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及其时代价值

2016-02-19童吉鹏

新疆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唯物主义客观性马克思

童吉鹏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及其时代价值

童吉鹏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自古以来,人们除了自觉贯穿着对人类自身和事物存在的深切关注外,都有意识地对真理问题进行探究。在近代哲学认识论发生转向以后,关于真理问题便成为了哲学研究的热门主题之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基本内涵,对于抵制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渗入”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基本方法,同时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乃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都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内涵;时代价值

真理问题一直被众多学者所关注。真理是一种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通俗的讲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并正确反映其客观规律。人的认识的过程,就是不断的排除缪误,获得真理的过程并在客观真理的指引下,改造客观世界,实现客观事物对于人的价值。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真理观的创立

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真理观、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真理观的同时,也继承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关于真理观中的优点,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观,这种真理观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真理观。

在真理观的问题上,马克思对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一切旧唯物主义进行了批判,特别对把认识的对象实物或者事实,理解为纯粹绝对的物质客体进行了狠狠的批判。对此,马克思指出,费尔巴哈没有清楚的看到他所面对的客观世界,已经早已不是原始的自然界,周围是早已深深打上人类烙印的世界。因此,就唯物主义仅仅把认识的对象实物或者事实,理解为纯粹绝对的物质客体,这种认识对象在现实的认识活动中是不存在的。

马克思对这种实践真理观的思维方式也是显而易见的。在《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就提到“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人的感性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①显而易见,一切旧唯物主义真理观中是离开了社会、离开了人的社会实践,把人的认识知识简单的视为对客体的感性直观反映,这是一种消极被动、简单机械的反映论。因此,一切旧唯物主义并不能理解真理的实质、真理的现实基础、条件和标准。此外,唯心主义的真理观,认为真理是人的思维的产物,是英雄历史人物的创造的,总而言之,把真理归结是为上帝和神意的体现。一切旧唯物主义忽视实践和认识主体的能动性。唯心主义虽然发挥了人的能动性,却滑向了神启论。

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真理观是在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真理观和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过程中,吸收了其中有关真理的合理成分,然后坚持了以人为社会基础,把认识和实践联系起来,把实践作为连接思维与存在的桥梁,实现思维与存在的统一,让实践有效弥补这种主客体之间产生的间隙。此外,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在本质上既不同以往一切旧唯物主义的真理观的纯粹客观性和直观性,也不同于唯心主义的纯粹的主观性或者神的启示,马克思主义真理观是建立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并带有实践性的实践真理观。

二、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基本内涵

马克思在批判和继承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真理观和以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真理观为代表的旧真理观的过程中,创立了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的真理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从实践理解真理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强调的是主观同客观相统一、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相一致。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和一切旧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一切旧唯物主义强调脱离主观感觉经验的客观性,只是简单的从外在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客观性去理解存在的真理;唯心主义先验论,则完全是脱离客观实际,从绝对精神的范畴去理解存在的真理。反观,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则是从主观和客观、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起来的实践去理解,因此,在马克思看来,“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②马克思从唯物主义的本源出发,坚持实践是人类获得真理的桥梁。

实践是人类的自觉行为,人类通过实践与客观世界相联系,然而人的认识不是与生俱来的,人的认识要在实践中获得。因而,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当中的真理是在实践中产生,是受之规定的真理。随着实践的推进,人类的认识也将不断获得进步,因此,马克思进一步强调了,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真理的认识是从相对向绝对的转化过程,真理往往同错误的思想进行长期的斗争,来实现走向绝对真理或者接近绝对真理的彼岸。

(二)从实践理解真理的属性

客观性是真理本质属性,真理的客观性是人的认识同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相符合,具有一致性,简单的来说真理内容的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种客观性由于是在实践生成的,因此既受真理的本质规律规定,也受实践主观性的客观性制约。

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客观性,不是思维形式上的经验主义客观性,而是客观内容与真理形式相统一的客观性,真理形式,客观上是指真理性认识当中思想内容的结构方式、存在方式。简单而言之,就是指真理内容的表达方式。马克思真理观强调的是既不能脱离真理内容去理解所谓真理形式,也不能脱离真理形式去理解真理内容,真理客观性应该是真理形式和真理内容的统一。

真理是为实践所规定的主观与客观统一性,根本特征就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揭示。真理经过人脑的改造成为人的思想,它既是一种主观性的客观性,也是一种具有客观的主观性。由此也决定真理是不依靠任何阶级、集团或者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把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外部客观世界作为认识对象。

(三)从实践理解真理的具体性

真理是具体的。列宁曾经说过“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③真理的具体性主要取决于实践所规定,一方面,真理在思想形式上反映的是思想内容不是抽象的,是具体的,是以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的,客观的事物本质和规律总是在具体的实践中表露出来,被人们所认知。因此,人们反映的真理只能是具体真理,不可能是抽象真理。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真理观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真理观,那么检验真理的实践一定不是抽象的,是客观的、具体的实践。因此,也决定了检验真理的实践认识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是相一致的。所以,从本质上看,检验真理的实践的具体性,进一步决定了真理性认识的具体性,即真理的具体性。

真理是具体的,也是相对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范围和条件。离开具体的条件,无法确认认知的真理性。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式,就把真理具体性的认识以实践作为判断的标准。而人的实践活动是一种变革外面对象的活动,也必然是要受到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制约,因此,在实践活动中,要把尊重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作为前提,把握好真理的具体性。

三、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时代价值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建设实践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的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因此,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过程中要坚持真理、运用真理和发展真理,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创新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真理观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从本质上决定了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创新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当中,在实践发展创新,形成的中国化理论在实践再次接受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不断推进和深入,使马克思中国化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革命性主要体现在其实现了以实践为基础的思维方式的变革。它跟旧唯物主义有本质的区别,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强调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性,主张主体和客体结合起来,在主客体的辩证发展中转化为社会实践。俄国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犹如春雷一般敲响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共产党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大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在主客体相结合下,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社会变革。在中国新民主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的过程中,价值真理和事实真理的关系,与价值真理和事实真理关系一样,都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统一,使得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从始至终得到彻底贯彻。

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基本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开拓进取,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观和中国的具体实际国情相结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推进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和创新了一大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伟大复兴“中国梦”等一系列真理性认识的理论成果。

(二)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与价值观辩证统一,有效抵制西方价值观侵蚀

马克思主义真理观是以实践为基础,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贯穿于对真理的理解之中,同以往一切旧唯物主义相区别的科学真理观。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是关于对价值关系与价值意识的总体看法及认识,是对一件事情价值评价的重要准则。人的价值意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另一方面,是人的精神调控因素,主要表现为人实践活动的动机或者动因。马克思最高的价值追求就是要在真理观与价值观辩证统一的基础上,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实现全人类的发展,彻底实现共产主义。

近些年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打着所谓的“普世价值观”来冲击社会主义价值观。要抵制西方价值观的入侵,首先,就要用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和价值观相统一的原理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指导思想,其次,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和价值观辩证统一的思维来识别西方国家宣扬的“普世价值观”。“普世价值观”打着“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旗帜,其实质是宣扬和推销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企图推翻不在其控制中的国家政权,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野心家精心设计的圈套。“普世价值观”字面意思早已经变质,也早已超出了其价值观的范畴,带有浓厚的政治策反色彩在里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普世价值观”做包装,作为一种“武器”出口到各国,实质就是要控制他国政权,实现其政治目的。因此,“普世价值观”包裹的都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价值目标,在字面上带有欺骗性。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推崇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利己主义的价值取向,这些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真理观取向是相背离的。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与价值观辩证统一原则,能够让我们自动识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推崇其价值观的意图,实现有效抵制。

(三)马克思主义真理观,是检验社会实践认识和发展理论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真理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指导思想,而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又是检验中国特色社会理论的唯一标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中国梦”思想,都是在中国新民主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实践过程中被证明和检验过的真理,已成为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真理并上升为党的指导思想。这些伟大真理的取得,靠的是在实践推移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然而,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当前,一些人往往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验化、狭隘化,把眼前的事实和自身的经验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甚至,一些领导干部把利用职权获得非法利益作为自己思想的真理,作为指导自身行为的标准,就是被这种错误的真理观和人生观所误导,完全陷入到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的真理观误区。因此,在时下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需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和价值观的辩证统一原则,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价值判断的真理,用其对自己周围发生的事件做出正确的评价,坚决抵制西方国家价值观的侵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更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和价值观的辩证统一思想,来鉴别真理、认识真理、发展真理,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忘初心,继续追求真理和价值目标的统一。

注释:

①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提纲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56.

②列宁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29.

③列宁.哲学笔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229.

[1]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版)(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一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3](英).罗素著.何兆武,李约瑟译.西方哲学史(第一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

[4]李崇富.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版)[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5]侯惠勤.意识形态的变革与话语权[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1).

[6]刘荣军.论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精神实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1998,(2).

[7]董玉整.试论真理符合论是一切真理论的基础[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5).

[9]张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科学内涵及现实意义[J].理论学刊,2006,(11).

[10]赵维科.从传统符合真理观走向科学实践真理论[J].江西社会科学,1999,(10).

2016-09-01

童吉鹏,男(汉族),在读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猜你喜欢

唯物主义客观性马克思
唯物主义何以言“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前世”“今生”与“再生”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宪法解释与实践客观性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实践唯物主义不是方法
实现“历史解释”多样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社会化知识及其客观性探析——兼议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
哲学唯物主义不必拥抱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