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铃薯黄萎病与枯萎病防治

2016-02-20张治军

西北园艺(综合) 2016年6期
关键词:药剂拌种维管束治军

张治军

马铃薯黄萎病与枯萎病防治

张治军

马铃薯黄萎病、枯萎病、是近年陕北马铃薯发生较重的病害,一般造成减产30%。现将为害特点及拌种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1 发生规律及为害特点

1.1 马铃薯黄萎病 别名马铃薯早死病,为严重的土传和种传真菌病害,病原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7月下旬发病,发病初期由叶尖沿叶缘变黄,从叶脉向内黄化,后由黄变褐干枯,但不卷曲,直到全部复叶枯死,不脱落。根茎染病初症状不明显,当叶片黄化后,剖开根茎处维管束已褐变,后地上茎的维管束也变成褐色。块茎染病始于脐部,维管束变浅褐色至褐色,纵切病薯可见“八”字半圆形变色环。病菌以微菌核在土壤中、病残秸秆及薯块上越冬,次年种植带菌的马铃薯即引起发病。一般田块发病率15%,严重田块发病率达38%。地力较差、农家肥施用不足、连作地发病重。

1.2 马铃薯枯萎病 属土传真菌病害,7月下旬开始发病,发病初期地上部出现萎蔫,早晚尚能恢复,似缺水状,遇高温干旱成片枯死,剖开病茎,薯块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时病部常产生白色至粉红色菌丝。病菌以菌丝体或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在带菌的病薯上越冬。次年病残体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雨水从伤口侵入。一般田块发病率15%,个别严重田块发病率达45%。地力较差、农家肥使量不足、连作地发病重。

2 综合防治技术

根据两病发生危害特点,在做好农业防治工作同时,进行药剂拌种。

2.1 严格选地 选择4年以上未种过马铃薯、地势平缓、肥力较高、前茬为禾本科或豆科的地块种植。秋季深翻,以减少越冬病原菌。

2.2 选用抗病品种 增施农家肥、钾肥,氮磷钾配合施用。

2.3 药剂拌种 每100 kg切好的种薯,现将50%多菌灵200 g、75%农用链霉素50 g、滑石粉2 kg充分拌匀,再将混好的药剂撒入种子进行拌种,拌种后放置阴凉处4~5天播种。

2.4 加强田间管理 苗期至开花期和块茎生成期,及时中耕除草以提高地温,开花前根据根据长势追施氮素肥料。

张治军,陕西省横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邮编719000。

2016-09-22

猜你喜欢

药剂拌种维管束治军
不同杂种优势群玉米茎秆维管束性状比较分析
花期摘叶和摘萼片对库尔勒香梨维管束发育影响及与萼筒脱落的关系
氮肥对超级杂交稻穗颈节间维管束结构的影响
洛南县马铃薯药剂拌种试验初探
药剂拌种防治小麦病虫害技术
巧切西瓜
我党治军从不手软
朱元璋在元末农民起义军中的治军方策
冯玉祥治军特点初探
辛弃疾的作战和治军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