉羊等优质本地品种,合理利用草原、饲草、秸秆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着眼于生态农牧业,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种草养畜、建栏圈养,突出规模生产,发展畜牧业基地,提高出栏率、商品率。

3.3产品开发

发展和壮大一批畜产品加工企业,开发一批深度加工优质畜产品,兴建畜产品交易市场,发展多渠道的畜产品经营形式,依此带动畜牧业产业化经营。

4发展特色畜牧业的主要措施

4.1加快结构调整,突出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

随着牧区畜牧业的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以牦牛、藏羊、为主的产业不断扩大,畜牧业要在更大空间取得更快的发展,必须顺应农牧村形势,立足资源优势,体现地方特色,选择市场需求量大、资源配置效率高、比较优势强、农牧户受益面广的产业。因此,畜牧业调整的重点,一是调整畜种结构,突破性发展牛羊等草食畜禽;二是调整品种品质结构,对甘南牦牛,甘加藏羊等地方优良品种加大提纯复壮力度,开展杂交生产;三是调整饲料结构,减少直接喂食,实行饲料入户,科学喂养;四是调整饲养方式,改自然放养为栏圈喂养。

4.2加快品种改良,提高畜产品品质

甘南牧区的畜禽长期粗放经营,近亲繁殖,个体小、生长慢。针对这一现状,从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入手,建立三元杂交良种生产、供应、推广体系;牛羊以肉用为方向,扩大人工授精网点,提高出栏速度。

4.3推进科技兴牧,实现畜牧业增产增效

牧区畜牧业的发展,根本出路在于依靠科技进步,把科技兴牧摆在优先位置,大力推广综合增产增效技术。一是养猪普及良种良料良法,推广“三改一推”、“三料一补”技术,缩短饲养周期,提高出栏率;二是推广秸秆调制利用、种草养畜、牛羊圈养技术,降低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三是推广冻精配种,杂交优势利用技术,提高生产速度;四是普及疫病综合防治技术,降低畜禽发病死亡率,提高科学养畜水平。

4.4多措并举,保护天然草原

一是抢抓机遇积极争取草原沙化治理项目。把草原生态建设作为发展畜牧业的重中之重。积极申报治理项目,并认真组织实施,逐步使治理项目的规模化效应得以充分发挥。二是不断完善草原管护机制。维护好草原生态保护成果,建立草原管护的长效机制。一方面,制定草原管护制度,聘用村级草原管护员,并同承包者签订减畜、种草合同,明确承包者的管护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设立围栏设施管护和种草补贴资金,调动牧民种草积极性;同时,加大草原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乱开矿、乱开垦等破坏草原的违法行为。三是切实加强草原防火工作。进一步完善草原防火应急体系和应急预案,切实加强草原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对草原火情、火灾的监控和应急扑救能力。

[收稿日期]2015-10-18

[作者简介]李琴(1970-),女,甘肃武威人,大专,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工作。

[中图分类号]S 852.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704(2016)02-0104-02

猜你喜欢

畜牧业思路发展
映像畜牧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不同思路解答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我的思路我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