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业企业化经营模式在西藏的适用性思考(下)

2016-02-19

西藏农业科技 2016年4期
关键词:企业化西藏经营

次 珍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西藏拉萨·850032)

我国农业企业化经营模式在西藏的适用性思考(下)

次 珍*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西藏拉萨·850032)

农业企业化,即将农业当做企业看待,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紧紧围绕经济效益,以市场为导向,以开发农业资源开发为前提,在充分维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条件下,推动农业从小农经营方式过度到农业企业经营方式。农业企业化是农村经济发展阶段性概念,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和前提,寓于农业产业化之中,贯穿于农业产业化的全过程,没有企业化就没有产业化。农业企业化经营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农村经济改革实践探索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产物,本文结合西藏实际,从农业企业经营模式,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和对策等多角度对农业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相应的观点。

农业企业化 经营模式 思考

5 西藏农牧企业化存在的问题

农业企业化是一场自下而上的、内生的、自发的制度变迁,是对于传统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二次飞跃。我区在紧跟农业发展趋势的同时,在农业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和应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8]但由于人才、信息和基础条件的影响,在现代化农业建设和改革中,扔遇到诸多障碍和问棘手题,从当前起步阶段的运作情况来看,西藏农牧企业主要有下列问题,接下来本文将分别进行阐述:

5.1 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缺乏特色产品、附加值不高

现阶段,农产品市场尚不健全,农业服务功能较弱,制约了农业企业发展。农户经营规模太小,模式相对陈旧、不先进;主要是通过较为分散的农户来到达初级市场,根本无法摆脱交易成本太高的困境。西藏地区具有非常丰富的农业资源,各种特色产品,包括青稞、牦牛等,然而,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它们的规模较小,同时它们的品牌定位不足,品牌定位往往较含糊。所以对游客和顾客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其农畜产品加工业相对滞后,根本无法有效满足市场需求,精品非常少,至于深加工产品就更加稀少了,并未充分开发农牧业生产链条长的优势。具体拿肉类加工来说,发达国家和地区大约超过百分之三十的肉食类进行了深加工处理。但是,中国大部分没有进行加工就上市。根本没有形成较高的附加值。

5.2 龙头企业资金不足,带动性较小,缺乏品牌效应

我区市场发育不完善,导致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低。缺少启动资本和流动资金是困扰西藏现代化农业迅速发展壮大的制约因素之一。由于市场的限制,农产品成果转化效率低,商品销售有限,产品流通业无法实现。现阶段,该地区涉农相关公司基本上为小微企业,利润相对较低,投资过程中往往存在很大的担心。另一方面,许多龙头企业由于自身的债务较多、尚未构建起完善的机制,再加上市场震荡的影响,经营运作非常艰难,部分甚至快要破产,所以龙头带动功能相对较小。因有些公司具有相对较差的资信,管理无序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导致现阶段公司面临较大的金融风险,借贷能力不高等困难。由于农产品加工发展缓慢,造成不同类产业互动性不强,严重影响了产品再次转化和生殖。据调查,现在农村出现的农业企业,大多数经营者的素质都不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均不强,亟待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与此同时,正在崛起的种田大户和兴起的各种类型的农业企业,因缺乏既懂技术又善管理的农村能人而制约其发展。目前西藏大多数特色农产品在市场上并没有真正的影响力,这与西藏一些特色农产品经营企业缺乏一整套农产品品牌运作的理论与实践直接相关,因此,农产品品牌效应在西藏现代化农业建设和转变经营模式中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5.3 地区间农牧产业合作不足、缺少专业市场与之匹配

除自治区外,其他地方都没有相对较好的支持政策,各地缺少运作良好的专业批发市场,根本无法树立起规模营销优势,无法有效应对市场的考验。[9]因该地区属于经济落后区域,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当地农业主要沿袭传统模式进行经营运作,当地农产品深加工公司相对较少,当地许多这样的公司对农产品的加工能力相对较小。同时,加工企业之间并没有形成优势互补,并没有很好的合作机制。当地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仍然停留在起步时期,缺少对龙头企业的相关支持制度。具体来说,能够学习山南等地任务分解功能,进一步界定各个职能部门负责牵头、协作的各项任务。另一方面,现阶段,该省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的销售依旧通过传统模式来进行。各地相互之间并未构建起合作关系,不同地方的公司、农民只是较为简单的贸易关系,地方政府、企业、农牧户相互之间并未构建起一个利益共同体,同时并未开展产加销一体化经营,至于共享当地特色资源就更不用说了。

5.4 龙头企业运作体制不合理

西藏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始终缺乏龙头企业的拉动,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长期以来,西藏农村经济一直依靠低产出的有限支柱产业。从宏观的角度进行分析,当地并未建立专门的龙头企业管理部门,多个部门一起进行管理,往往各自为战,并且尚未进行统筹安排,导致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混乱。目前我区农业产业化经营覆率极低,整体发展水平低,规模小,严重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产业化之后而难于与市场对接。从微观的层面进行分析,大部分农畜产品加工体制相对滞后,尽管在拉萨等地区一定比例的公司逐渐开始朝着股份制的方向发展,然而,大部分公司的改制时期仍然为达到。

5.5 营销手段落后,市场份额小、市场占有率水平低

西藏企业营销队伍规模太小、基本没有营销培训(包括上岗前的初级培训和轮训)、营销的职能管理几乎是空白、营销的基础工作薄弱。农产品滞销问题几乎每年都存在,一方面,影响到农业产品经销商的经营思路和经营模式,直到影响到农业产品消费者城市居民的消费预期,这是纯商业农业产业链条;另一方面,影响到农业产品仓储、加工、深加工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最终通过市场营销运营,直接影响到城市居民消费者的消费预期。大部分公司仅仅在当地创办营销场所。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多数缺乏足强烈的品牌意识,同时,产品包装、商品注册等方面的非常落后。[10]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亟需进一步优化营销管理,认真开展产品包装、注册工作,构建起当地特色食品加工体系,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

5.6 人力资源发展水平低

经各方努力,近些年来西藏的人力资源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根据调查显示,西藏人力资源水平仍然较低。当地农畜产品加工公司职工多数为过去的集体制公司的员工,他们往往具有相对较低的素质,受教育水平基本上为小学及以下,高中及以上教育水平的比例非常小,最终使得劳动生产率非常低。现有人才中,高级的人力资源少,尤其是掌握农业现代化知识,具有创新能力的工作技术型,高新技术开发型,适应市场经济运作的专业人才匮乏。另一方面,当地农牧民素质相对较低,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科技作用的充分发挥,并且对公司化进程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一直以来,他们的惜售观念比较浓厚,市场农业发展非常缓慢。

6 西藏农业企业化经营的思考

农业企业化经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农村土地改革问题密切相关,同时,或许会发生史无前例的土地重组过程。根据我区的现实情况,对农业企业化经营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6.1 深化西藏农村制度改革,促进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为农业公司营设良好的环境条件。

首先,对当前的劳动用工、农村户籍管理等制度进行改革,为农业提供更加广阔的择业空间,营设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一定要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11]对农村集体经济的产权制度改革,并非不注重其他经济,在具体的现实之中,各种相关改革的文件不断发出,均非常注重这个问题;其次,构建土地流转机制,并不断进行优化,推动产业升级。土地使用权平均配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农业企业化进程,鉴于这一个方面的原因,今后一定要尽快构建起农地使用权市场和统一经营权市场,制定科学的流转机制,为公司、农民提供帮助,引导他们成方连片进行开发,制定专门的农用土地使用权期约交易机制,通过这种方式来分离其使用权、经营权、承包权、所有权,推动农业生产不断发展。归根结底,我国农村是以公有制为主导的经济组织形式。农村集体经济属于其主体,这是毋庸置疑的一件事情,中国百分之四十五的土地属于农村集体的,而耕地、草原、林地等均为集体所有。正是上述的原因,所以集体经济扮演着十分关键的角色,作用不可取代。再次,推动一体化合作的经济组织。切实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引导,使他们积极创办不同的经济合作组织。政府应当充分发挥自身所具有的主导地位,切实加强对公司的引导,使其和农民构建起股份制公司,具体可以通过资金、土地等各种资源来入股,推动农业不断发展。

6.2 发展农业高新技术,切实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创立特色的农业企业。

农业高新技术即属于高新技术发展也属于农业技术范畴,通常分为农业高技术和农业新技术。农村经济的进步和人力资本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唯有打造高素质的农民企业家队伍,方可推动农业公司不断发展。农业高新结束包括信息遥感技术、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及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服务。按国际科技产业园区的规范,当企业的高新技术组合超过70%以上时,才被确认为高新技术。很长一段时间之内,中国广大农民群众整体素质相对较差,农业院校培养的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绝大多数远离农村与农业,导致广大农村地区人才严重不足,同时具有相对较少的农业企业家,从而在很大程度和影响到农业企业化进程。相比传统农业相比,农业高新技术具有知识和智力密集,高投入、高风险、高增值等特点。研究发现,当前农业公司之中,大部分为停留在初级阶段,具体来说,它们的经营者往往具有相对较低的素质,市场能力相对薄弱,管理能力亟需进一步改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通常都是科、农、工、贸一体化的联合体。另一方面,逐渐发展的农业企业与种田大户,由于同时兼具管理与技术方面的人相对较少而影响到其进程。所以,要想进一步推动农业企业化运作,必须尽快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农民企业家团队。[12、13]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赢得市场竞争、构筑市场优势,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就必须依靠先进的企业文化。依靠科技强化企业树立绿色文化意识。进入新的世纪,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经济水平的改善,以及对安全与健康重视程度的逐渐提高,“绿色食品”逐渐成为一种新的需求,国际绿色贸易将以年12%—15%增幅不断发展,打造公司绿色文化意识已经成为公司进一步改善品质及其警钟优势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我国农业现代化开始进入到快速发展期。农业公司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农业变化与广大客户的改变。现阶段,公司绿色文化涉及到以下几点:首先,“绿色食品”意识,具体来说,也就是商品满足ISO—14000的条件,同时申请相应的证书。其次,“绿色营销”意识,具体来说,也就是公司在运作当中,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生态条件的损害。一方面应当切实加强农业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农业科技研发工作,另一方面,公司应当高度重是转型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的演化以及受到的制约。西藏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位于两江源头,全区重工业少,污染少,发展绿色食品,创造品牌有一定的优势。如我区目前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龙湖实业、珠峰牦牛肉干厂,从不同的产业角度带动了西藏的农牧业发展。

6.3 加强扶持力度,培育龙头企业,深化西藏龙头企业的扶持和动态管理

培育龙头企业,首先明确龙头企业应具有的基本特征,即龙头企业的基本特征,并且要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和容量。重点是培育大量龙头企业。然而,还应当切实加强对他们的管理,构建起科学合理的准入准出机制,切实加强对他们的考核,构建起科学合理的长效考核机制,对那些不满足具备条件,缺乏带动性的公司,业绩亏损的公司,必须将其淘汰掉,将其资格取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发展规模大、产量大、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并且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多形式发展龙头企业,做到大中小并举,协同发展。我区农牧产业化经营风险性大,自身抵御风险能力不足,迫切需要构建起相应的基金制度。因此,笔者建议政府选择“龙头”公司从收益中挤出部分、广大农民群众从收益中支出部分、财政从相关项目投资经费中划拨部分的方式,提取风险基金,进行转账管理,在出现严重的风险市场风险的时候使用。农牧户是农业企业化经营系统进行初级产品生产单位,当他们在生产过程中没有足够的钱来购买生产资料的时候,“龙头”企业等可以把他们需要的生产资料赊销给他们,等到他们出售相关产品的时候将这部分资金扣出来。龙头企业的动态管理中,要不断的进行机制创新,切实强化企业内部管理。该制度能够有效防止市场机制造成的盲目行动,充分确保资金及时到位,推动效益不断改善。各部门要按照规章制度和管理方案,打破地域,行业和所有界限来组建企业集团。对区域经济带动作用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市场营销网络完善的公司,当地必须切实加大扶持力度,使他们配置新设备,不断优化技术,推动公司形成良好的品牌意识,使其积极主动地改善自身产品的质量,走品牌发展道路。

6.4 重视人才培养,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人材短缺问题

现代化农业建设中人才培养时最重要的环节。农业创新人才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三大基本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应围绕以下几个环节:

6.4.1 积极推行“新世纪、新农民”培训工程,培养大量高素质的农业企业家,使他们同时兼具技术与管理水平。农业创新人才要求基本技能扎实、操作技能多样,具有新知识的接收能力。首先,选择经验丰富的涉农公司管理人员开展专门的教育,使他们经营能力不断提升。其次,选择各种培训形式,选派表现突出的农村青年接受短期实用技术培训,以及长期系统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从而能够在最大时间之内打造一支高素质团队。

6.4.2 根据农业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开展专业教育,培养企业家后备力量。要开展以培训对象为中心“四位一体”的农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对招生录取和毕业分配制度进行改革,为广大农村青年提供体会,使他们能够到农业院校接受教育,构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6.4.3 采取激励政策,推动农业企业家不断发展。以提高学员的主动性和参与程度为目的,开展培养农业人才的创新精神和提高能力的实践课程。首先,鼓励农业院校尤其是经管方向的毕业生投身于涉农公司,从而能够为推动农业企业化健康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其次,鼓励各方经营农业企业;再次,鼓励农业院所人士创办高新技术农业公司;最后,进一步优化社会大环境,实施农业公司经营者年薪制,使他们得到与自己能力和贡献相匹配的高报酬。除此之外,还应当积极构建人才培养基地,通过这种方式为开展实践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能够培育更多的高素质人才。[14]

6.5 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完善农业服务功能

首先,应当切实推进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最大限度地发挥县、乡供销合作社与外贸部门购销农产品的作用,为农业企业提供农产品的销售保障。通过加强规划,完善各具特色的区域农产品市场网络。其次,构建起多样化的中介服务组织与农产品流通的信息体系,灵活利用各种途径与手段,例如相关协会、农村经纪人、相关网站等途径,迅速将可靠的信息提供给广大农民群众及其相关公司,同时还应当为他们提供市场预测支持,使他们了解市场需求,帮助他们据此来开展经营运作活动。通过推动创新,实现农产品流通方式创新,管理创新和组织制度创新。再次,积极培育农产品加工与运销的龙头企业,切实加强和大中城市农产品加工公司与销售公司的沟通与交流,建立起良好的伙伴关系,尝试着开展合同农业、订单农业等各种方式与途径,积极开展深加工产业,推动农户不断增收,最终使农业企业化获得健康持续发展。通过健全产销衔接机制,促进农产品市场与农业生产统筹协调发展。

7 结束语

通过对农业企业化经营的模式及发展的探讨,仅作了浅显概述,难以叙述完备。对目前我国农业企业经营模式基本包含在了五种模式中,农业企业化存在的问题、措施和对策提出了相应的观点以及西藏农业企业化经营中的现状,今后的发展方向作了分析,不足之处还有很多,还需在务实中不断探讨。

[1]何劲,熊学萍.推进农业企业化经营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新疆农垦经济,2002(4).

[2]彩云.扶持农牧业产业化和龙头企业、促进西藏农牧经济发展.西藏发展论坛,2004(4).

[3]卓嘎.发展特色经济、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西藏发展论坛,2004(4).

[4] 图登克珠.依靠科技创新、调整产业结构.西藏大学学报,2003(3).

[5]林国华,翁伯琦,蔡加福等.福建农业企业的实践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6] 胡鞍钢.农业企业化、中国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J].农业经济问题,2001(1).

[7]杨金山.农业企业化创造了专业化的农民和农业.

[8] 周小亮.提高农民收入与农村二次市场化制度创新.东南学术,2002(3).

[9]欧家庆.试论我国农业产业化现状及其发展对策.农业经济,1998(10).

[10] 陈文龙.现代话语下的三农问题.金龙农业网.

[11] 刘汉成,吕勇斌,易法海.现阶段我国农民收入状况的经济学分析与政策建议.农业经济导刊,2002(7).

[12] 李录堂.实现农业企业化的条件、建立农地使用权市场和统一经营权市场.农业经济问题,1998(12).

[13] 梁贤,温国泉,林涛等.发展农业企业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广西农业大学学报,2003(3).

[14] 顾茂芝.WTO与西藏农牧业发展.西藏农业科技,2002(4).

[15]王保海,林大武等.西藏植保研究.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The practical thinking of China's agricultural enterprise management model in Tibet(lower)

Ci zhen

(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Tibet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science, Lhasa, Tibet 850032, China )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that is the agriculture as a enterprises, 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market economy, closely around the economic benefits, it is with the market oriented, to develop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s a precondition, while maintaining adequate conditions of the household contract responsibility system, promote agricultural over from the small-scale peasant mode of operation to the mode of agricultural business.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is concept of rural economy development stage, is the basis and premise of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resides in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runs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in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no enterprise there is no industrialization. Agricultural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s an objective product of the practice of rural economic reform and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ibet, from the agricultural enterprise management model, facing 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and so on,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agricultural model,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oint of view.

Agricultural Enterprise;Business Model;Countermeasure

次珍(1968-),女,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作物育种工作。联系电话:13908982606

猜你喜欢

企业化西藏经营
都是西藏的“错”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国企党建如何防止“空泛化”——陕煤党建工作引入现代企业化管理理念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高校行政管理现状及其仿企业化路径探索
西藏:存在与虚无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