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项世界遗产给特色小镇建设的启示
2016-02-20撰文波音
撰文/波音
两项世界遗产给特色小镇建设的启示
撰文/波音
自古以来,人类对宜居宜业有着坚持不懈的追求和实践,也留下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案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世界遗产,初衷在于认识和保护卓越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在《世界遗产名录》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特色小镇。
作为乡村与城市之间的中间形态,理想的特色小镇必须是“宜居”和“宜业”的—— 既要适合居住,又要适合产业发展。这是对当今中国城市与乡村弊病的一种“逆袭”:城市不宜居,乡村不宜业,所以我们要打造特色小镇。
自古以来,人类对宜居宜业有着坚持不懈的追求和实践,也留下了很多值得今人借鉴的案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世界遗产,其初衷在于认识和保护卓越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因此在《世界遗产名录》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符合特色小镇概念的世界遗产。
下文笔者借助两个世界遗产城镇发展的事例,试探讨特色小镇的建设思路。
丽江古城:旅游表象下的小镇根脉
首先来看看云南丽江古城。丽江古城的英文名字是OLD TOWN OF LIJIANG,而同一年成为世界遗产的平遥古城的英文名字是ANCIENT CIT Y OF PING YAO,TOWN和CITY的不同,揭示了两个中文名字都叫“古城”的遗产之间的重要区别。
丽江古城本质上是一座古镇,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它由大研古镇、束河古镇和白沙古村构成。其中,大研古镇、束河古镇的形成与发展,均得益于茶马古道上的贸易繁荣,是纳西族人、藏族人、汉族人的一处重要古代贸易集市。800年的岁月将丽江打造成为没有围墙、依山傍水、古韵悠扬的城镇。丽江古城曾作为贸易重镇角色在抗日战争期间经历了最后的光辉时刻,当时大量抗日物资运送依靠该地的滇缅公路。但此后,其商贸功能逐渐减弱,“宜业”的功能越来越弱。
波音
世界遗产杂志社执行主编
大研古镇无疑是充满浓郁民族风情的特色小镇,风光优美,玉龙雪山就在它的旁边。假如没有20世纪90年代以来丽江旅游业的勃兴、给大研古镇注入维持其继续发展的资金和人脉,很难说它会不会有今日之繁荣。缺乏产业支撑的古镇是否能够长期维持原貌,笔者是很怀疑的。如果没有旅游产业,古镇更大的可能是逐渐衰落,大量的老宅将因为无力维修而破败。茶马古道沿线许多已经衰败、衰亡的小镇,就是最好的说明。
如果我们把大研古镇视作特色小镇,它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可持续的产业是小镇能够长期充满活力的经济基础。如果仅靠财政输血,那么地处边陲山区的大研古镇最后结局可能是成为一处遗址。
旅游产业是大研古镇繁荣的基础,但要保持它的民族风情特色,仅有旅游产业是不够的,还要对自身特色文化有深刻认识和有效保护。如果没有特色文化,就无法体现特色。应该说,丽江古城世界遗产管理局这20年来的重要工作,就是研究和保护古镇的特色。在他们的努力下,我们今天才能看到基本保持了古老面貌的、有鲜明特色的大研古镇。
大研古镇给特色小镇的启示是,产业发展与文化保护并举,缺一不可。如果我们要让与丽江类似、有传统文化积淀的小镇成为特色小镇,应该让它现有的产业能够延续,或根据情况引入一些新产业,同时必须挖掘小镇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特色,并尽力使其凸显出来。
特拉维夫白城:“年轻”的世界遗产
接下来,我们的视线转向国外的一处世界遗产——以色列的特拉维夫白城。
今天的特拉维夫是以色列一个拥有几十万人口的城市。特拉维夫白城(后文简称白城)是这座城市里一处约有4000幢白色、浅黄色建筑的街区。从规模上看,白城具有我们今天所说的特色小镇的部分特征。
以色列建国前后,大量犹太人涌入当地,住房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犹太人对住房有着各种要求。当时,欧洲建筑界现代运动兴起,包豪斯建筑理念与犹太人的住房需求刚好吻合,很多设计师到特拉维夫,把包豪斯理念应用到这座新兴的城市中。
当时的一位城市规划师帕特里克·格迪斯爵士说:“我们的理念和模型是花园式的村庄。但是花园式的村庄不再仅仅局限于郊区,它也将进入城镇和市区的中心地带。”这句话是对白城特色的恰当注解。
白城中的很多建筑可能只有七八十年的历史,却成为世界遗产。拥有如此短的历史而名列《世界遗产名录》,这种案例在世界上极其罕见。白城的成功,鲜明的建筑特色应该是重要原因。
特拉维夫这座城市是新建的,白城街区并没有多少传统建筑存留,但设计师们还是非常接地气,在按照自己的理想设计建筑的时候,也照顾着当地的环境。比如,针对当地地中海气候的特点,在建筑的几面墙上都留有窗户,以方便空气对流;为避免强光刺眼,他们缩小了欧式窗户的尺寸,以避免强光刺激;此外,他们还设计了有顶阳台,不仅可以遮阴,还带来窗户与阳台平齐的视觉感受。
参与白城建设的设计师们的确吸收了现代建筑运动的精髓,同时也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了调整,使之符合犹太人传统的建筑理念。当时,大量中东欧犹太人家庭移居特拉维夫,他们继承了犹太平等主义的传统观念,也吸收了当时盛行的集体主义的思潮。
白城街区中心建有花园和公共建筑,街区周围则修建了主干道和机动车道,以满足犹太社区的公共需要。与此同时,在街区内部修建了一些狭窄的街道——门前小道。这些小道被有意建造得“不方便”,只能作为居民的人行道。如此一来,居民就可以在自家旁边的街道上自由漫步,从而增强了土地属于公众的归属感,使广大民众产生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街区、街道就这样与犹太人的传统理念稳妥地搭配在了一起,让犹太人觉得,这就是我们需要的房子,这就是我们需要的街区。
白城给特色小镇的启示是,满足居住者需求与打造建筑个性并举。如果我们要另起炉灶,打造一个类似于特拉维夫白城的全新特色小镇,也绝不是建空中楼阁,应该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并把它与当今的规划、建筑潮流相结合。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考虑小镇未来居民的实际需求和思想理念,创造出属于未来居民的个性小镇。
上文讲述的两个世界遗产案例,一个是古镇的延续,一个是新镇的兴建;一个是我国的边疆小镇,一个是国外的现代街区。两者有着强烈的反差,但都不失为人类打造宜居宜业家园的成功案例,可以给我们今天的特色小镇建设提供借鉴。
我们必须接受的一个现实是,一个特色小镇的形成,可能至少需要几十年的长远规划与实践积淀,即使白城这样“年轻”的世界遗产,也是经过了几十年的建设和维护才终成正果。对于特色小镇这场正在风靡全国的“新运动”,大家慢慢来,用心做,争取能给后人留下属于我们时代的世界文化遗产。
两个世界遗产案例,一个是古镇的延续,一个是新镇的兴建;一个是我国的边疆小镇,一个是国外的现代街区。两者有着强烈的反差,但都不失为人类打造宜居宜业家园的成功案例,可以给今天的特色小镇建设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