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很少死于强大的敌人 大都窒息于自我沉醉的花环
2016-02-19吴晓波
吴晓波
一群人走进沙漠找水。有的人忙着不断打井,错了一个再打一个,锲而不舍;有的人不忙着干活,他先看地貌、找资料、访土著,试图摸清了规律一举而胜;也有的人晃晃悠悠直接走到一块地前,直指下面说,这里有水,往下一打,果然有水。
第一类是经验主义者,第二类是科学主义者,第三类便是直觉主义者。
在商业的世界里,的确存在着很多直觉超好的企业家,他们能从一个很不起眼的细节里迅速发现上帝指间的细缝,不需任何论证就能找出最便捷的解决方法。
我认识一位老资格的饮料企业家,他以擅长营销闻名业界。在很多年里,每当岁末,部属们便会把很多花花绿绿的饮料铺满他硕大的办公桌,他一小口一小口地试饮,然后坚定地告诉大家:糖度应该是这个,含乳量应该是这个,颜色应该是这个。据说,与所有的实验室报告相比,他的舌头从来是最准确的。
我还认识一位网络游戏的总裁,他从来不玩游戏,每次游戏上线审定会,他就蜷坐在最后一排,一个个产品经理上台路演,听完一整天,然后由他决定,哪个可以上,哪个的某些细节要修改,哪些就是臭狗屎。“如果调研公司会告诉你谁是爆品,他为什么不自己上?”
记得2007年的时候,我访谈马云,聊及支付宝,他说,在论证会上,几乎所有的人都担心,在假货横行的淘宝平台上,这一模式会造成不可控制的坏账挤兑。只有他自信地认为,“到淘宝来做生意的人绝大多数是想赚钱而不是来欺诈的。”我问他,依据从哪里来?他想一下说,是直觉。
爱迪生是一个励志哥,他讲过一句很著名的格言:“天才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这句话被贴在几乎所有中学教室的白墙上。其实这句话还没有讲完,爱迪生的原话是:“天才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但这1%的灵感尤为重要。”
1%的灵感,就是一个人的直觉能力。
商业活动就本质而言,是一场面对不确定性的智力博弈,这种不确定性由消费者的潜在心理和未知的使用习惯构成,甚至连消费者自己也对此一无所知。因而,对此的判断从来是危险的和不可靠的。
所谓的判断又有两条路径:其一是唤醒和迎合需求,其二是创造新的需求。譬如在乔布斯看来,后者才是牛逼的企业家应该干的事情,用他的话说,“我们有很多用户,我们对自己已拥有的用户基础做了大量研究。我们还非常小心地关注行业趋势。但最后,由于这一做法将某些事情复杂化了,所以要通过用户小组进行产品设计真的很难。很多时候,人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直到你展示给他们看,他们才弄清楚。”
高迪说,直线属于人类,曲线属于上帝。唤醒和迎合需求是“直线”,创造新的需求是“曲线”。拥有超人直觉的天才无疑是上帝最宠爱的那一小撮人。
直觉主义也许是商业游戏中最迷人的那一部分,但它很容易走向反智。在很长的时间里,中国企业界是一个被直觉主义者统治的世界,他们天赋极高,勇于判断,能够在极混沌的环境中直达要害,火中取栗。久而久之,他们中的一些人沉迷于直觉,不再相信知识和建立在数据基础上的调研,成为了商业世界里的神秘主义者。
直觉主义者很像一个短跑选手,牙买加人博尔特的百米冲刺能力基本上来自天赋神力,而马拉松冠军的成功则大多取决于后天的勤奋。恰巧,企业家的工作是马拉松式的,很难想象,他每天都带领着团队百米冲刺。
一个过度迷信直觉的人,会对所有的理性知识产生怀疑,从而自信地自我屏蔽。所以,古往今来的天才,很少死于强大的敌人,而大多窒息于自我沉醉的花环之中。
一个人的成就,在早期有可能来自于直觉,长期则必来自于敬畏,后者与勤奋、对规律的尊重和对风险的防范能力有关。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景象:一个行业的颠覆,往往来自于边缘之外的小人物,他以前所未见的直觉能力击破现有的竞争壁垒,建构起全新的技术或应用场景,而他的可持续成功则必须建立在科学决策和对行业的长期专注上。在直觉、经验与科学三种能力中,直觉会通达经验,但却可能遮蔽科学和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