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
2016-02-19刘祖洪德江县煎茶镇农业服务中心贵州铜仁565200
刘祖洪(德江县煎茶镇农业服务中心,贵州 铜仁 565200)
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
刘祖洪
(德江县煎茶镇农业服务中心,贵州铜仁565200)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安全问题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培育无公害农作物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部分。然而,受到原有农业生产方式影响,无公害农作物栽培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应不断加强技术探讨,提升无公害栽培效益。基于此,分析现阶段无公害栽培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从而探究有效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作物;栽培技术;无公害
1 无公害栽培技术现存问题
1.1土地污染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快小城镇建设,越来越多的乡镇企业以及生产工厂拔地而起,虽然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经济发展,但是却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环境污染。尤其,乡镇的很多化工企业,三废处理设备不完备,处理技术不达标,废水、废气等污染周边环境[1]。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在废气、废水内有毒物质的影响下,土壤日渐受到侵蚀,最终土壤中的有毒物质富集到农作物体内,造成粮食安全下降。
1.2农药残留
农药是抑制病虫害的主要制剂,可预防农作物病灾、虫灾发生,保证粮食的产量与质量。然而,在农作物栽培过程中,由于农民的安全意识欠缺,以及实际用药经验不足,为此存在较为严重的盲目用药现象,不仅多种药物种类参杂使用,其用量也严重超标。不规范的用药行为,有可能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1.3盲目施肥
施肥可提高土壤肥力,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促进粮食的增产,然而当前使用的肥料多为化学物质,盲目使用反而会造成土壤污染,破坏土壤内原有生态结构。长此以往土壤内原有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农作物的抗性降低。
2 提升农作物质量安全的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
2.1切断污染源,治理污染土地
农村经济发展固然重要,但同时应注重生产与环境的关系,针对当前农村面临的违规建设,工厂排废不达标等问题,相关的政府部门应加强治理,禁止违规企业与工厂投入生产。只有从源头上切断污染,才能避免土地再次受到污染,从而为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提供优质的培植场地。而针对已经污染的土地,应加强治理工作,比如说多翻垦土地、收集重金属等,逐渐改良土壤品质[2]。
2.2优选作物品种,合理施加农药
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与作物自身的抗性强弱有着一定的关联,为此在栽培种植前应优选作物品种,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与气候特征,尽可能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且具有一定的抗虫害能力的作物品种。与此同时,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栽培管理人员应及时关注作物的生长状况,对出现的病虫及时人工捕捉,若病虫害发展严重,则要科学地选用药物,避免选用高毒、剧毒的农药,针对病虫选择特效杀虫制剂,且保证药物制剂的水解性优良。此外,要合理地控制药物的用量,降低药物残留,避免损害农作物机体。
2.3多施有机肥,控制施肥用量
近几十年来,农业生产一直沿用追施化肥的方式进行生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粮食的增收,但同样给土壤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土壤板结严重,原有肥料流失严重[3]。为此,无公害农作物培育过程中,应改变施肥方式,以有机肥代替化肥,稳固土壤内部的原有生态结构,降低土壤的承受压力。若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因肥力不足出现某些症状,应有针对性的选择化肥种类,依据作物的实际需要控制用量,保证作物良好生长的同时避免对土壤造成影响。
3 结语
新时期,追求食品安全成为广大消费者的一致选择,粮食作为人们生存的基础物质,保证其质量安全尤为重要。无公害农作物已成为农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其在栽培管理中仍面临一定的挑战。为更好地推动无公害栽培技术,需不断加强技术管理,切断污染源,治理污染土地;优选作物品种,合理施加农用肥;多施有机肥,控制施肥用量。
参考文献
[1]谢红莲.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在农作物栽培中的应用浅析[J].南方农业,2015(36):46,48.
[2]古纯勤.无公害栽培在农作物栽培中的管理技术分析[J].福建农业,2015(5):64.
[3]刘锦汝.农作物的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探讨[J].南方农业,2015(30):41,43.
[中图分类号]S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16)03-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