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康县发展林果产业的几点思考

2016-02-20何瑞霞

乡村科技 2016年14期
关键词:康县支柱产业林果

何瑞霞

(康县林业局白杨林业工作站,甘肃 康县 746500)

对康县发展林果产业的几点思考

何瑞霞

(康县林业局白杨林业工作站,甘肃 康县 746500)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在建党100周年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根本的就是要切实发展农村生产,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甘肃省康县具有丰富的林业资源,林果产业在国民经济收入中占据主导地位。基于此,从如何搞好林果业产业开发,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几点思考。

林果业;开发;康县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地方经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立足资源优势,合理开发利用,并把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从根本上解决一家一户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产供销相脱节的矛盾,以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甘肃省康县要走出特色经济发展的困境,培植地方财源,振兴本县经济,就应立足林业资源优势,把林果支柱产业开发作为振兴康县经济的突破口和主导产业来抓。

1 选择林果产业作为突破口和主导产业的依据

1.1 自然发展优势

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甘、陕、川三省交界地带。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性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无霜期短,生长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为林果产业的发展孕育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核桃、花椒、茶叶、蚕桑和木耳等具有一定的发展规模,其产品已享誉省内外。

1.2 林果产业优势是康县经济发展的可靠基础

康县是全省重点林区县之一,全县土地总面积2 958.46 km2,辖8镇13乡351村1 641个合作社,总人口20.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614 4万,非农业人口2.485 6万,有乡村劳动力12.415 8万。其中,林业用地总面积(集体)16.55万hm2,有林地9.84万hm2,疏林地2.57万hm2,灌木林地3.15万hm2,未成林造林地0.37万hm2,宜林地0.62万hm2,全县活立木蓄积量438.8万m3,森林覆盖率56.46%。遍布全县的经济林资源极其丰富,其中大宗林果产品就有20多种。截至2014年底,全县共有茶园面积累计达0.39万hm2,实现茶叶总产量61.5万kg,产值6 150万元,桑园面积达0.30万hm2,蚕农收入927.96万元,花椒产量达到380 t,为农民创收约3 420万元,核桃总面积达到4.63万hm2,实现了人均0.2 hm260株,全县核桃全覆盖的总体目标,香菇、木耳、天麻等特色产品已打入北京、杭州及兰州、深圳等大中城市,深受消费者青睐,还有杜仲、油桐、棕榈、漆林和板栗也突出了区域特色,这些都是进行林果产品开发的有利条件和全县经济发展的可靠基础。

1.3 林果产业开发对发展本县经济有巨大潜力

尽管林果产业开发对本县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从开发的现实水平看,有的产品开发起步晚,有的由于思路不对、方法不对、措施不得力,因而其自身蕴涵的巨大潜力未能完全挖掘出来。如果能遵循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走产业化开发路子,情况会大为改观,前景十分看好,对康县经济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些林果产业开发处在“小而全”的传统格局,这也是“项目”、那也是“拳头”,未能按商品生产规律进行地域分工。因而,作为一个项目还没有真正成为产业优势,譬如核桃产业,应该说是康县的优势。近年来,县上加大发展核桃产业的力度,但由于管理措施、品种推广等方面正在起步阶段,大部分核桃树处于自由生长和零散分布的经营上,产量长期在200万kg上下徘徊。究其原因是品种退化,科技投入不足,致使增产措施得不到落实,产量上不去。若能发挥区域优势,形成规模经营,进行系列加工开发,康县核桃产业走向创建绿色食品认证品牌之路,将会成为全县经济的一大支柱。

同时,加工增值上不去是最大的薄弱环节,各类林果产品都是以出售原始产品或初级半成品为主,若大办龙头企业,进行深精加工、系列开发,实现高附加值,不仅可使产业发展出路广阔,而且可解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2 加大林果支柱产业开发力度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2.1 突出区域特色,实行分类指导

依据全县南北中3个不同的生态区域,按照把好的做大、大的做强的原则,实行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始至终把因地制宜的原则贯穿于整个林果支柱产业开发全过程中,坚持宜果则果,宜菌则菌,宜桑则桑,宜茶则茶,抓主抓重;充分利用房前屋后,发展庭院经济;利用沟边、地埂、荒山荒坡“三地”优势,精品种、大规模地在全县建成六大经济林果基地,即在平洛河流域建成六月椒、大红袍为主的花椒基地,在望关至王坝、城关至豆坝90 km区域建成以乌米子、晋龙l号、礼品l号、中林l号和中林3号为主的核桃基地,巩集至窑坪建立蚕桑基地,在康南建立板栗、杜仲、耳林混交经济林基地;同时,利用区域小气候特点,规模发展茶叶、油桐、棕榈等乡土经济林,以夯实林果产业开发的后劲,真正形成“南茶北桑、整县核桃”的区域开发新格局。

2.2 落实优惠政策,多渠道综合开发

在保持农村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应进一步创新机制,落实优惠政策,坚持多种形式、多种经济成分、多层次、多渠道综合开发的路子,特别应鼓励国家、集体、个人或独家出资或合股联办,采取工农结合、机关农村结合的方式,形成多种经济成份并举、多层次、多渠道开发格局,在生产经营上向发展有计划、生产有任务、产量有定额、质量有标准、作业有程序、技术有规范、成本有核算与效益有指标的方向发展,形成具有康县特色的开发模式。

2.2.1 承包式开发。为提高开发效益,采取吸引省内外、区内外、县内外的能人大户、专家教授、工程技术人员、机关单位、社会团体实行包村社或农户的耕地、低产耳山、茶园、椒园和桑园的方式进行改造,综合开发,以发挥最大效益[1]。例如,全县林改完成后,有许多外地客商到康县对农村群众的林权进行流转,既增加了群众的收入,也促进了当地的发展。

2.2.2 股份制开发。运用市场经济的凋控手段,吸引省内外、区内外、县内外的能人大户、专家教授、工程技术人员、机关单位和社会团体以股份合作的形式进行开发[2]。例如,部分乡镇的群众在选好发展项目后,以各自的林地、荒地、技术等为股份,合股经营、按股分红、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既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又弥补了各自的不足。

2.2.3 租赁式开发。由各经济林果专业合作社向群众租赁林地、耕地发展以林果产品开发为主的特色产业。

2.2.4 购买式开发。为进一步合理配置资源,采取吸引省内外、区内外、县内外的能人大户、企业单位、社会团体一次性购买村、社、农户经营的现成资源的方式,发展多种经营,促进林果支柱产业开发[3]。

2.3 广泛培训技术人才,加大科技投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林果支柱产业更需要加大科学技术的投入。在林果支柱产业开发中,坚持“远抓教育,近抓培训,长短结合,培训人才”的指导思想,坚持不懈地抓科学技术的普及、推广、应用。一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邀请外地专家、学者前来教学、指导,把外地的科学、先进、实用技术嫁接过来;组织县乡技术骨干去外地参观、代培、取经,引进技术,为我所用。二是以县农职中为依托,围绕核桃、花椒、板栗、蚕桑、茶叶和食用菌等林果产业,开设专业课程定向培训科技人才。三是对涉林专业的大中专院校毕业学生,按其所学专业,分配第一线工作,为基层服务,为林农服务。四是在全县范围内,采取以会代培、深入现场培训等各种形式,培训各类农民技术员,使农村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推动康县林果支柱产业的健康发展。

2.4 严标准,创品牌

大力提高林果支柱产业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在开发林果支柱产业上严格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力求使特色产业开发在较高层次上起步,靠质量标准稳占市场。在提高支柱产业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上,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面向国际国内大市场,搞好市场营销,全面推介康县林果支柱产品,提高康县林果支柱产业特色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2.5 积极创建经济龙头,不断强化开发深度

在林果支柱产业开发中,应把抓龙头企业、龙头产业、龙头产品、龙头项目作为开发的一条主要措施,坚持走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路子,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根据市场和林果产品产业发展的需要,组建食用菌服务中心、蚕桑服务中心、林果服务中心、茶叶服务中心。把每一个单位办成一个产业的龙头,以龙头带动产业发展。在服务组织建成相应的经济实体过程中,其工作由单纯服务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单项服务型向多元综合型转变,使每个服务体系都形成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运行机制,既服务又生产,既加工又销售,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逐步形成公司加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经济模式,把全县分散经营的、一家一户的小生产通过服务体系与国内外大市场相衔接。

2.6 正确处理开发和利用、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做到可持续发展

林果支柱产业开发要遵循自然规律,特别是林业生产周期长的特点,从长远着眼,既要注重经济效益更要保持生态平衡。这就要求在林果开发中不可“杀鸡取蛋,竭泽而渔”,应从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出发,重视资源的培育,以强有力的后续资源,促进林果支柱产业开发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

[1]张康健,张亮成.经济林栽培学(北方本)[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

[2]张建国.中国林业经济学[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2.

[3]中南林学院.经济林产品利用及分析[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

F326.2

A

1674-7909(2016)14-53-2

猜你喜欢

康县支柱产业林果
房地产重回支柱产业
推动绿色能源产业向云南第一支柱产业加速迈进路径探析
黄钟乐·西安诗友资助康县贫困学生感赋
甘肃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平山县主要林果有害生物的发生及防治
前三季度四川省五大支柱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甘肃康县、西和手工造纸调查
浅析甘肃省康县周家坡铜矿成矿
阿克苏林果虫害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海南:推进医疗健康产业成为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