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魏氏梭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2016-02-21唐景山

现代畜牧科技 2016年10期
关键词:魏氏梭甲硝唑猪只

唐景山

(黑龙江省安达市动物卫生监督所,黑龙江 安达 151400)



猪魏氏梭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唐景山

(黑龙江省安达市动物卫生监督所,黑龙江 安达 151400)

猪魏氏梭菌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是由于感染魏氏梭菌而导致。该病一般呈地方性流行,往往突然发病,病程持续较短,没有出现任何前期症状就突然发生死亡,且具有非常高的死亡率,可达到20%~70%。该病通常在秋末冬初、阴雨潮湿、气候突然改变的条件下流行,且任何年龄都能够感染发病,应加以防治。

猪;魏氏梭菌病;病因分析;流行病学;临床症状;防治措施

1 病因分析

环境条件恶劣:暴发该病的主要原因是猪场环境卫生条件较差,饲养管理不合理。尤其是猪场如果有大量妊娠母猪在定位栏内饲养,再加上没有安装水帘风机设备,而夏季温度较高,只采取电风扇进行降温;如果猪场供水不足,通常只能够满足机体饮水所需,没有足够的水用于防暑降温以及冲洗猪栏,导致卫生条件恶劣。另外,饲养人员较少,劳动强度过大,饲养管理不当,也是潜在引起该病发生的因素。

育肥舍饲养数量过多:育肥舍猪只饲养密度过大,导致舍温较高时容易发生热应激,且彼此容易发生打架等而形成咬伤,特别是夏季饲养及饮水高峰期比较容易发生该病。

饲料缺乏营养:如果猪只以饲喂玉米豆粕型饲料为主,即饲喂由玉米、麸皮、豆粕以及预混料组成的饲料,导致饲料营养过于单一。另外,为节省饲养成本而购买品质较差的预混料,不含有全面营养,导致机体肠道微生物菌群发生紊乱,从而引起该病。

2 流行病学

魏氏梭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杆菌,呈梭状,能够生成芽胞,还能够生成特殊的荚膜,是一种专性厌氧菌。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土壤、饲料、污水、粪便以及机体胃肠道内都存在,属于一种条件性致病菌。该病通常在气候发生异常变化时容易发生且流行,任何品种、年龄的猪只都能够感染发生,其中仔猪和种公猪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仔猪通常呈暴发性流行,病死率可达到20%~70%,而中大猪以及成年猪通常呈零星散发。该病往往突然发生,病程持续时间非常短,迅速死亡。特别是1周龄以下的哺乳仔猪以及使用过于频繁的种公猪具有非常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3 临床症状

最急性型:通常没有先兆症状就突然发生死亡。有时部分病猪会在死前表现出狂躁不安,叫声嘶哑,呼吸困难,共济失调,角弓反张,腹部明显膨胀,肌肤苍白,突然倒地,有白沫从口吐出,肌肉颤抖,四肢不停划动,往往在1~3h内发生死亡。如果猪只在晚间发病,一般发现其在晚上将饲料全部吃光,而在第二天早晨在栏里死亡。

急性型:主要是发生肠坏死,肠壁明显增厚,失去弹性,颜色变黄。可在浆膜下看到大量小米粒或者高粱米粒大小不等的小气泡,肠系膜淋巴结发生充血,且其中也存在一定数量的小气泡,肠黏膜呈灰色或者黄色,肠腔内存在略微混杂血色的坏死组织碎片,且在肠壁上比较松散地附着。

亚急性型:病猪初期具有较好的精神、食欲,但发生持续性的非出血性腹泻,开始时排出黄色软便,之后变成清水样,且混杂坏死组织碎片,如同米粥样。随着病程的进展,病猪体质逐渐消瘦,并发生脱水,经过5~7天发生死亡。

慢性型:病程通常持续一星期到数星期不等,发生间歇性或者持续性腹泻,排出黏液状的灰黄色粪便,并黏附在整个后躯,干燥后形成结痴。病猪生长速度缓慢,发育不良,体质消瘦,最终变成僵猪或者发生死亡。

4 防治措施

及时隔离:发现病猪后要立即进行隔离,并对全场栏舍进行彻底全面的消毒,每天1天,连续进行10天,可选择交替使用20%漂白粉、5%的氢氧化钠溶液等消毒药。饮水用具、饲槽要使用0.1%的高锰酸钾水溶液进行擦洗。对于病死猪必须采取无害化处理,如进行烧毁或者深埋。

药物治疗:如果病猪症状较轻,且及时发现,可采取肌肉注射磺胺类药物、肠道消炎药、止血药、强心,以及静脉滴注甲硝唑水溶剂或者碳酸氢钠溶液。如果病程持续时间较长且没有好转,可每次注射10~20mL安钠咖,并配合注射20mL维生素B1作为辅助治疗。治疗时,病猪每次静脉注射100~200mL碳酸氢钠或者甲硝唑水溶液,按每千克体重静脉注射3万~5万IU氨苄青霉素,每次肌肉注射10~20mL磺胺嘧啶钠以及5~10mL痢菌净,或者每次肌肉注射5~15mL氟苯尼考和4~8mL安络血,每天1~2次,据症状轻重而定。如果生长猪和非妊娠母猪发生该病,可按每千克体重使用30mg甲硝唑片剂,并添加适量温水配制成2%的水溶液进行灌服,每天3次,连续使用2天;同时配合按每100千克体重静脉滴注1000mL 0.2%的甲硝唑葡萄糖注射液,每天2次,连续使用2天。

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饲养管理,特别是体质瘦小的猪只,在气候突然降低时加强防寒保暖,避免发生冷刺激而导致体质变弱。猪只适当增加饲喂量,一般在正常日喂量的基础上提高1/3。另外,可长时间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微生态制剂,如乳酸菌、芽孢杆菌等,从而消耗肠道内的氧气,形成厌氧环境来阻止病菌增殖,从而预防发病。转群时避免发生应激,适宜在傍晚天黑前进行猪群合并,同时喷洒适量的过氧乙酸进行消毒,混淆猪只嗅觉,避免出现咬架。确保供给干净、清洁的深井水,并避免水管暴露在室外。场地、饲养用具要定期进行全面消毒。

2016-07-23

唐景山(1966-),男,黑龙江安达人,本科,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工作。

10.19369/j.cnki.2095-9737.2016.10.127

S858.28

B

2095-9737(2016)10-0141-01

猜你喜欢

魏氏梭甲硝唑猪只
降低日粮粗蛋白并添加单体氨基酸对断奶—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营养排泄的影响(中)
牙膏中甲硝唑和诺氟沙星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40189-2021)
火针疗法联合甲硝唑治疗玫瑰痤疮疗效观察
猪魏氏梭菌病的防治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猪魏氏梭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甲硝唑,3类人不能拿起就吃
猪只硒缺乏症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A型魏氏梭菌致猪猝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