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羊衣原体病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2016-02-21

现代畜牧科技 2016年7期
关键词:剖检变化临床症状流行病学

王 海

(黑龙江省东宁市畜牧兽医局,黑龙江 东宁 157299)



羊衣原体病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王海

(黑龙江省东宁市畜牧兽医局,黑龙江 东宁 157299)

摘要:羊衣原体病是一种传染病,由于感染鹦鹉热衣原体而导致,且绵羊、山羊都能够感染。临床上的主要特征是妊娠母羊明显发热,且流产、产死胎和产弱羔。在该病的流行过程中,还会有些病羊出现结膜炎、多发性关节炎等症状,特别是容易发生在羔羊阶段,严重危害养羊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加强防治。

关键词:羊;衣原体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防治措施

1病原

衣原体属于微生物的一种,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衣原体只能在活的细胞内进行繁殖,且增殖过程根据发育周期的不同可分为始体和原体。始体属于繁殖型,不具有传染性;原体具有传染性,主要由其引起感染。衣原体呈革兰氏染色阴性,呈卵圆形或者球形,不同的生活周期形态有所不同,染色结果也存在差异。另外,在被感染的细胞内能够看到多种形态的包涵体由原体组成,对诊断具有特异性。

衣原体在普通的培养基上无法正常繁殖,往往接种于鸡胚和组织培养中才能够进行增殖。衣原体具有较弱的抵抗力,对热比较敏感,鸡胚卵黄囊中的衣原体能够置于-20℃条件下保存数年。使用3%氢氧化钠、0.5%石炭酸、0.1%福尔马林、70%酒精等,都能够使其失活。另外,衣原体对红霉素、四环素、青霉素等抗生素比较敏感,而对磺胺类药物、链霉素则具有抵抗力。

2流行病学

衣原体具有较广的宿主范围,羊、牛、猪是家畜中最容易感染的动物,但年龄不同患病动物所表现出的临床症状也有所不同。1~8月龄的羔羊患病后通常多见结膜炎、关节炎,成年母羊患病后大部分流产。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羊和带菌羊。羊只排出的尿液、粪便和分泌的乳汁,以及羊水、胎衣和流产的胎儿等,都含有病原体,从而会对环境、饲料以及水源等造成污染,并经由消化道使健康羊只感染,也可通过对空气中的尘埃和液滴造成污染,从而通过眼结膜和呼吸道引起感染。如果健康母羊与患病公羊进行交配或者人工授精使用的精液来自于患病种公羊也都能够引起感染。另外,该病还可能经由吸血昆虫叮咬而造成传播。该病通常呈地方性流行或者散发性。当羊只受到应激因素的刺激,如饲养密度过大,缺乏营养,经过长途迁徒或者运输,以及感染寄生虫等,都能够诱使该病的发生与流行。

3临床及病理变化

关节炎型:通常是羔羊容易发生。发病初期,病羊体温明显升高,能够达到41~42℃,食欲不振,行动迟缓,肢关节特别是跗关节和腕关节发生肿胀,伴有疼痛,出现跛行。随着病情的加重,病羊肌肉逐渐僵硬,或者频繁弓背,往往处于俯卧状,体重下降,体质消瘦,生长发育停滞。部分病羊还会伴发结膜炎,但先出现结膜炎不一定会发生关节炎。该类型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病程一般持续2~4星期。病羊主要是在关节内及其周围、眼睛和肺脏发生病变。寰枕关节囊和肢关节发生扩张,里面含有琥珀色液体,有纤维素性的疏松絮片附着在滑膜上,长久会导致滑膜增生且粗糙,腱鞘也会出现类似病变。眼睛可见滤泡性结膜炎。肺脏病变后可分成粉红色的萎缩区和实变区。

结膜炎型:主要是绵羊容易发生,特别是育肥羔和哺乳羔更容易发生。病羊眼结膜发生水肿、充血,持续性流泪,经过2~3天角膜变得混浊,生翳糜烂,并形成溃疡穿孔。再经过数天,会有1~10mm的淋巴滤泡出现在眼结膜和瞬膜上,因此也叫做滤泡性结膜炎。部分病羊会伴有关节炎的症状,出现跛行。该类型发病率较高,病程能够持续6~10天。

流产型:一般有50~90天的潜伏期。患病妊娠母羊通常在妊娠中后期流产。主要表现流产以及产死胎或者弱羔。流产后容易发生胎衣不下,且连续数日有分泌物从阴道排出。若出现继发感染会引发细菌性的子宫内膜炎,并可能死亡。第一次流产的母羊流产率在20%~30%,之后会逐渐降低,而有过流产史的母羊则不会再发生流产。患病母羊胎膜水肿,明显增厚,子叶呈土黄色或者黑红色。流产胎儿水肿,皮下组织、淋巴结及胸腺有出血点。肝脏肿胀、充血,且表面有灰白色大小不同的病灶。

4防治措施

羊场发生该病时,要立即对流产母羊及其生产的羔羊进行隔离,且销毁流产的胎盘及其他排出物。同时,使用2%来苏儿溶液、2%氢氧化钠溶液等对污染的场地、圈舍等环境进行严格消毒。病羊可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20~40mg氯霉素,每天1次;或者每次肌肉注射160万~320万IU青霉素,每天2次,连续注射3天。也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四环素族抗生素进行混饲,连续饲喂1~2星期。

免疫接种:羊群适时免疫接种羊流产衣原体灭活苗,定期严格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进行注射,从而能够有效预防该病的流行。一般每只羊可接种3mL,免疫期可持续约3年,有效保存期至少2年。另外,羊只接种疫苗的同时可注射适量的盐酸左旋咪唑,同时将适量的电解多维溶液添加在饮水中任其饮用,从而增强机体抵抗力。

适时驱虫:羊群每年春秋季节定期驱虫,按每10千克体重皮下或者肌肉注射0.05mL复方长效伊丙硫二醇注射液或者0.2mL伊维菌素,有效防止体内外寄生虫感染,驱虫后的粪便要采取堆积生物发酵的方式处理。

收稿日期:2016-04-17

作者简介:王海(1972-),男,黑龙江东宁人,大专,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卫生监督方面工作。

doi:10.19369/j.cnki.2095-9737.2016.07.116

中图分类号:S858.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6)07-0123-01

猜你喜欢

剖检变化临床症状流行病学
昆明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的调查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区域流行病学调查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肉牛瘤胃酸中毒的发生与诊治
恙虫病60例临床分析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药物治疗临床分析
一例鸡新城疫病的诊断与防治
牛前胃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一例仔猪圆环病毒病的诊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