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枣缩果病综合防治措施

2016-02-19薛峰峰任永莲

西北园艺(果树) 2016年4期
关键词:病果枣果枣园

薛峰峰 任永莲

红枣缩果病综合防治措施

薛峰峰 任永莲

红枣缩果病也叫束腰病、黑腐病、萎蔫果病、铁皮病,北方枣区俗称烧茄子病。近年来,该病在陕北黄河沿岸枣区普遍发生。据2012—2015年对陕西吴堡县枣区调查,每年发生面积占全县红枣种植总面积的30%以上。

1 受害症状

该病主要危害果实,引起烂果和提早落果。红枣果实受害后,先是肩部或胴部出现不规则、淡黄色变色斑块,边缘呈浸润状晕环,后逐渐扩大,果皮出现水渍状、下凹、不规则淡黄色病斑,有疏散针刺状圆形褐色小点,边缘不清。后期果皮变为暗红色,萎缩且无光泽,果肉病区由外向内出现褐色斑,果柄受害后变为褐色或黑褐色,提前形成离层,枣果提前脱落。有的病果从果梗开始有浅褐色条纹,排列整齐。外果皮暗红无光泽。后病部转为暗褐色,剖开果皮,果肉呈浅褐色,组织萎缩松软,呈海绵状坏死,坏死组织逐渐向果肉深层延伸,病果逐渐干缩凹陷,果皮皱缩。病果个小、皱缩,味苦,不堪食用。

2 发病规律

我国20世纪70年代后期始见枣缩果病正式报道,但发病原因尚无定论,公开报道的致病菌有真菌也有细菌。病菌主要在病果内越冬,一般在果实着色成熟期传播侵染枣果。病害发生以点片居多,整个枣园往往只有几株树发病严重,一株树上有几个枝条发病严重。重发枣园可使60%以上的枣树多个枝条同时发病。病菌除借风雨从果面自然磨损的伤口侵入或直接穿透果皮侵入传病外,还可由刺吸式口器害虫,如壁虱、叶蝉和椿象等传病。

该病发生与气候条件、品种、果实生育期、虫害影响及作物布局等密切相关。在陕北黄河沿岸枣区7月上旬开始发病,7月中下旬进入高峰期,到8月底至9月上中旬还可对挂果较晚的红枣果实造成危害。

果梗洼变红(红圈期)到1/3果实变红(着色期),果肉含糖量达到18%以上、气温25~28℃时,该病进入发生盛期。特别是阴雨连绵或昼晴夜雨、多雾天气,最易造成病害暴发。

枣树品种不同,发病程度不同。梨枣、木枣、赞皇枣等易感病,且感病较重,牙枣、骏枣等抗病性较强。

另外,由于偏施氮肥、枝叶密集、间作不合理等造成枣园光照通风不良,或间作栽培园田间湿度大,有利于病害发生。

3 防治措施

3.1 农业措施

1)加强枣园土壤管理,在红枣青果期及枣果变色转红期要保持土壤湿润,预防或减少裂果病、缩果病的发生。

2)采果后彻底清除枣园中的病虫果和烂果,集中烧毁或深埋,消灭越冬病菌。

3)不在枣园间作高秆作物,以及与枣树有相同病虫害的作物。

4)合理修剪,改善枣园光照条件。

5)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合理施用氮肥和硼、钙等中微量元素肥,增强树势,提高枣树抗病能力。

3.2 化学措施

1)在红枣青果期及枣果变色转红前后,喷枣果防裂防烂剂“钙加硒”+硼肥(或“硼加硒”),预防和减少裂果、缩果的发生。每7~10天1次,连用2~3次。

2)发病前后(枣果变色转红期),喷50%DT杀菌剂500倍液+硼肥(或“硼加硒”)或12.5%特谱唑粉剂3 0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3~4次。

也可用链霉素200国际单位/mL(即1 000万国际单位对水50 kg)或土霉素200国际单位/ mL、卡达霉素140国际单位/mL、“硼加硒”30~50 mL/亩,全树喷施。每7天喷1次,共喷2~3次。由于上述药剂的水溶液容易失效,特别是链霉素,最好现配现用。

晴好天气还可交替喷波尔多液。

3)发病高峰前,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枣缩果宁1号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4)刺吸式害虫,如叶蝉、龟蜡蚧、桃小食心虫等发生期,喷1.8%阿维菌素乳油1 000~2 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1 500倍液、20%甲氰菊酯(灭扫利)2 000~2 500倍液等。

略)

薛峰峰,任永莲,陕西省吴堡县林业工作站,邮编718299。

2016-06-05

猜你喜欢

病果枣果枣园
不同时期施用不同肥料提高山地枣果维生素C 含量
‘翠香’猕猴桃黑头病常温贮藏期间生理特性研究
低产枣园如何改造
本是同根生
山地枣园节水保墒措施
三种土壤改良剂对盐碱地冬枣园的影响
核桃炭疽病空间分布格局及抽样技术
蜜枣加工技术
不同覆盖措施对枣园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影响
钙分布和定位影响“富士”苹果痘斑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