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商品:大宗商品交易的“大淘宝”
2016-02-19罗东
罗东
“我们把线上的信息、交易、支付结算和线下的物流、仓储打通,中间加入仓单融资、订单融资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总的来说,就是集信息流、物流、金融流、商流及一系列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如同大宗商品行业的‘大淘宝。”齐鲁商品交易中心(下称“齐鲁商品”)高级副总裁彭占稳对《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下称《21CBR》)记者如是总结道。
齐鲁商品立足大宗商品现货市场的线上交易,包括金属、能源、农产品、工业原材料等,并在2015年进一步完善了商品交易配套的供应链、物流体系、仓储交收体系、信息咨询体系和金融支持体系。基于线上与线下打通的交易平台,齐鲁商品日交易达到 100 亿元,全年交易量近2万亿元,是大宗商品行业知名的交易平台。未来,齐鲁商品希望借助大规模交易量,形成一个透明的大宗商品价格指导体系。
彭占稳表示,这听上去很复杂,但实际上齐鲁商品的内在逻辑和淘宝是类似的:利用互联网工具,解决传统线下交易中的信息不透明、交易效率低下、交易信用缺失等问题。当然,大宗商品的交易痛点和环节要比大众消费复杂得多,总结为三个痛点:
第一,信息不透明。彭曾经拜访过一家印度的出口商,他惊讶地发现这家企业连自己的棉花在中国卖多少钱都不知道。“棉花进口是配额制的产品,之前只跟贸易商打交道,已经有了贸易习惯,自己调研棉花价格或另找渠道,既有成本,对合作伙伴关系也都有负面影响。”
第二,双方缺乏信任基础。大宗商品交易附加了物流成本、检验成本、仓储成本,买方还涉及下游商品订单的交付,试错成本非常高。缺乏放心交易的机制,无疑会阻碍交易的效率。
第三,资金短缺。不论买家和卖家,都会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而银行放贷又顾虑重重,因为这类企业往往是民营及中小型企业,加上之前出现过的货物重复质押、货物价格等要素的不稳定性都是难以回避的风险。
三个痛点一环扣一环,导致如今在国内电商体系日趋成熟的背景下,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仍较为落后,出现产业不集中,金融化程度不高,互联网程度低等问题。齐鲁商品希望用“互联网+金融”模式改变大宗商品市场的生态系统。
在资金与仓储完备的基础上,齐鲁商品还为交易双方提供增值服务,分为两个核心内容:一是风控服务,根据买卖双方的交易记录设计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二是营销服务,围绕不同大宗商品的交易上线做一系列营销和整合的配套服务。“这是和淘宝模式不同的地方。对于特殊产品,比如基本处在寡头市场的纸浆,我们会选择较大的贸易合作伙伴,共同拿出资源建设交易频道。”彭占稳介绍道。
如果说淘宝是用黑板报式的方式卖商品的话,齐鲁商品实行的实时挂牌与竞价交易结合的电子化交易模式,应该是一个更高级的交易模式。目前,齐鲁商品正在筹备上线更多的产品,让更多的群体参与,增加平台的流动性,在立足现货交易的基础上,实现期货与现货互通以及价格调节机制两个业务板块,打造出大宗商品行业的“大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