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新常态下巴州地区农民增收问题的思考及对策

2016-02-19程裕伟孔德鹏李新君康亚龙

新疆农业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巴州常态棉花

程裕伟,孔德鹏,蒋 梅,张 岚,李新君,康亚龙

1.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农业局 841000 2.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830001 3.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841000

关于新常态下巴州地区农民增收问题的思考及对策

程裕伟1,孔德鹏2,蒋 梅1,张 岚1,李新君1,康亚龙3

1.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农业局 841000 2.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830001 3.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841000

新常态下巴州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是“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本文结合巴州地区农业发展的现状、资源优势及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继续深入推进巴州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强市场预测,提前发布农业信息,并提出在新常态新形势下加快巴州农业发展建议和措施,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从而最终实现“种得对、卖得掉、价格好、能增收”的目标。

巴州;新常态;农业供给侧改革;农民增收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简称巴州)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巴州现辖库尔勒市、轮台、尉犁、若羌、且末、焉耆、和静、和硕和博湖等八县一市,共76个农牧业乡镇、390个村民委员会、农村人口46万人。巴州独特的农业气候资源孕育出许多独具特色的农产品,如“库尔勒香梨”、“若羌红枣”等。近年来,州委、州人民政府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效益为中心,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通过提升现代农业基地建设、加工转化、科技创新与推广、市场开拓四大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快了我州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了自治州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1 新常态下巴州农业发展现状

1.1 新常态的概念及背景

新常态一词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5月河南考察时第一次提及,并在同年的 APEC峰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我国经济新常态做出了具体阐述。新常态的“新”即为“有异于旧质”;“常态”就是时常发生的状态[1-3]。新常态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就目前而言,新常态下的巴州农业发展意味着农业供给侧改革、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困难,更意味着巴州农业结构优化升级更加紧迫,新问题、新情况、新挑战不断显现。

1.2 巴州农业发展现状及取得的成就

2015年全州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 678元,较2010年增长1.76倍,年均增长12%;粮食总产由2010年的38.9万t增加到2015年的82.6万t,增长1.1倍。特色林果业总面积达10.8万hm2,果品总产超过62万t。“十二五”新增高效节水面积15.43万hm2,改善灌溉面积13.67万hm2;“大扶贫”格局初步形成,培训贫困劳动力2.1万人次,8854户3.02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

1.3 巴州农业新发展方向及农民增收新目标

1.3.1 巴州农作物的结构呈现新布局

2016年,巴州正播农作物39.68万hm2,较上年同期增加0.29万hm2。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8.21万hm2,较上年减少 23.97%。其中,小麦占5.47万hm2,减少10.24%;玉米2.53万hm2,较上年减少24.81%;棉花20.73万hm2,减少1.19万hm2;其他粮食作物如水稻、谷子等共计0.22万hm2。巴州特色作物和小农作物的发展明显增加和扩张,表明作物结构的调整在不断地探索中强力推进和优化。2016年,巴州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达8.67万hm2左右。其中,加工辣椒2.63万hm2,加工番茄1.32万hm2,药材0.97万hm2,其他特色小农作物如小茴香、麻类、苜蓿、甜菜等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成为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1.3.2 巴州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新目标

“十三五”期间,巴州要全力做好2016年农业农村工作,确保“开好头,起好步”。2016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农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 000元。

2 新常态下巴州农业发展的重大策略

2.1 调整巴州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品质

2.1.1 稳定粮食生产,大力推进小麦品种良种化、优质化

今年巴州预计粮食种植面积8.21万hm2,其中小麦5.47万hm2。为积极调整引导优质小麦品种种植,适应市场需求和品质要求,鼓励小麦种植户、合作社与粮食收购加工企业建立订单小麦生产和购销合同,稳定种粮效益,通过引导,大幅调整春小麦品种,积极推广新春26号、新春37号、新春38号等优良小麦品种。开展了春冬小麦新品种引种比较生产示范试验,春小麦以新春6号为对照引入新春26号、新春31号、新春37号、新春38号、新春41号等共5个春小麦新品种的引种比较、示范,示范点8个。向农民推荐适应市场需求的小麦品种,大力推进小麦品种良种化、优质化,确保种粮农户种得对、卖的掉、价格好、能增收。

2.1.2 优化棉花生产布局,提高棉花品质,增加植棉效益

棉花生产按照“优化布局、提高品质、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要求,从优良品种选育选用、棉花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棉花机械采收推广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开展棉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适应市场需求,突出优质稳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的思路去布局谋划。一是坚决退出次宜棉区、低产棉区、风险棉区棉花种植,向库尉轮、且末等优质高产棉区集中。二是根据棉纺企业和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对棉花质量、品质的要求,在优势棉区优化品种结构,在主棉区推荐优质棉花品种7个,推进产量稳定,品质优良一致。三是推进棉花种植管理专业化服务,利用农技推广、种植企业和农资企业、棉花协会等专业技术力量,组织开展对种植农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生产技术服务,推进生产过程标准化管理。四是发展订单棉花,推进棉花收购加工企业与种业公司、农民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合作,积极推广库尉轮棉花主产区的种业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棉花收购企业(轧花企业)+科技服务模式,在统一品种、技术服务、标准管理、订单收购方面进一步完善,形成棉花产销加工一条龙,推动棉花产业链有效连接,稳定棉花生产和棉农效益。

2.1.3 转变发展方式,稳步发展特色农业

把握特色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特”,以特色优质优势产品及相应产品加工形成品牌产品来赢得市场,取得效益。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稳定产业发展,加快特色农产品原料基地基础设施和提质建设步伐,逐步形成了与资源特点相适应的区域化、规模化发展格局。目前,全州特色农业发展重点在设施农业、蔬菜生产、内地产业转移如花生产业、洋葱产业、脱水菜方面及配套的果蔬保鲜、储藏、制干、制粉、色素提取等产品系列化加工要持续用力,推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2.2 促进巴州各产业间的融合发展

2.2.1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度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

充分利用巴州悠久的文化历史、丰富的休闲农业资源和优越的地理区位,逐步把农业生产和农业的休闲旅游融合起来,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目前,全州创建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4家,自治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5个,自治区休闲农业示范点24家;中国美丽田园景观2个。据不完全统计,全州农家乐建设性投入已由2006年的100万元左右增加到了2015年的2亿元左右,从业人员4 000人以上。

2.2.2 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形成优势产业区域化、规模化生产的格局

目前,全州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444家,其中: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170家,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39家,10亿元以上企业1家。培育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10家,其中国家级7家,自治区级48家,自治州级55家。预计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总产值246亿元,同比增长7%。“营销网络+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营销网络+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模式逐步建立,促进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2.3 以科技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经营降成本

巴州农业的发展,着力引进和实现科技化、专业化、规模化的服务,降低农业的服务成本,实现节本增效。

2.3.1 做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开展化肥减量增效示范

今年巴州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4万hm2,配方肥应用面积9万hm2,指导服务农户6万户。要逐步建立测土配方施肥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巴州农民科学施肥的整体水平,努力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降低化肥的投入。

2.3.2 建立农作物绿色防控示范区,实现农药减量控害

为推进巴州农药减量控害工作,建立棉花、小麦、设施蔬菜等作物绿色防控示范区,辐射带动绿色防控措施的推广普及;在小麦主产区实施“一喷三防”补助项目,有条件的地方利用无人机防止病虫害,并加大召开无人机防治棉花、小麦等农作物病虫害现场会,通过示范、推广,实现农药减量控害,节省人力、物力、财力。

2.3.3 推广机械化采棉,努力降低植棉成本

2016年推广机采棉种植模式1.33万hm2,力争实现机采0.67万hm2。机采棉比手采棉综合成本降低3 750元/hm2-4 500元/hm2,引导植棉农户发展机采棉,推广机械化采收,降低劳动力,扩大经营规模,改变传统种植模式。

2.3.4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效益,保障收入

目前,全州注册农产品商标的合作社147个,通过农产品质量认证的合作社85个,实施标准化生产的合作社37个,创办加工实体的合作社38个,各类合作社当年可分配盈余2 516.39万元。建立完善的生产―加工―销售链和 “农户+农合组织+龙头企业”的农业产业化体系,不仅可以让农民积极参与到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中,而且让农民不断掌握科学新知识、新技术,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

3 针对新常态下巴州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建设性意见及措施

3.1 立足农业内部,挖掘就业潜力

大力支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继续规范提升农民合作社。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到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产品加工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就业。此外,特别支持民间资本到农村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微企业,吸纳更多的农民到企业就业,围绕各类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务农和务工技能培训,注重引导农民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农民尤其是“80、90、00后”青年农民“走出去”,主动就业谋生。

3.2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

一是充分利用中组部、农业部在尉犁县达西村新建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进行农村富余劳动培训。二是加大中等职业教育力度,发挥各级农广校作用,开设汉语和维语班,有设施农业生产技术,果蔬花卉生产技术、畜牧兽医和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三是引进和推广适用于设施农业、小面积作业的小型农机具和机采棉的机械,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和布局,提高增量、优化存量,进一步增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3 发展特色农业,农民多渠道增收

在棉花面积不断消减的形势下,依据各县市不同的地理条件、气候因素、生产状况、土地资源等,要按照“积极引进、试验示范、及时总结、适度推广”的方向,适当的发展特色农业是实现农业结构多元化,农民收入多样化的重要途径。推进打瓜、花生、西甜瓜、小浆果等特色产品产业健康发展,加快加工辣椒、马铃薯、张杂谷等新兴产业的开发进度,不断提高特色农业在农民增收中的贡献率。同时,配套建设具有可标准化生产加工精品甜瓜、特色油料、加工类蔬菜等的示范基地,促进特色农业由生产导向型向消费需求型、质量效益型转变。

3.4 “互联网+巴州品牌农业”走出去战略

充分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优势,深入研究新疆农产品、农业技术和装备开拓中亚市场的有效途径,拓展周边国家和国外市场,扩展农产品销售渠道。要积极开拓农产品市常强化品牌整合,集中力量把品牌农产品做强做优,全面提升品牌农产品的整体竞争力。要继续办好和组织参加北京、上海等展会,重点发挥“互联网+巴州品牌农业”在现代农业中的促进作用,大力发展优势品牌线上销售,同时挖掘潜在农业品牌价值,不断加大各线城市市场开拓力度,扩大市场份额。

[1]薛之白.新常态爆红的背后[J].西部大开发,2014(12): 18-20.

[2]张占.中国经济新常态与可持续发展新趋势[J].河南科学,2015(1):36-38.

[3]闫海龙.新常态背景下欠发达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研究—以新疆为例[J].商业经济研究,2016(16):25-27.

程裕伟(1981年10月—),硕士学历,主要从事农技推广,农产品质量检测研究。

2016-11-18

猜你喜欢

巴州常态棉花
棉花是花吗?
巴州红枣产业发展中科技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棉花
新疆巴州: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
新疆巴州蒙古族语言使用状况研究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不可思议的棉花糖小村(上)
巴州纤检所开展第十四个“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