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互助土族民间故事长歌布柔哟之探析

2016-02-21谭新艳

黄河之声 2016年20期
关键词:土族唱词民间故事

谭新艳

(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青海互助土族民间故事长歌布柔哟之探析

谭新艳

(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布柔哟》是青海省互助县土族自治区的民间故事长歌,是一首叙事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故事长歌,笔者通过实地的采风和资料收集,从《布柔哟》的故事解析、音乐特征和传承保护等方面来介绍这种土族民间故事长歌,从而让更多人了解认识这种民间音乐,使之更好的保护传承下去。

布柔哟;音乐特征;传承

民间故事长歌是是民间音乐题材中叙事长歌的一种,以讲述民间故事为主。将各种故事体裁以散文长诗的格局加以不同的曲调流行于世。长歌曲调大多数都是固定的,不同的长歌有着不同的曲调,一般没有衬词句,相互影响也不大,基本都是根据某一个历史故事或事件内容和情节写成的,各具特色,故事曲调风格独立性很强,这是叙事长歌不同于土族其他民间音乐体裁的主要特点和重要特征。青海省互助县是土族人民历代生活的地方,在这片七彩的高原上,土族人民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属于土族人民自己的优秀文化,民间故事长歌就是其中之一。土族民间故事非常丰富,有生活故事、神魔故事、动物故事、机智人物故事、教育故事等。从这些故事中可以看出土族文明的起源和风俗习惯的来历。

《布柔呦》就是动物故事和教育故事集成的一个民间叙事长歌,整个民间故事唱完需要十几分钟。这类故事通过动物的习性、特征以及动物王国的纠葛纷争表现了人类的社会生活,抒发了人类的感情,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很强的教育功能。土族这种故事长歌一般都运用多段歌词,一段曲调来回反复来展开故事情节。多用土语演唱,衬词丰富。布柔呦就是运用母牛和小牛这个民间故事长歌中的布柔来命名的。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这首民间故事小调。

一、布柔呦的故事解析

《布柔呦》中的“布柔”土语意为“牛犊”,这个民间故事主要是围绕着母牛和小牛的故事展开。小牛把母牛的奶吸干了,想去山上找草吃,喝山里香甜的泉水,而母牛告诉小牛山上的虎狼凶猛不能上去,而小牛不听母牛妈妈的劝告,自己跑上了山,而母牛为了保护小牛被狼吃掉了。小牛深感后悔,哭诉着和母牛的灵魂对话,希望母牛阿妈的灵魂转生到那香巴拉,如有重来,一定会听阿妈的话。一方面,这个故事是土族较早的反映阶级矛盾的口头文学作品之一。作品中老母牛与恶狼之间的生死搏斗,实际上是不同阶层人们之间为争夺牧场而引发的矛盾斗争,小母牛埋了阿妈的白骨,披上阿妈的牛皮,边哭边走下山的悲惨结局,是对当时社会弱肉强食的影射。另一方面,这个故事是土族的阿姑们唱给自己的孩子和后辈们的歌,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听父母老人的话,不要让自己陷入危险的地方,具有很深的教育意义。

二、布柔呦的音乐特征

(一)调式特征和节奏特征

布柔呦这首民间故事长歌遵循了传统音乐的特征,采用了民族调式,是A羽五声调式,全曲不断的反复同一主题,上半句的结束音落在商音上,最终的结束音以羽音收尾,与歌词所表达的意思遥相呼应,增强了所要表达的语气。同时看下面的谱例能看出《布柔哟》的旋律起伏不大,比较平缓稳定,这也是适合叙事和传授的故事长歌的特点。

谱例如下:

通过谱例可以看出布柔呦的节奏以三拍子为主,而民间故事长歌在演唱时演唱者可根据语气自由延长时值,所以,在每句结尾时演唱者可自由发挥。本首小调中多采用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附点音符,没有特别紧凑的节奏,节奏比较舒缓,比较适合于这种述说的民间故事长歌。

(二)布柔呦的旋律特征和唱词特征

布柔呦的旋律是以三度为基础演唱的,旋律中大都是三度构成,这也与土族人以三为吉祥数字有关系,旋律中有一句主题的重复也是重复三遍,从这些细节中可以看出土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和风俗特征。本首故事长歌中的旋律主干音为sol,me,la,以sol开始,围绕主题旋律展开,以la结束。整首乐曲一共需要演唱十几分钟,但是旋律就是谱例上面的旋律,小牛和母牛的唱腔都用同一旋律,前面的感叹表达就是布柔哟和阿妈哟的来回切换,这样的旋律设定有利于儿童的记忆。有利于口传心授的这种民间故事长歌的传承。

布柔呦的唱词由衬词和七字句、九字句等唱段构成。土族人们都用土语演唱,由土语易过来的唱词也比较浅显易懂,适合孩子们学唱。部分唱词如下:

布柔呦——

母牛生下牛犊了,母牛奶挤着喝了,母牛的奶挤干了,牛犊一天天瘦了,

母牛一天天瘦了,母牛拉犁种田了,脚步慢着挨打了,打的全身疼痛了,

脖颈磨得裂开了,牛犊央求母牛了,央求母牛山上去。

阿妈呦——

滩里牧草长得矮,滩里牧草长得硬,滩里牧草长得苦,滩里池水浑又臭,

吃不饱来喝不足,身子不长心不宽,滩里生活真艰难。

土语的唱词也例举一小段。

Dildima xau——

Zandan fiiregu dildima xau,Hamnong rogdugu dildima xau,

Munu hamnong hudu hulowa,Bu awii amiinaa sanani。

布柔呦的唱词采用比较简单易懂的话语来表情达意,又用了排比的手法来加强语气,使得所描写的故事更加生动形象。整首小调最能打动人心的唱词就是母牛死掉之后小牛和母牛灵魂的对唱,唱词如下:

阿妈哟——

白的白的是什么?红的红的是什么?绿的绿的是什么?黄的黄的是什么?

黑的黑的是什么?

母牛的灵魂演唱:

布柔哟——

白的白的是阿妈的骨,红的红的是阿妈的血,绿的绿的是阿妈的胆,

黄的黄的是阿妈的油,黑的黑的是阿妈的毛。

这段唱词反映了下层阶级和上层阶级对抗矛盾,让人叹息阶级斗争的残忍无情,另外这段唱词用最浅显简单和直接的方式说了一个孩子都能听懂的道理,母牛用自己的生命和血的教训来告诉小牛,如果当初听了母牛妈妈的话就不会有这么悲惨的结局,唱词的一问一答也使故事更加形象,极具画面感,让人从心里感到悲伤和遗憾。

(三)布柔呦的唱法特征

《布柔呦》的唱法当中有典型的土族民间音乐的特点,就是下滑音的使用,在谱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演唱第二个布柔呦时的尾音sol就用了下滑音的唱法,另外本首故事小调的旋律起伏较小,没有特别难唱的高音,所以演唱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音域特征来适当的升高或降低音调。

三、布柔哟的保护传承

笔者采访的对象姚玉梅是青海省《布柔哟》的省级传承人,也是青海盘绣省级传承人。姚阿姨不识字,也不懂得汉语,所以她唱的《布柔哟》是通过她的阿妈口传心授所学,她现在也往下传承,把这种民间故事小调继续的传给她的子孙和徒弟们。由于本首乐曲土语语言的限制,了解本首乐曲的人也相对较少,所以互助县文化馆把本首乐曲的汉语歌词也整理出来,让更多的其他兄弟民族的同胞们能认识了解本首乐曲。

随着各种新颖的文化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发展,这些多样的文化娱乐和传播方式逐渐取代了这种故事长歌在土族人民中的传唱与发展,这种故事长歌作为土族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目前已经处于萎缩状态,加之这种民间音乐的单一性、艺人老龄化和受众量小,导致这一类的民间音乐频临灭绝,所以保护和传承迫在眉睫。笔者根据实地采风建议几点保护措施:

(一)保护传承人及培养新的传承接班人。

(二)根据实际情况对布柔哟进行创新性的继承发展。

(三)定期举行传承班培训。

(四)走进课堂,结合当地的双语教学,让土族民间音乐走进课堂。

(五)定期举行演出和交流。

四、结语

《布柔哟》是土族人民在长期的时间生活中的智慧结晶,也是土族民间音乐的表现形式,是土族民间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保护这种民间音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传承和保护民间音乐,让博大精神的民间音乐发扬光大,让中华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永葆青春。■

[1] 乔志良.互助土族民俗文化[M].青海民族出版社,2015.

[2] 青海土族民间文化集编委会.青海土族民间文化集[M].青海人民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土族唱词民间故事
唱词(外一首)
说说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为什么感动人
技能的改进与资源的获取——以土族《格萨尔》中的传统手工业为例
漫话民间故事
那唱词本上,满是回忆
漫话民间故事
土族聚集区传统常用野生植物及相关传统知识的研究
广西文场的曲词艺术特征研究
神秘的土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