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政策回顾与展望①

2016-02-21挺,靳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终身教育

杨 挺,靳 传 盟

(西南大学 教育学部,重庆市 400715)

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政策回顾与展望①

杨挺,靳 传 盟

(西南大学 教育学部,重庆市 400715)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技术逐渐成为了我国教育全面改革的重要工具,其主要特征表现为政府发布的有关政策文件明确地将教育技术作为国家干预教育的手段。通过对与中小学教师相关的教育技术政策的梳理,归纳出教育技术环境下教师政策的特征以及发展趋势,以期更好地推动教育的全面改革。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教师教育政策;终身教育;政策导向

一、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政策的历史沿革

(一)教师教育技术政策的荒芜期

我国教育技术始发于1936年,但在之后的较长时间内基本处于中断状态,直到1978年之后才开始逐步复苏。教育技术在复苏之初,就立足于对我国穷国办大教育的实际进行探讨并通过利用远程教育扩大教育规模,来解决这个实际难题。[1]我国政府通过大力推进广播电视教育、学校电化教育及卫星电视教育网络建设来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邓小平在1978年4月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速发展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手段的措施,这是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途径,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国家大力将现代化手段引入教育领域,对教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教育改革的初期,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教育的需求,为此国家要求利用广播、电视,举办各种训练班、进修班,大力培训师资,提高教师的学历达标水平。[2]其次,促进了教育技术教师的培训和培养。1979年教育部电化教育局就培养电教人员的迫切性、师范院校开设电化教育公共课、组织举办多种形式的电教短训班以及电教专业等问题召开调研会,“八五”期间高等学校教育技术专业已形成较完整的专科、本科、研究生(硕士、博士)培养体系。[3]

这个阶段国家的政策重点放在了现代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推广方面,国家对教师的要求仅仅是借助教育技术的工具性手段使其学历达标,同时间接地促进了教育技术教师的培养和培训。

(二)教师教育技术政策初步发展期

此阶段我国基础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成为此期教育技术政策的主要任务。这一时期国家还不断加强了教育技术基础设施建设。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积极发展广播电视教育和学校电化教学,推广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要抓好教育卫星电视接收和播放网点的建设,到本世纪末,基本建成全国电教网络,覆盖大多数乡镇和边远地区。”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也提出要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同时教育技术已开始在学校内部发展,并逐渐深入到教师教育和教学的过程当中。1996年《全国电化教育“九五”计划》中指出“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为教育服务。”“抓好教师电化教育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使之具有开展电化教学的能力。”“要有计划地对电化教育专职人员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教学理论、相关的计算机知识等方面的培训,逐步做到持证上岗。”1999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指出“中小学专任教师及师范学校在校生都要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教师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这一阶段我国大力发展现代远程工程,形成开放的教育网络,进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这为教师进行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教师教育技术政策的深入发展期

2000年10月教育部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陈至立部长在会议上提出了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任务。同年11月颁发了三个重要文件:《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关于印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2001年5月,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把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由于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是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因此教育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校校通”工程为中小学师生提供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的机会,使全体教师能普遍接受旨在提高实施素质教育水平和能力的继续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制定促使学生具有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

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引起了教育领域的变革,对教师的发展必然有了更高的要求,以期能适应信息化教育。在信息技术教育全面普及的大环境下,教师如何探索计算机信息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育水平,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胜任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要求,如何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使其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需要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出了要求,这就促进了多项教师教育技术政策的出台。[4]

2002年教育部颁布《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了通过教师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注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中小学师资和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信息素养的培训意见。指出“信息化已经引起中小学的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发生深刻变革。要实现信息技术在中小学逐步普及和应用,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中小学师资队伍是关键。”2003年“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规范(标准)”项目启动。2004年国家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这是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第一个教师教育技术的专业能力标准。这意味着国家开始从制度上为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提供评价尺度,将教师教育技术规范标准化。《标准》将引导中小学教师具备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与态度、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探索教育技术应用与创新的途径和方法,并使中小学教师明确在应用教育技术过程中的社会责任作为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5]随着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深化,迫切需要《标准》及其所推动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来帮助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相关意识、素养和能力。

我国于2005年开始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这意味着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逐步具体化和全面化。该计划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为依据,以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目的,建立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和考试认证体系,组织开展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技术培训,以期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

这一时期的教师教育技术政策重点是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通过大规模的教师教育信息基础建设和资源建设,逐渐完备的信息化教师教育和教师培训体系,更好的促进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形成和发挥,真正使学习过程成为帮助教师利用技术改善教学,提高教学能力的过程,促使其养成应用技术的习惯。

二、我国教师教育技术政策的基本特征

(一)政策价值导向的终身化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提出应该将终身教育放在社会的中心位置。[6]1997年《全国电化教育“九五”计划》指出:“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为更多的求学者提供终身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1999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广泛应用并导致教育系统发生深刻的变化,终身教育将是教育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共同要求。”这说明在终身教育理念的推动下,国家已有了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终身教育的意识,终身教育理念也逐渐成为教育领域未来发展的指导思想,同时也为教师教育技术政策营造了终身化的政策环境。

在国家强调和推行教育终身化的政策背景下,必然引发与教师相关的教育技术政策的转向。国家实施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校校通”工程,支持建设了以中国教育科研网和卫星视频系统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这些工程都为教师搭建了终身化的教育平台。

在国家构建的教育平台上,实现终身教育的目标,国家政策必然对教师这个群体作出一定的要求。1999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从国家法律的角度将现代教育技术纳入到教师业务素质中。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求教师“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这意味着针对中小学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将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之后国家陆续颁布了《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教育部启动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等政策文件,这些文件中对教师从计算机知识培训到计算机和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培训,再到关注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教育技术能力的全员培训,其目的是为了让教师具备运用教育技术的能力,适应信息化给教育带来的变革,为教师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从而能够培养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能力和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7]

(二)政策目标由侧重知识掌握转向能力培养

1996年《全国电化教育“九五”计划》指出“要有计划地对电化教育专职人员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教学理论、相关的计算机知识等方面的培训,逐步做到持证上岗。”1999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指出“中小学专任教师及师范学校在校生都要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从这些政策的表述中不难看出,在教师教育技术政策发展的初期,国家更重视教师对教育技术知识的掌握。这一观念的确立在当时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教育技术刚刚进入学校内部,而在中小学中还有相当一部分非教育技术专业教师非常缺乏与教育技术相关的专业知识,在知识不具备的条件下显然谈不上能力的培养。其次,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初期,基础教育还是侧重以学生掌握知识为目的,这也决定了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必然强调教师对教育技术知识的掌握。再次,教育领域的变化始终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之后,我国虽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但在教育领域,人们习惯于接受既成的东西,接受书本知识。计算机技术这种新的教育技术手段要在学校领域中运用和普及,教师从观念上接受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最初必然从知识层面入手。这种种原因的叠加导致了教师教育技术政策初期对掌握教师教育技术知识的侧重。2001年《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指出“加强对师范教育专业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加强对中小学专任教师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技能培训。”说明国家已经开始关注教师的教育技术基本能力。然而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以及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大力普及,国家对教师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2000年《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指出“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2005年《全国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要求教师不低于50学时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这些政策的出台都表明在能力与知识考究中,能力已逐步占据重要地位。面对教育信息化带来的变革,教师仅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已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国家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要求也迫使教师必须具备相关的能力,因为教师的素质与其可能实施的教育,与这种教育可能达到的学生的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性。[8]

(三)培训政策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

从教师教育技术政策的初步发展时期来看,培训的内容主要是电化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手段主要是面授或者函授,培训机构主要是所有高等和中等师范院校,培训对象主要针对电教专业人员,这使得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呈现出单一化的倾向。这种培训单一化的原因是由于教育技术刚刚进入学校,需要一个逐步接受的过程。同时,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人们的思维倾向和思维视角都表现出一元化,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便以一种一元的价值取向去审视、规范现实,以至于带来了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单一化。

在教师教育技术政策进入深入发展时期以来,教育技术逐渐在教育领域进行推广普及,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政策也出现了许多变化。培训的内容不仅仅关注教育技术的知识,更关注教师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育技术能力和水平。培训的手段可以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建设并通过提供大量的经过信息化加工的教育软件和课程资源,也可以通过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及互联网等多种手段;培训机构可以是教师进修学校,可以是各级各类的师范院校或是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培训的对象开始面向全体中小学教师,而并不仅限于教育技术专业教师。这一系列的变化,表明培训正日益走向多元化。其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因此培训内容涉及更多方面。其次,培训实践的不断发展,让人们认识到不同的培训机构有不同的优势,应充分利用其优势。最后,社会发展带来了科技发展,直接影响到教师培训的形式和方法,以便更能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

三、我国教师教育技术政策的未来发展

(一)设立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专项经费

2002年《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指出“全面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在教师教育中的普及和应用,显著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加强师范院校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等专业建设,培养、培训适应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需要的中小学教师”。2004年《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创新,构建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2005年国家实施了《全国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并强调此计划对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规范教师培训工作,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等具有重要意义。从这些政策中不难看出我国政府已将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作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事业来看待。为了确保战略地位的实现,就必须加大对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投入力度。在我国,教师培训的费用主要是由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保障。在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教师培训费用必然也会出现不足,而作为教师众多培训内容之一的教育技术培训的资金就更是屈指可数,这必然会在制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同时阻碍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应当设立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专项资金,并以此保障各地尤其是教育经费紧张的地区,包括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及农村偏远地区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育技术培训。同时,建立必要的经费监督机制,以确保专款专用,提高其使用效率。

(二)加强对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评估并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估体系

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对全面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国颁布并实施了多项促进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政策,例如《全国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等。为了使这些政策能够更好地实施,必须加强对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各个环节的评估和监督。科学的评估有利于经验的总结,对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有利于进一步指导工作。同时,科学的评估也是推动教师教育技术培养和培训良性发展的必要手段,可以进一步保证教育信息化的稳步发展。

为了科学有效地对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进行评估,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评估体系。首先,建立权威的教师教育技术质量评估机构,机构逐渐向下级推广,形成质量评估的网络体系。其次,明确评估对象和内容。包括对评估机构、培训者、培训计划、培训过程、培训内容和培训效果的评估。再次,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标准,既要考虑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成绩,又要考虑教师长远的教学效果及自身的能力发展。最后,综合运用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的不足。鉴于科学评估对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重要意义,政府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建立完善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质量评估体系。

(三)通过政策引导教师运用教育技术实现自我发展

我国教育技术政策的实施,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到信息资源建设,从人才数量的储备到人才素养的提高,从规范标准的实施到推进应用,均为我国加速普及和推进教育信息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终身教育的理念已深入到教育领域的每个角落,信息设施和资源的建设是构建终生学习体系的基础,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和教师信息素养的形成也将促成教师终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可能性,也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提高学生终生学习能力提供了保障。[9]在我国加快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中,国家最先的投入总是在信息化的基础建设上,虽然信息化基础的建设已初具规模,但随着教育技术和理念的不断更新与发展,教师教育技术的培训和培养的这种强制性和周期性的方式会缺乏一定的时效性,这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会影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进程。国家应该从政策层面在鼓励教师参加教育技术培训的同时,引导教师转变观念,由强制性和周期性的培训向具有时效性的自我发展观念转变。为此国家可以为教师提供有力的教育技术使用环境、网络使用以及设备更新的优惠政策和制度保障等,不断引导教师实现自我发展,从而能紧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步伐。[10]

参考文献:

[1]陈琳,王运武.中国教育技术改革发展三十年[J].电化教育研究,2009(2):106-111.

[2]卢维兰.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政策改革三十年之演变[J].教学与管理,2008:3-5.

[3]南国农.80年代以来中国电化教育的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0(12):3-6.

[4]胡兆欣.现代教育技术视角下的教师信息素养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2011(3):42-43.

[5]何克抗.一个专业化的标准任重道远的实践[J].教育信息化,2005(9):32-35.

[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7]李涛,邬志辉,邓泽军.中国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统筹什么?改革什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视阈下的“城乡治理论”建构[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22-130.

[8]杨启亮.教师继续教育中“唯学历”目标的终结[J].中国成人教育,2000(1):22-24.

[9]李运林,陈庆贵.中国电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息与传播技术教师能力标准[R].2008.

责任编辑曹莉

网址:http://xbbjb.swu.edu.cn

DOI:10.13718/j.cnki.xdsk.2016.03.013

收稿日期:①2015-03-18

作者简介:杨挺,教育学博士,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教育法律纠纷的特点与应对机制研究”(13YJA880090),项目负责人:杨挺。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841(2016)03-0105-05

猜你喜欢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终身教育
慕课让终身教育变为一种现实
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电子白板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应用探讨
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院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从《ET&S》与《电化教育研究》对比分析中管窥教育技术发展
从教育技术的视角看数字化教育出版
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研究与实践
《终身教育与培训研究》QQ群(110278383)“共享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